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8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5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1篇
内科学   36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05篇
预防医学   37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8篇
  2篇
中国医学   54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究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量化以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8年6月收治的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110例为对象,随机将患者分入两组,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传统的早期下床活动,观察组患者术后量化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活动量等。结果:排气时间、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 0.05;术后第1d、术后第2d、术后第3d的活动量:观察组均多于对照组,P 0.05。结论: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量化护理有助于保证患者术后早期足够的活动量,促进术后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木村病的诊断与临床治疗。方法对2006~2017年确诊治疗的9例木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6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其中2例患者复发;另3例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中1例患者复发。结论木村病是一类罕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检查,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手术切除、糖皮质激素、低剂量放射治疗以及抗IgE抗体治疗。  相似文献   
53.
病例:患者女,28岁,已婚,因习惯性流产来本中心就诊.身高157cm,体重53kg,表型及智力正常,第二性征发育正常.21岁与一健康男性结婚,非近亲结婚,婚后从1999年至2003年间先后妊娠6次,均在妊娠60d左右元明显诱因而自然流产.孕期无呼吸道感染,也未患其它疾病,未服用任何药物,也未接触农药、射线及有害化学物质.丈夫表型正常;父母非近亲结婚,其母孕史不详;其兄生育一表型正常男孩,无流产史;其姐自然流产一次后生育一表型正常女孩.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儿童铜绿假单胞菌(PA)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1月因PA血流感染而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54例PA血流感染患儿中,新生儿败血症2例、脓毒症51例、菌血症1例;有基础疾病34例,既往体健20例。54例患儿起病均有发热,以精神反应差、腹泻及皮肤损害起病为主,且上述症状比例在既往体健组中均高于有基础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4例患儿中44例(81.48%)存在其他系统受累,最易受累的是呼吸系统,其次为电解质紊乱、血液系统、多器官衰竭;既往体健组出现呼吸、血液、神经、循环、消化系统受累,皮肤损害,多器官衰竭及电解质紊乱的概率均高于有基础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既往体健组白蛋白降低者更多,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恰当使用抗生素的23例患儿中,耐药性最高的为氨曲南,其次为头孢他啶、哌拉西林。23例预后不良。结论儿童PA血流感染易发生多器官损害,不恰当抗生素使用率高,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5.
目的 对比足月胎膜早破(PROM)与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孕妇的阴道微生态状况,分析阴道微生态变化与足月胎膜早破、未足月胎膜早破的相关性,及其对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收治的PPROM孕妇76例,PROM孕妇69例.记录两组孕妇的外阴不适情况、阴道微生态检查结果、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等情况.结果 PPROM组孕妇平均孕周(32.2±1.6)周,PROM组孕妇平均孕周(38.6±1.2)周.PPROM组阴道炎症状阳性患者比例显著高于PROM组[43(56.58%) vs 18(26.10%),χ2=13.797,P=0.000],PPROM组剖宫产率显著高于PROM组[47(61.84%) vs 23(33.33%),χ2=11.771,P=0.001];PPROM组Apgar评分≤3的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率为9.21%,PROM组为2.90%,但无统计学差异(χ2=2.475,P=0.171);PPROM组Apgar评分≥4且≤7分的新生儿轻度窒息率高于PROM组[18(23.68%) vs 5(7.25%),χ2=7.322,P=0.011],Apgar评分≥8的正常新生儿分娩率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ROM组高于PPROM组[62(89.85%) vs 51(67.11%),χ2=10.883,P=0.001];PPROM组阴道微生态正常者显著低于PROM组[26(34.21%) vs 42(60.87%),χ2=10.321,P=0.002].PPROM组阴道微生态正常者显著低于PROM组[26(34.21%) vs 42(60.87%),χ2=10.321,P=0.002];PPROM组BV及VVC检出率均显著高于PROM组(P<0.05);PPROM组阴道菌群失调率显著高于PROM组(χ2=9.184,P=0.012).结论 孕妇阴道微生态的改变、生殖道感染的发生是导致PPROM的首要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56.
目的了解人类大脑功能网络时变的动态特性及前扣带回皮质喙部环路信息时变整合特征。方法本研究收集了28例抑郁症伴自杀意念患者的静息状态的功能磁共振数据,并收集30名年龄、性别和教育年限匹配的健康对照。采用以前扣带回皮质喙部为种子点的时间滑窗的功能连接方法,比较前扣带回皮质喙部环路信息时变整合异常表征。探测抑郁症伴自杀意念患者大脑rACC环路动态功能连接的变异特征。结果与健康对照相比,患者的左侧前顶叶、颞中回、颞上回、内侧额上回、缘上回和右侧中央沟盖、内侧额上回、颞中回、中央后回与喙部前扣带回的动态功能连接显著增加。进一步分析发现自杀意念分数分别与右侧中央沟盖(r=0.4869,P=0.0086)、左侧颞中回和左侧颞上回(r=0.5714,P=0.0015)的动态功能连接值呈正相关。结论本研究表明抑郁症伴自杀意念患者的前扣带回皮质喙部环路的信息时变整合的变异性增强,而稳定性降低,可能会影响情绪监控和决策。该项研究为抑郁症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了影像学证据。  相似文献   
57.
目的 初步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医证型辨证标准.方法 选择2008-06-2011-03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及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收治入院的COPD患者,采用临床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方法,研究建立COPD中医证型辨证标准.从多角度实现变量的筛选和证候标准的制定,为COPD病的中医证型辨证确定较可靠的依据.结果 90多个症状条目经6种方法筛选,最后保留46个对COPD 5个证型有意义的变量.3种及以上方法都被选择“+”的可被纳入证候标准.结论 该研究所建立的COPD证型辨证标准与中医理论和临床实际情况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8.
吴老认为出血性中风的形成,是由三因互联,级级相关的级联演变所致的慢性潜进性疾病,急性期应重逐瘀毒,力排水毒,使瘀化水利毒解,神机复明[1]。笔者有幸随诊左右,受益匪浅,兹将吴老的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总结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59.
目的从药效药理学角度评价主动口服给药及灌胃给药的异同,为今后两种给药方法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氪激光诱导发生脉络膜新生血管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灌胃治疗组,灌水对照组,饮药治疗组,饮水对照组,以正常小鼠作正常对照,不做任何处理。观察小鼠的一般情况,分别在治疗后第7天,第14天,第28天,采用ELISA检测外周血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含量,并在治疗后28 d用FFA检查观察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面积。结果治疗过程中灌胃给药小鼠较主动口服给药小鼠体重偏低,精神及活动度稍差,毛色也较差;给药后第7天,14天,灌胃治疗组及饮药治疗组外周血的VEGF含量均低于相应的对照组及正常组(P<0.05),灌胃治疗组和饮药治疗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179);治疗后第28天行小鼠FFA检查,灌胃治疗组造影后期CNV渗漏面积明显小于灌胃对照组(P=0.033),饮药治疗组也明显小于饮水对照组(P=0.016),但2个治疗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701)。结论主动口服给药可以达到与灌胃给药相似的治疗结果,对体积小的动物以及需要长期给药的动物实验,主动口服给药也是一种有效的给药方法。  相似文献   
60.
李娇  张晟  张瑾 《中国癌症杂志》2014,24(12):925-930
背景与目的:骨髓抑制是化疗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以中性粒细胞减少最常见。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rhG-CSF)能诱导造血祖细胞向中性粒细胞分化,并调节中性粒细胞的功能活性,可用于肿瘤化疗后严重的中性粒细胞缺乏症,以保证原计划化疗方案的完成。本文旨在了解应用rhG-CSF治疗乳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疗效以及预防性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筛选出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进行多西紫杉醇(docetaxel)75 mg/m2、表柔比星(epirubicin) 65 mg/m2与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500 mg/m2(TEC)化疗方案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在第1个周期末次给药后24~48 h内给予rhG-CSF为预防组,以24~48 h内未给予rhG-CSF为对照组,评估2组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发生情况以及用药的安全性。结果:在预防组60例患者中,外周血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4.0×109/L的发生率为25.0%,中性粒细胞绝对数(absolute neutrophil count,ANC)<2.0×109/L的发生率为23.3%;在对照组60例患者中,WBC<4.0×109/L的发生率为78.3%,ANC<2.0×109/L的发生率为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的化疗延迟率分别为5.0%和25.0%(P=0.002),化疗延迟时间分别为(2.33±0.58)d和(3.73±0.80)d(P=0.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预防组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febrile neutropenia,FN)的发生率为1.7%,对照组FN的发生率为20%,预防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2组对血红蛋白(hemoglobin,Hb)与血小板(platelets,PLT)水平均无显著影响(P=0.547;P=0.285)。预防组rhG-CSF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8.3%,而对照组为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结论:对于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在第一周期化疗后24~48 h内预防性给予rhG-CSF,能降低白细胞减少症的发生,减轻骨髓抑制的程度及持续时间,降低FN的发生风险,并且能减少rhG-CSF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