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0篇
  免费   158篇
  国内免费   94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88篇
口腔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283篇
内科学   132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43篇
特种医学   7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333篇
综合类   673篇
预防医学   357篇
眼科学   35篇
药学   311篇
中国医学   230篇
肿瘤学   60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43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58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144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2篇
  1965年   7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了解小儿外科患者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手术部位感染质量评价指标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通过目标监测和资料分析方法,对某儿童医院住院外科手术患儿手术部位感染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共调查该医院手术患儿6 819例,其中手术部位感染54例,感染率为0.79%。Ⅰ、Ⅱ、Ⅲ类手术部位感染率依次以为0.83%、0.84%和0.40%。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33.33%和18.09%。手术时间、手术部位、植入物和NINS指数等为小儿手术部位感染的高风险因素。结论该医院儿科手术部位Ⅰ、Ⅱ类切口感染率高于Ⅲ类切口值得关注,应寻找其中的关键性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腹膜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4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原发性肝癌腹膜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行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和对照组40例(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常规腹腔注射化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预后。结果接受相应处理后,观察组的细胞减灭程度分级为:0级31例,1级6例,2级3例;对照组的细胞减灭程度分级为:0级32例,1级6例,2级2例。2组患者的细胞减灭程度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3);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6.8 h比6.5 h)、住院时间(17.3 d比18.7 d)及不良反应发生率〔70.0%(28/40)比60.0%(24/40)〕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均获访,随访时间为10~61个月,平均42.5个月;对照组患者均获访,随访时间为6~49个月,平均30.2个月。随访期间观察组死亡18例,复发12例,转移5例,余5例存活;对照组死亡26例,复发9例,转移5例。观察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40.1个月,对照组为28.3个月,观察组的预后较好(P<0.01)。结论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腹膜转移较为安全、合理及有效,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治疗晚期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4年11月,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36例(45膝)。其中男24例,女12例。年龄58~79岁,平均72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患膝疼痛,屈曲挛缩畸形及功能受限。术后随访膝关节(HSS评分)及放射X片影像学改变。结果:所有病人术后平均随访43个月,无1例出现假体周围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5例术后出现腓总神经麻痹,经过营养神经等保守治疗,术后半年恢复。膝关节HSS评分由术前(51.75±4.14)分上升至术后(85.75±2.47)分,与术前HSS评分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优31膝,良9膝,优良率达89%。膝关节假体X线片影像学随访未见假体松动。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通过精确的截骨纠正下肢力线以及合理的软组织松解治疗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4.
随萍  宋丽娟  卢颖  王海滨 《西部医学》2020,32(11):1664-1668
【摘要】目的 研究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治疗糖尿病足的效果及潜在机制。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6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东院区接受诊治的86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静脉联合局部注射UCMSC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足部体征评分、Wagner分级、血清炎症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 1α(SDF 1α)水平及总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足部皮肤温度、疼痛程度、皮肤色泽、踝肱指数和间歇性跛行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Wagner分级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介素 6(IL 6)、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VEGF、bFGF和SDF 1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静脉联合局部注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足能明显减轻患者足部症状,降低患者Wagner分级,提高疗效,其机制可能与抗炎和促进血管新生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65.
足踝部在人体运动中占有重要地位,足除了行走,还能够吸收和缓冲运动振荡,保护躯体重要器官和组织免受伤害;踝关节是人体最下部主要的负重关节,稳定性非常重要。足踝部结构异常除导致自身疼痛、畸形外,还可进一步影响下肢、骨盆、脊柱等力学  相似文献   
66.
高涛涛  陶毅  朱胜  王鸿  随志辉 《安徽医药》2018,39(4):462-464
目的 探讨单孔胸腔镜(VATS)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行单孔VATS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16例早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切除数等指标,分析疗效并总结经验。结果 16例患者均采用单孔VATS完成解剖性肺段切除,并康复出院。手术时间(197.8±51.5)min,术中出血量(48.1±70.9)mL,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3.1±1.5)分,术后胸引管留置(2.4±1.0)d,微胸引管留置(6.5±2.5)d,术后住院(7.3±2.4)d,淋巴结切除(12.1±4.6)枚,纵隔淋巴结切除(8.1±3.6)枚,纵隔淋巴结切除(4.7±1.1)站。结论 单孔VATS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早期NSCLC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67.
68.
对D—葡萄糖缩氨基硫脲Ni(Ⅱ)与Co(Ⅱ)两种络合物进行抑菌试验。前者对11种试验菌均有抗菌作用,抑菌圈直径在14mm以上;后者仅对蜡状芽胞杆肉、串珠镰刀菌与黄曲霉有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关节镜联合胫骨高位截骨治疗伴膝内翻的内侧半月板退变性损伤的早期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关节外科收治的伴膝内翻的内侧半月板退变性损伤患者26例,采取关节镜联合胫骨高位截骨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其中男性18例(18膝),女性8例(8膝):年龄43~58岁,平均(49±6)岁。所有患者均为内侧半月板退变性损伤且伴有膝内翻,均行内侧撑开胫骨高位截骨,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术缓解疼痛。测量下肢机械轴通过胫骨平台的相对位置、股胫角、胫骨平台后倾角;末次随访时评估膝关节各间室骨关节炎进展情况,采用Lysholm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和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价疗效。 结果本组2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0~2.8年,平均为(1.6±0.5)年。未发现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骨不愈合或延迟愈合等并发症。下肢机械轴通过胫骨平台的相对位置由术前(21.2±3.8)%改善至(59.5±1.7)%,股胫角由术前的(172±4)°改善至(179±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257,P<0.05;t=10.572,P<0.05)。术前胫骨平台后倾角为(7.5±2.2)°,术后为(7.9±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28,P>0.05)。末次随访时,患者Lysholm评分、HSS评分、Tegner评分、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84,P<0.05;t=16.521,P<0.05;t=6.284,P<0.05;t=12.359,P<0.05)。 结论关节镜联合胫骨高位截骨治疗伴膝内翻的内侧半月板退变性损伤,能够有效改善下肢力线和缓解关节疼痛,早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抗滑移技术治疗Ⅳ型肱骨小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8月~2013年8月本医院收治的22例Bryan and MorreyIV型肱骨小头骨折患者,男9例,女13例;年龄17—71岁,平均45.5岁;其中左侧10例,右侧12例;21例为新鲜骨折,1例为陈旧骨折(伤后12周)。所有患者均采用外侧入路,2枚Herbert螺钉由前向后固定骨折,同时使用抗滑移微型接骨板固定,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结果:22例手术中均无血管、神经损伤,术后伤口一期愈合;所有病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8.3个月(4—14个月),均获骨性愈合,临床愈合时间平均10周(8~12周),X线片显示21例解剖复位,1例患者术后骨折再移位,骨折畸形愈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骨化性肌炎、创伤性关节炎、肱骨小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疗效评估使用Cassebanm评分系统,结果优良18例,可4例,优良率81-8%。平均活动度:屈肘124°,伸肘24°。结论:抗滑移接骨板治疗Ⅳ型肱骨小头骨折,术中骨折解剖复位,抗滑移接骨板抵消冠状面剪切应力,使骨折固定牢固,防止复位固定后再次移位,早期进行肘关节主动伸屈功能锻炼,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