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0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95篇
内科学   219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81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29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31.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多关节炎为特征的致畸性自身免疫病.若不及时治疗,发病2年内即可能出现不可逆的骨关节破坏,约1/3的病人致残,且期望寿命平均缩短10~15年.如能在早期应用改善病情药可明显改善预后,延缓关节破坏和进展,因此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现行的美国风湿病学会(ACR)诊断标准主要依据临床表现、X线表现和类风湿因子(RF)检测.由于前两者不足以提供早期诊断依据,而RF作为惟一的血清学检查,特异性差,可以出现在其他结缔组织病、炎性疾病、肿瘤和正常老年人中.所以,众多学者致力寻求能用于RA早期诊断的实验室指标.1964年和1979年先后发现抗核周因子(antiperinuclearfactor,APF)与抗角蛋白抗体(antiker-atin antibody,AKA)为RA特异的血清学标记,使人类早期诊断RA成为可能.随后的研究发现:APF和AKA同属于抗纤聚蛋白抗体(anti-filaggrin antibodies,AFA)[1、2]一族,二者以人表皮中的filaggrin为共同识别表位.本文就AFA及其在RA的意义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32.
目的 评价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P)与生物制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48例难治性A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激素组27例分别给予MP 250~500mg/d,静脉冲击治疗,连用3d,其余4d停用激素,每周重复1次,治疗3次,同时继续给予NSAIDs和DMARDs,MP治疗结束后用小剂量醋酸泼尼松20mg/d维持,6周后开始减量,20周后撤除激素.生物制剂类克组21例患者分别在第0、2周每周静脉输注1次英夫利昔单抗(infliximab)0.2g,同时继续给予NSAIDs和DMARDs.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第3周后进行评估.主要疗效指标为达到As疗效评价标准20(ASAS20)的患者比例,次要疗效指标为达到ASAS40的患者比例.结果 激素组和类克组治疗后其他各项疗效指标和实验室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且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到ASAS20的患者比例分别为81.48%(22例)和80.95%(17例)(p>0.05).达到ASAS40的患者比例分别为59.26%(16例)和66.67%(14例)(p>0.05).治疗期间激素组9例(33.33%)类克组5例(23.8%)患者发生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所有不良事件均为轻中度、暂时性的,均给予对症治疗或治疗结束后好转.结论 短期大剂量的MP和生物制剂治疗均可作为快速改善AS症状体征炎性指标及活动范围和生活质量的药物,且激素可以弥补生物制剂用药的禁忌及价格昂贵等问题,作为一种价格相对廉价的药物,但能否真正控制病情进展有待更多的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533.
目的提高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的诊治水平。方法对1例表现为皮肤淋巴瘤的干燥综合征合并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病例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变应性皮肤血管炎可以是皮肤淋巴瘤的一种临床表现,皮肤淋巴瘤是多种类型淋巴瘤在皮肤表现的恶性疾病,常容易与血管炎等风湿性疾病混淆,病理组织学是其诊断的基础。结论系统性血管炎在临床上是一组较为复杂的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对临床、病理学及抗体的综合分析对诊断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534.
蛋白质组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和技术,已受到各学科的广泛关注,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它可以在蛋白质水平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对风湿性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对蛋白质组学及其在风湿性疾病中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35.
依那西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时发生结核性脑膜炎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24岁.主因间断发热8年,多关节肿痛6年,头痛伴恶心、呕吐1周于2007年8月1日入院.  相似文献   
536.
干燥综合征(siogren's syndrome,SS)是一种系统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丰要以外分泌腺T淋巴细胞浸润和B淋巴细胞活化产生多克隆抗SSA及抗SSB抗体为特征.研究表明:淋巴细胞的周期失控、异常活化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的过度表达是SS发病的两个重要环节[1].临床证实,约2/3的SS患者会出现多系统受累的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而早期使用甲氨蝶呤(MTX)、来氟米特(LEF)、羟基氯喹(HCQ)、环磷酰胺(CTX)等免疫抑制剂可有效改善症状及预后囟.  相似文献   
537.
丹参酮ⅡA对Hela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研究丹参酮ⅡA(TanⅡA)对Hela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并与甲氨蝶呤(MTX)比较,探讨TanⅡA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方面的潜在价值。方法用MTT法计算不同浓度的TanⅡA及MTX处理后细胞生长抑制率(IR%);用碘化丙啶(PI)染色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不同浓度TanⅡA作用及MTX作用下细胞周期变化。结果TanⅡA、MTX均可对体外培养的Hela细胞产生增殖抑制作用,且均有剂量依赖关系。MTX的IC50值小于TanⅡA,而TanⅡA的最大抑制率约为MTX的4倍。TanⅡA、MTX均可使Hela细胞细胞周期的构成发生明显的变化,使S期细胞减少、G0/G1期细胞增多。结论TanⅡA、MTX均可对体外培养的Hela细胞产生增殖抑制作用,且均表现出剂量依赖关系。TanⅡA、MTX均可对Hela细胞细胞周期的构成产生影响,使S期细胞减少、G0/G1期细胞增加。通过以上实验提示TanⅡA在抑制细胞增殖方面类似于MTX在治疗RA方面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538.
包皮环切术是普外科的小手术,常在门诊手术室便可进行,门诊手术的患者大多为中小学生,术后不愿意耽误自己的功课,此类手术一般无需休息,会影响日常的工作和学习.  相似文献   
539.
干燥综合征(siogren's syndrome,SS)是一种系统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丰要以外分泌腺T淋巴细胞浸润和B淋巴细胞活化产生多克隆抗SSA及抗SSB抗体为特征.研究表明:淋巴细胞的周期失控、异常活化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的过度表达是SS发病的两个重要环节[1].临床证实,约2/3的SS患者会出现多系统受累的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而早期使用甲氨蝶呤(MTX)、来氟米特(LEF)、羟基氯喹(HCQ)、环磷酰胺(CTX)等免疫抑制剂可有效改善症状及预后囟.  相似文献   
540.
太原地区骨关节炎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太原地区症状性骨关节炎(OA)的患病率、分布情况。方法用修订的中国—国际抗风湿联盟(ILAR)风湿病调查表,按WHO-ILAR社区控制风湿病规划(COPCORD)调查程序,对太原市某社区≥16岁的成人3 915名进行调查。结果OA患病率11.15%,高于汕头,女性高于男性(14.14%vs7.49%),40岁以后患病率明显增高。各部位患病率以膝OA最高,继以腰椎OA、颈椎OA,分别为7.57%,3.60%,3.54%。结论太原地区OA以膝、腰椎、颈椎为最常见,髋OA少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