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1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60篇
内科学   269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7篇
预防医学   26篇
药学   101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71.
目的探讨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基因C-344T多态性与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易感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相关分析,高血压患者354例(男性/女性=163/191),平均年龄52.80±11.46岁;正常血压对照360人(男性/女性=169/191),平均年龄41.96±13.78岁,均为哈萨克族牧民。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和PCR产物直接测序鉴定Cyp11B2调控区C-344T基因型。结果 (1)血脂测定结果表明,高血压组血清中TG、TC、ApoA、ApoB尿酸和肌酐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1~0.01)。(2)高血压组的BMI值远远高于对照组(P<0.0001)。(3)C-344T位点基因型分布在病例-对照,及男性/女性组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4)高血压组(男性+女性)与对照组(男性+女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明显差异;按男、女性分组分析,高血压组男性-344C等位基因频率较对照组男性稍有增加,(47.24%vs38.17%,P=0.043)。结论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肥胖(BMI>24kg/m2)和高血脂可能是哈萨克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醛固酮合成酶C-344T多态性仅仅增加男性易感高血压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572.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稳定性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入选对象经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后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及非冠心病对照组,UAP组再进行Braunwald分级,分别用ELISA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MCP-1和hs-CRP。结果:AMI组和UAP组血清MCP-1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AMI组和UAP组之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raunwald分级各组别之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MCP-1和hs-CRP水平与粥样斑块的形成和稳定性有关,并反映了病情的严重程度,可以作为预测急性冠脉事件和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573.
骨髓(bone marrow,BM)中包含有两类干细胞,即造血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MSCs属混杂细胞群,其表面抗原标志尚未完全确定。MSCs作为多能干细胞具有可塑性,有报道显示在细胞因子作用下可以在体外诱导分化为骨骼肌细胞、脂肪细胞、心肌细胞、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574.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AF)的患病率、危险因素及治疗情况。方法天津市5家公立福利养老院的社区老年人参加本项研究。收集基本人口学资料、既往史及个人史信息,完善体格检查和12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对1 280名社区老年人进行了调查,资料完整可追溯的715名受访者的数据纳入统计分析,年龄为(80.6±7.9)岁(57~112岁)。AF的患病率为9.5%(68例),其中男性8.8%(28例)、女性10.1%(40例),性别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55)。最常见的合并症依次为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高脂血症和糖尿病。AF患者平均CHA_2DS_2-VASc评分为4.3±1.4。在68例AF患者中只有1例患者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4例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9例接受单联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54例未接受任何抗栓治疗。结论 AF是中国老年人的常见病。然而,社区老年AF患者治疗的问题十分突出,尤其是抗凝治疗。需要进一步促进健康措施及教育工作来提高人们对AF的认识。  相似文献   
575.
自1998年世界上首例心脏再同步治疗(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CRT )应用以来,CRT已逐渐成为伴有QRS时限延长的中重度(心功能Ⅲ~Ⅳ级(NYHA分级)]心力衰竭患者的标准治疗,  相似文献   
576.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厄贝沙坦和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快速心房起搏犬心房肌细胞钠通道电流(INa)的干预作用。方法普通杂种犬3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单纯心房起搏组(C组)、心房起搏+依那普利组(EN组)、心房起搏+厄贝沙坦组(IB组)和心房起搏+Ang(1-7)组(A组)犬行心房快速起搏(500次/min)2周;假手术组(S组)不行起搏刺激。应用膜片钳技术检测心房肌细胞,INa电流密度及通道激活和失活特性。结果c组INa电流密度较s组明显降低(P〈0.05);EN组、IB组和A组,INa电流密度较c组明显升高(P〈0.05)。与s组相比,起搏对INa的电压依赖性激活没有影响(P〉0.05);与C组和s组相比,在EN组、IB组和A组,钠通道半激活电位更加超极化(P〈0.05)。与s组相比,快速心房起搏以及3种干预因素对INa的电压依赖性失活没有明显影响(P〉0.05)。结论依那普利、厄贝沙坦和Ang(1-7)通过加快INa的激活过程而增加心房肌INa电流幅度,有助于提高心房肌传导速度,从而抑制快速起搏所致的电重构。  相似文献   
577.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约占以心律失常入院患者的1/3.在许多阵发性房颤和部分持续性房颤患者可以发现1个或2个以上发放快速冲动的局灶组织,且绝大多数位于肺静脉内.本研究旨在通过应用经胸三维超声心动图观察肺静脉结构,为无创观察房颤引起的心房、肺静脉结构改变,以及引导房颤消融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78.
荣芽杀灭钉螺和对野生鱼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荣芽杀灭钉螺的效果及其对野生鱼的急性的毒性,为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浸杀和喷洒法在现场进行灭螺试验,同时用野生鲫鱼进行鱼急性毒试验。结果现场荣芽25g/m^3浸杀施药2、3和5d后。螺校正死亡率分别为31.52%、88.04%和94.67%;荣芽12g/m^2喷洒3、7和15d后,钉螺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7.22%、85.71%和88.06%,鱼毒显示荣芽25g/m^3施药7d后未见死鱼情况。结论荣芽具有较强杀螺作用,对鱼类安全。杀螺机理和对非靶生物的毒性有待进一步研究阐明。  相似文献   
579.
[目的]分析不同治疗方案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 e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病死率的影响及其他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4年4月的882例急性心肌梗死的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住院期间病死率的区别。24h内发病的66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3组:直接支架术(pere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组、溶栓组和保守治疗组。[结果]3组中,PCI组的患者年龄低于溶栓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9.71±11.06)岁,(65.36±10.98)岁,(67.394±12.27)岁,P〈0.05。男性比例较大。PCI组他汀类和氯吡格雷等药物的使用比例明显高于其它两组。急诊PCI组住院死亡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分别为1.6%,13.4%,13.5%,P〈0.01。尤其是在男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中优势更加明显。在高龄的亚组、女性前壁心肌梗死PCI降低住院病死率的优势不明显。[结论]急诊PCI可以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住院病死率,同时药物治疗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58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源性休克(CS)患者临床特征和院内病情转归。方法:对12年来收治的1733例AM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CS患者转归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2年来共收治CS患者118例,占总AMI患者6.8%,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15例,存活13例,死亡2例。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期行PCI治疗是影响CS转归的保护因子(P〈0.05),可以降低AMI后CS患者的死亡率。患者女性、陈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高血压、糖尿病、广泛前壁梗死为AMI后CS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AMI后CS患者有上述相关危险因素者,住院期间病死率明显增高,而早期行PCI治疗可以降低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