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20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背景:肝细胞移植可以作为一种桥梁作用,帮助肝功能衰竭患者渡过肝衰期,并提高患者生存率和预后。 目的:采用Seglen改良的原位灌注探讨SD大鼠原代肝细胞分离的影响因素和方法的改进,同时分析原代肝细胞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的疗效。 方法:两步法分离大鼠肝细胞。D-氨基半乳糖诱导大鼠急性肝衰竭,24 h后分2组:细胞移植组经脾脏移植约2×107个肝细胞;对照组经脾脏注射0.4 mL Hank’s液。观察不同时间点大鼠的生存率和血清中转氨酶、总胆红素变化情况、脾内白蛋白分泌作用及脾内肝细胞分布情况。 结果与结论:大鼠肝细胞分离存活率达85%~95%。细胞移植组14 d存活率(75%)显著高于对照组组(30%)(P =0.01),且肝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移植30 d后,脾内有肝细胞白蛋白绿色荧光信号;移植15 d后,可以看到肝细胞在脾脏红髓中簇集在一起并定植。结果说明胶原酶、pH值、灌注液、灌注方法等均是影响肝细胞分离存活率的因素;经脾脏移植的肝细胞能提高急性肝衰竭大鼠的生存率和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32.
樊斌  李德卫 《内分泌外科杂志》2010,4(5):347-348,351
肝移植术后排斥反应是目前肝移植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通过各种途径建立有效的免疫耐受成为这个领域的研究热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作为最有效的抗原递呈细胞,诱导免疫耐受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就DC在肝移植免疫耐受诱导中所起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3.
潘龙  黄平  杜成友  李德卫 《肿瘤防治研究》2015,42(10):1016-1019
目的 通过与经典的钳夹法断肝比较,探讨单用双极电凝断肝法在肝蒂横断法肝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101例行肝蒂横断法肝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中离断肝实质方法的不同,分为钳夹法组及双极电凝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Child-Pugh分级、吲哚菁绿15 min清除率(indocyanine green clearance rate at 15min, ICGR15)、合并肝硬化情况及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488.89±268.76)ml vs.(390.00±209.82)ml,P=0.041)]、术中输血率(25.92% vs. 8.51%, P=0.023)、术后第一日白蛋白(albumin, ALB)水平[(25.69±4.27)ml vs.(27.57±4.11)ml, P=0.026]及术后24 h腹引量[60.00(10.00, 135.00)ml vs. 50.00(30.00, 80.00)ml P=0.039]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单独使用双极电凝断肝能够减少肝蒂横断法肝切除术出血量,降低输血率,术后白蛋白水平更高,渗出更少。单用双极电凝断肝应用于肝蒂横断法肝切除术较传统钳夹法断肝更有优势,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血管局部联合转染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PDGF)反义寡核苷酸(AODN)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基因对自体移植动脉内膜增生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选100只新西兰雄性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25只):A组(对照组)、B组(PDGF-AODN转染组)、C组(tPA基因转染组 )、D组(PDGF-AODN和tPA基因联合转染组).将同一只兔的左、右髂外动脉(各1.0 cm )对换移植,移植血管分别用PDGF-AODN和pBudCE4.1/tPA液浸泡,血管吻合口用上述液体浸泡过的缝线吻合.每组按实验终点(术后3 d、1 w、2 w、4 w和8 w)分为5个亚组, 术后各实验终点取移植血管标本,用于病理学检测、电镜观察、发色底物检测tPA活性实验、3H-TdR掺入实验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果:术后各时间点D 组移植血管的内膜面积、管腔狭窄程度、3H-TdR掺入量和PDGF阳性细胞数均显著低于A组(P<0.01),而且亦明显低于B和C组(P<0.05).扫描电镜观察显示C组和 D组血管壁只见少量血小板附着,未见血栓形成,而A组和B组血管壁可见大量血小板附着, 且有血栓形成.术后3 d、1 w、2 w、4 w时C组与D组的tPA基因表达产物活性明显高于A组( P<0.0 1).结论:血管局部联合转染PDGF-AODN和tPA基因能有效抑制VSMC增殖, 阻止内膜增生,防止移植血管狭窄.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超声测量受压静脉管径及横截面积的准确性。方法 24只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第1组为对照组,2,3组为实验组,通过手术分别使实验组兔下腔静脉(IVC)管径压缩20%、40%,术后2周用高频超声测量受压处IVC的管径及横截面积,以及对照组兔肾静脉开口下0.5cm处IVC管径及横截面积,将超声测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照组及管径压缩20%组,所测血管管径及横截面积的超声测值与实测值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管径压缩40%组,管径的超声测值大于实测值,且有显著差异(P〈0.05),而横截面积测值二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静脉在未受压及轻度受压(管径压缩小于20%)时,超声可较准确测量受压静脉的管径及横截面积;当静脉管径压缩大于40%时,超声测量管径误差较大,但横截面积测量仍较准确。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NF-κB靶向性寡核苷酸(ODN)“圈套”策略对创伤性炎症大鼠肝脏TNF-α的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96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创伤性炎症组、“圈套”ODN组和变异“圈套”ODN组。运用凝胶阻滞实验检测创伤性炎症术后肝脏组织NF-κB的活性及合成“圈套”ODN的体外竞争抑制试验,用RT-PCR检测大鼠肝脏组织TNF-α mRNA水平,ELISA检测大鼠肝脏组织TNF-α的蛋白水平。结果 大鼠创伤性炎症术后3h肝脏NF-κB的活性开始升高,术后12h达高峰。肝脏组织TNF—α 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也明显上升,与NF-κB的活性改变一致,“圈套”ODN在体外能有效地抑制NF-κB活性。“圈套”ODN治疗后大鼠肝脏组织TNF—α的表达明显下降,肝脏功能明显好转,而变异“圈套”ODN没有效果。结论 NF-κB靶向性“圈套”ODN通过特异性抑制NF—κB活性,可以有效地抑制创伤性炎症大鼠肝脏炎症介质TNF—α的释放,从而改善肝脏功能。  相似文献   
37.
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是一种罕见的神经源性良性肿瘤,行手术彻底切除,预后良好,但手术难度较大.2013年3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1例复杂性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患者,入院前9个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胰头部低回声包块影,大小为6.5 cm×4.5 cm,无任何临床症状.术前腹部CT检查及术中发现肿瘤大小为8.5 cm×7.5 cm×4.5 cm,位于胰腺后方,包绕腹腔干、肝总动脉、脾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等重要血管,包绕胰头部及钩突部,无法分离;与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左肾静脉关系密切.术中将肿瘤与各重要血管及胰腺体尾部分离、解剖,但肿瘤与胰头部无法分离,遂行肿瘤切除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虽手术难度大,但肿瘤切除彻底,重要血管得到保护,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38.
左髂总静脉受压处和静脉内粘连结构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左髂总静脉受压处的组织学变化和静脉内粘连结构形成的原因。方法 利用Van Gieson染色、Verhouff染色及苏木素 伊红 (HE)染色方法 ,在光镜下对 11例受压左髂总静脉及静脉内粘连结构的组织学特点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 静脉内粘连结构内平滑肌含量 4.7% ,比正常对照组减少 (P <0 .0 1) ,胶原纤维含量 2 8.4% ,比正常对照组增多 (P <0 .0 5 ) ;粘连结构与血管壁交界处平滑肌含量增多 (11.6% ) ,P <0 .0 5 ;受压左髂总静脉前壁、后壁和粘连结构与血管壁交界处的内膜增厚 (分别是 76.5、78.7和 2 65 .2 μm ) ,分别为P <0 .0 5、P <0 .0 5和P <0 .0 1;左髂总静脉前壁全层变薄 (2 2 3 .3 μm) ,P <0 .0 1,粘连结构与血管壁交界处全层增厚 (1182 .6μm ) ,P <0 .0 1。结论 静脉内粘连结构是后天形成的 ,是由于静脉长时间受压刺激后发生内膜过度增生和纤维化的结果 ,平滑肌的增殖和迁移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9.
近70%门静脉分支高位结扎对大鼠肝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近70%门静脉分支高位结扎对大鼠肝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和门静脉结扎组。观察术后0.5、1、2、3、7和14d肝脏大体结构和血浆转氨酶的变化。用TUNEL法对结扎侧肝细胞凋亡进行定量分析,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对侧肝细胞的增殖情况,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结扎侧肝脏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70%门静脉分支高位结扎后,结扎侧肝叶呈进行性萎缩变小,对侧则成比例的代偿性增生。在整个观察过程中,全肝的总重量维持恒定,肝脏功能基本保持正常。TUNEL显示结扎侧肝细胞在术后凋亡明显增加,于第2天达高峰,同时对侧肝细胞却明显增殖。电子显微镜显示结扎侧肝脏早期出现典型的凋亡改变,晚期明显纤维化。结论 近70%门静脉分支高位结扎后,结扎侧由于肝细胞大量凋亡呈进行性萎缩,对侧则成比例的代偿性增生,全肝的总重量和肝脏功能保持正常。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排泄实验对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择期外科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分析 47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择期联合断流术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ICG 15 min排泄率(indocyanine green clearance rate at 15 minute,ICGR15)水平将患者分为ICGR15≤10%(A组),10%< ICGR15≥30%(B组),ICGR15>30%(C组)3组。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重度肝功能损害,将患者分为轻度肝功能受损组(M组),重度肝功能损害组(S组)。分析各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A、B、C 3组患者术前Child-Pugh评分相当、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相似,以上各组P >0.05;而术后最低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P=0.002)、术后最高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P=0.012)、术后肝功能恢复时间(P=0.002)及术后严重肝功能损害发生率(P=0.023)均存在统计学差异;M组与S组间仅术前ICGR15水平明显不同(P=0.027)。结论:对于择期联合断流术患者,患者术后肝功能不全主要与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相关,而非手术麻醉打击;术前ICGR15较之Child-Pugh评分能更准确的反应患者肝功能储备,能够更准确的预测术后重度肝功能损害;恢复患者肝功能储备亦应是术前保肝治疗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