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2篇
  免费   245篇
  国内免费   185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27篇
妇产科学   27篇
基础医学   218篇
口腔科学   37篇
临床医学   552篇
内科学   405篇
皮肤病学   23篇
神经病学   64篇
特种医学   111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230篇
综合类   1076篇
预防医学   496篇
眼科学   57篇
药学   517篇
  10篇
中国医学   563篇
肿瘤学   149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180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220篇
  2013年   223篇
  2012年   314篇
  2011年   286篇
  2010年   245篇
  2009年   247篇
  2008年   244篇
  2007年   230篇
  2006年   209篇
  2005年   200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162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120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卵母细胞衰老是女性自然衰老的开始,在分子层面了解导致卵母细胞衰老的原因和机制,对于抑制与年龄相关的疾病和促进女性健康长寿至关重要。本文对卵母细胞衰老的分子病因机制,从基因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线粒体功能障碍、端粒缩短、DNA损伤修复、表观遗传学改变、以及神经内分泌级联反应等几个方面展开详细综述。  相似文献   
92.
李岩  张平  聂旋 《中外健康文摘》2007,4(4):214-215
目的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方法根据医院管理年活动护理部的要求,结合本科室的特点,完善本科室的制度,提出整改措施。结果在督察医院管理年活动住院病人问卷调查和我院每月问卷调查病人满意率达98%。结论通过加强管理,使医患关系更加协调,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3.
目的采用心肌内注射方法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植入到正常或慢性梗死心肌中后, 研究短期内植入细胞的分布和可利用度。方法采用选择性冠状动脉结扎方法建立大鼠慢性心肌梗死模型( n =9) 。1个月后, 采用心肌内注射方法将 111 铟 - 羟基喹啉 ( 111Indium- oxine, 111In) 同位素标记的自体 BMSCs (2×106/50μL)植入到慢性梗死心肌和正常对照心肌中( n =6) 。采用序列平面针孔闪烁扫描方法测定 BMSCs移植后 2 h、1 d、3 d、7 d 时的心肌 111In 的放射活性, 并计算植入细胞在心肌内的驻留率。于细胞移植术后第 7 天切取制备心脏横断面冷冻切片, 进行组织放射微成像(Micro- imaging)和组织病理学分析, 观察植入细胞在心肌内的分布情况。结果慢性心肌梗死(MI)组的心肌 111In 的放射活性在所有测定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心肌放射强度实测值在经由各相应时间点 BMSCs细胞 111In 的自发泄漏率的体外标定值校正后, 计算得出植入的 BMSCs 细胞在慢性梗死心肌(MI 组)中的驻留率平均为 60%, 而在正常对照组心肌中细胞的驻留率只有 25%(P <0.01), 并在 7 d 的随访期中保持稳定。组织放射微成像和组织病理学分析都证实植入的 BMSCs 主要分布于由注射针头插入损伤或慢性心肌梗死所造成的纤维瘢痕组织中。结论心肌内细胞移植术后 7 d 内,被植入到慢性梗死心肌中的 BMSCs 细胞的可利用度高于被植入在正常心肌中的 BMSCs 细胞的可利用度。植入心肌内的 BMSCs 主要分布于由注射针头插入损伤和慢性心肌梗死导致的纤维瘢痕组织中。  相似文献   
94.
如何提高非预防医学专业的预防医学教学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医学模式从单纯生物型向社会一心理一生物型医学模式转变,在健康与疾病方面形成了一些新概念。1977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宏伟目标,这就对医学教育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为适应医学发展的需要,为社会培养出切实可用的、高质量、实用型医务人才,即加强非预防医学专业的临床医学生的预防医学教育,  相似文献   
95.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并不少见,其后遗症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治疗尤其困难,并有并发肺栓塞的危险,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1997年以来本院采用取栓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9例,现将临床效果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讨中国35~64岁人群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与10年间血压变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对1992年在北京建立的一组35~64岁队列人群共2683人的基线FIB水平和10年间血压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1992年北京地区35~64岁人群的血浆FIB水平中位数为3.8 g/L(3.2~4.3 g/L),FIB异常率为33.4%;FIB水平女性高于男性(P<0.01),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高于非高血压组(P<0.05).(2)北京地区人群10年后收缩压比1992年的血压水平升高10.0 mm Hg,舒张压升高5.0 mm Hg;FIB水平与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化值的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125(P<0.01)和0.047(P<0.05),FIB异常组的收缩压升高值高于FIB正常组(P<0.01).(3)49.6%的人10年后血压分级比1992年的血压分级升高;FIB异常组的血压分级升高率高于FIB正常组(55.3%,46.8%,P<0.01).(4)在基线无高血压的人群中,FIB异常者10年后血压分级升高的危险是FIB正常者的1.46倍;而在基线时已有高血压的人群中,FIB异常者10年后血压分级升高的危险是FIB正常者的2.08倍.结论 FIB水平与血压变化有关,改善血液的高凝和高黏状态对于血压控制、尤其是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重度食道静脉曲张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重度食道静脉曲张但未发生过上消化道出血肝硬化患者103例依照自愿原则进行预防性套扎治疗(63例)或不进行套扎治疗(40例),按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B、C分别观察疗效。结果:进行预防性套扎患者A级29例患者2年内无1例发生上消化道出血,B级24例患者2年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5例,c级10例患者2年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4例并死亡;未进行预防性套扎患者A级20例患者2年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9例,B级13例2年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10例死亡5例,C级7例患者2年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7例均死亡。结论:预防性套扎最大限度地防止肝硬化重度食道静脉曲张患者发生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或延缓首次出血出现的时间,是治疗肝硬化重度食道静脉曲张的安全、可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8.
李岩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4):37-39
目的通过检测肿瘤坏死因子-d、白介素-6的变化,探讨它们在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为临床中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早期治疗提出新的靶点。方法35只16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C组,n=5),模型组(DVT组)分为:模型D2、D6、D8、D12、D24组,每组各6只。造模方法是手术结扎右侧股静脉。对照组及模型组分别于造模后2、6、8、12、24h取血。用放射性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中TNF-α,IL-6的含量。结果大鼠DVT组各时间点IL-6和TNFα血清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在DVT组中随血栓形成IL-6血清浓度不断升高,在血栓形成12h时,IL-6血清浓度达到高峰。血栓形成前期即结扎大鼠右侧股静脉2h后TNFα血清浓度开始升高,后随着血栓形成TNF-α血清浓度不断升高,至血栓形成12h时达到高峰,除D8组与D12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模型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细胞因子IL-6,TNFα水平随DVT的形成过程而发生变化,可作为观察血栓形成进展的指标。  相似文献   
99.
医院社会工作体系专业化与医疗服务质量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岩 《中国医院》2008,12(8):63-65
简述了医院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背景,运用经典的医疗质量评价理论,分析了社会工作对医疗服务质量改进所起的作用,指出目前我国医院社会工作者缺位问题,旨在探讨如何使我国医院社会工作体系化、规范化、专业化,促进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改进,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相似文献   
100.
合理应用结直肠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临床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岩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29):2023-2024
结直肠癌是位居世界第三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其发病率居胃肠道肿瘤的第二位,平均5年生存率不超过40%.目前,结直肠癌的诊断主要依据结肠镜及病理检查,但由于各种原因限制,尚不能作为普查方法.肿瘤标志物检测具有方便、快捷等优点,在结直肠癌筛选、诊断、预后判断等方面越来越受到关注.迄今,较广泛用于临床的是肿瘤标志物的血清检测,主要有癌胚抗原(CEA)等的蛋白类抗原,CA242等的糖链抗原及转化生长因子-β等激素类.蛋白芯片技术具有高通量、快速方便及所需样本少的优点,是一种较好的大肠癌辅助诊断手段,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多种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联合检测可提高结直肠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