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0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95篇
内科学   21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81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29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81.
[目的]依法治教,建立临床实践管理新模式.[方法]通过调研及实际情况,建立实习合同,启动法律保障下的临床实践管理新模式,明确法律义务,制订临床教学计划、建立监督评价体系,实现临床教学目标.[结果]应用临床实践管理新模式后,学生投诉率及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临床实践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对提高临床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82.
目的 通过周期序贯联合免疫抑制剂(长春新碱、环磷酰胺)治疗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狼疮样小鼠肾脏病变的实验研究,以阐明序贯联合用药对小鼠肾脏病变的治疗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小.方法 选取cGVHD狼疮样小鼠模型30只,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长春新碱间歇给药组、环磷酰胺隔日给药组、环磷酰胺间歇给药组、长春新碱+环磷酰胺联合间隔给药组.经18周治疗后观察并检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①诱导造模后6周尿蛋白定量(24 h)达(5.02±0.88) mg,抗双链DNA(dsDNA)抗体阳性,肾脏病理呈狼疮肾炎Ⅳ型表现,模型成功.②环磷酰胺隔日组[(0.48±0.32)mg ]、长春新碱+环磷酰胺联合组[(0.37±0.30)mg]对造模小鼠尿蛋白定量(24h)的改变最大,环磷酰胺间歇给药组、环磷酰胺隔日给药组与长春新碱+环磷酰胺联合给药组对造模小鼠尿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值、尿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值的降低幅度较大;而不同给药方案对血清MCP-1、TGF-β1的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环磷酰胺隔日给药组、长春新碱+环磷酰胺联合给药组造模小鼠肾脏MCP-1、TGF-β1表达在肾小球、肾小管中的阳性数最低,与对照组、长春新碱间歇给药组及环磷酰胺间歇给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长春新碱和环磷酰胺周期联合对造模小鼠血丙氨酸转氨酶、血肌酐、血抗dsDNA抗体、尿蛋白定量(24 h)、尿MCP-1、尿TGF-β1有交互作用(P<0.05).结论 ①序贯周期联合长春新碱和环磷酰胺联合治疗有交互作用,在降低尿蛋白定量(24 h)、血清肌酐,减少肾脏MCP-1、TGF-β1的表达和排泌等方面有明显作用,与环磷酰胺隔日用药组相当,优于长春新碱间歇给药组、环磷酰胺间歇给药组.②长春新碱+环磷酰胺联合间歇给药与单用药比较不良反应并没有增加.环磷酰胺隔日给药组的不良反应明显大于其他各组,表现为体质量不增、肝酶增高.  相似文献   
583.
<正>类风湿关节炎(RA)的动物模型有多种,本文将对几种较典型的关节炎模型的制备方法、造模特点、发病机制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以选择更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84.
<正>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定殖于人胃黏膜并可引起不同胃、十二指肠疾病的革兰阴性细菌,其致病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也是多因素作用的慢性免疫炎性过程。除了通过本身的动力装置、黏附特性以及各种毒力因子造成对胃黏膜的直接损伤外,宿主免疫应答的异常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致病机  相似文献   
585.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目的 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血清中的抗环瓜氨酸肽(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及其在风湿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75例RA、其他风湿性疾病患者133例和健康人41名进行抗-CCP抗体检测,并分析RA其他诊断指标与抗-CCP抗体的相关性。结果 175例RA患者中,抗-CCP抗体阳性率为84.6%(148/175),其他风湿性疾病的阳性率为5.3%(7/133)。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灵敏度为84.6%,特异性为94.7%。阳性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16.08和0.16。抗-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抗核周因子(APF)、抗角蛋白抗体(AKA)具有相关性。结论 抗-CCP抗体对RA诊断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视为RA新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586.
自制木塞在气管切开试堵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常用的急救技术,行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拔管前必须试堵管,而目前临床上还没有一种很满意的堵管物.  相似文献   
587.
神经内科昏迷患者置入胃管的体位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昏迷患者置入胃管的最佳体位。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随机将66 例神经内科昏迷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1组、2组。观察组采取俯卧位置入胃管,对照1 组、2 组分别采取仰卧位和侧卧位置入胃管。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记录置管所需时间及一次置管成功率。结果观察组较对照1组、2 组置入胃管所需时间短,一次置管成功率高(均P<0.01)。结论神经内科昏迷患者置入胃管选择俯卧位优于仰卧位和侧卧位;可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