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3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55篇
耳鼻咽喉   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7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70篇
内科学   90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36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科学   89篇
综合类   319篇
预防医学   11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09篇
  1篇
中国医学   70篇
肿瘤学   4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目的 研究早期使用大剂量纳洛酮注射液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所产生的意识障碍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随机选取50例经过纳洛酮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作为治疗组,并按照接近治疗组患者的受伤机制及病情,选取50例未给予纳洛酮治疗的病人作对照组。通过对两组病人GCS计分的总分平均值以及睁眼、言语反应和运动反应的记分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前两组病人意识障碍程度无显著差异。治疗后治疗组意识障碍有明显改善,总分平均值、睁眼及运动反应得分值显著增加(P<0.05),而病人的言语反应分值增加不明显(P>0.05)。结论 早期使用大剂量纳洛酮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所产生的意识障碍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2.
针药并用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采用针刺艾灸及药物治疗:对照组30例,仅采用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73.3%,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灸配合药物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83.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定量冠状动脉(冠脉)造影(QCA)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预测临界病变患者近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可行性,以期建立有效预警模型筛选高危临界病变患者.方法 选择18~80岁男性或未怀孕妇女、冠脉造影发现狭窄程度为20%~70%、愿意签署知情同意书的临界病变患者.由专业医师接诊,询问相关病史和体格检查,由专业心血管介入医师按照标准方法进行冠脉造影.采用思创科技(Create Life)医学影像工作站V3.1版进行QCA分析.终点事件的定义为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不稳定心绞痛.结果 共纳入1137例患者,在12个月随访期内,出现终点事件者为124例,其中心肌梗死26例,不稳定心绞痛98例,无心源性死亡病例.事件发生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稍高于无事件发生组(P=0.03),事件发生组与对照组Framingham Risk Score分层构成比有明显差异.Cox回归分析发现Framingham Risk Score、钙化及斑块面积与终点事件发生相关.将QCA积分和Framingham Risk Score采用logistic回归产生的变量进行ROC曲线分析,并以最佳截切点分组进行生存分析,经Log Rank分析发现,两组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1.74% vs. 81.32%,P=0.0385).结论 Framingham Risk Score和QCA表现(钙化及斑块面积)与临界病变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相关,两者联合应用可提高筛选高危临界病变患者的效能.  相似文献   
184.
在脊柱手术中如何及时发现脊髓损伤并判断损伤程度,是有效地预防医源性脊髓损伤、杜绝截瘫的关键.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在脊柱手术中的监护作用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1],上世纪90年代后期国内开始应用于临床.本文对13例患者脊柱手术进行了CSEP监测,现将结果回顾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5.
患者女.71岁,以右足背皮下结节50余年,加重伴局部扩散3年就诊。50余年前发现右足背处一蚕豆大小结节,肤色,无自觉症状,未在意,结节生长缓慢,渐增多、部分融合,无压痛。3年前在外院诊断腱鞘囊肿行肿物切除,组织病理诊断低度恶性血管源性肿瘤,未采取进一步治疗措施。半年后在原切口边缘重新长出一不规则结节.形态0原来皮损基本类似,肿物生长迅速,  相似文献   
186.
187.
目的:研究锥形束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辅助下应用超声骨刀行儿童上颌埋伏多生牙拔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6月笔者医院收治的90例上颌埋伏多生牙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方式将其随机分为超声骨刀组和微动力组,每组45例(埋伏牙均为76颗),微动力组采取电动式颌面外科微动力手术治疗,超声骨...  相似文献   
188.
目的探讨CT引导下不同路径经皮肺穿刺活检(PTNB)诊断胸膜下结节的价值。方法 147例胸膜下结节患者接受CT引导下PTNB,根据穿刺针与胸膜角度分为长路径组(穿刺针与胸膜角度≤50°,83例)与短路径组(穿刺针与胸膜角度50°,64例),比较两组诊断准确率、单次穿刺成功率及术后出血、气胸等并发症,分析两组中直径≤10 mm、10~20 mm、≥20 mm结节之间调针次数、穿刺时间、患者气胸及出血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2组诊断准确率、单次穿刺成功率及气胸、出血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长路径组对于直径≤10 mm及10~20 mm结节的调针次数及穿刺时间均短于短路径组(P均0.05)。结论 CT引导下不同路径PTNB对胸膜下结节均具有较高诊断准确率。对直径20 mm胸膜下结节建议长路径穿刺。  相似文献   
189.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及其蛋白、上皮细胞钙黏蛋白(E-cadherin)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探讨它在喉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原位分子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VEGF mRNA及其蛋白、E-cadherin在60例喉鳞状细胞...  相似文献   
190.
泌尿系结石的辨证施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泌尿系结石是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之一,属于中医学“石淋”的范畴,临床包括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前列腺结石等。《中藏经》《诸病源候论》对该病早有记载,古代医家比之为“煎水成碱,煮海成盐之象”,后世多从清利下焦湿热、利尿、化石、排石论治。兹就个人浅见,结合临证实践,略作他解,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