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1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8篇
内科学   4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48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172篇
预防医学   95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76篇
  1篇
中国医学   40篇
肿瘤学   5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探讨循环肿瘤细胞(CTC)上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对宫颈癌同步放化疗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临沂市肿瘤医院2019-03-08-2021-03-18经病理学确诊的76例宫颈癌患者,使用CytoSorter○R CTC检测系统,分别检测同步放化疗前后宫颈癌患者外周血CTC PD-L1表达。分析PD-L1+CTC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评估治疗前后PD-L1+CTC数量对宫颈癌患者预后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76例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前后PD-L1+CTC检出率分别为55.26%(42/76)、40.79%(3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0,P=0.041。治疗前后PD-L1+CTC数量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7,P=0.014。治疗前PD-L1+CTC水平与患者年龄、病理类型无统计学意义的关联,但与患者肿瘤直径(χ2=9.496,P=0.004)、FIGO分期(χ2=15.100,P=0.004)、分化程度(χ2=14.340,P<0.0...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XELOX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晚期胃癌60例,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XELOX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多西他赛治疗.均治疗4个周期.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生活质量、近期临床疗效及生存时间,并记录治疗过程中毒性作用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疾病无进展中位生存期和总中位生存期长于对照组(P<0.05);2组毒性作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XELOX方案治疗晚期胃癌可改善生活质量,提高近期临床疗效,延长生存时间,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3.
目的 :分析成人急性白血病首次复发前后免疫表型和细胞遗传学改变。方法 :采用间接荧光法分析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免疫表型 ,用 G分带技术研究患者的染色体核型。结果 :5例中 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ALL )复发后的患者发生免疫表型变化 ,均涉及 CD3 4 抗原表达 ;CD3 4 抗原的表达与再诱导治疗结果呈负相关。 10 /12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 AML )复发患者免疫表型发生改变 ,涉及 CD1 4 、CD1 5 、CD1 3 、CD3 3 、CD3 4 、CD7、HLA-DR等抗原 ;CD1 4 、CD3 3 、CD3 4 发生改变的患者再诱导治疗效果差 ;CD1 5 由阴性转为阳性的患者再诱导效果较好。 7例患者复发前后均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 ,4例出现主要的染色体核型改变 ,其中 3例为异常核型转为正常核型 ;染色体核型发生改变的病例再诱导治疗效果均较差。结论 :成人急性白血病复发后免疫表型和细胞遗传学均可发生改变 ,这些改变与再诱导治疗的结果有关。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胰腺占位性病变患者Dickkopf-1(DKK-1)的表达及对胰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63例胰腺占位性病变患者的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DKK-1在胰腺癌组织及胰腺炎等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全自动标记免疫发光分析仪检测血CA19-9,分析DKK-1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CA19-9的关系。结果:胰腺癌组织中DKK-1阳性率68.2%,明显高于胰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DKK-1阳性率5.3%(P〈0.01);DKK-1的表达在胰腺癌的分化程度和TNM分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DKK-1阳性率68.2%,单一血CA19-9阳性率为65.9%,联合检测有一项阳性表达计为阳性,阳性率为8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DKK-1+CA19-9联合诊断胰腺癌均较DKK-1和CA19-9单一诊断的灵敏度、约登指数及符合率增高。结论:DKK-1在胰腺癌组织表达明显高于胰腺良性病变组织,在胰腺肿瘤的形成、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DKK-1的检测有助于胰腺癌的诊断、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继发耐药后,化疗插入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我中心2011—10—2013—05就诊的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继发耐药的晚期肺癌患者,每3周行姑息化疗并第2~16d插入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每两周期评价近期疗效。治疗前及治疗2~4周期后进行生活质量QLQ—c30问卷调查。结果:纳入的23例患者中,共有PR7例(21.9%),SDl8例(56.3%),PD7例(21.9%),无患者获得CR。RR为21.9%,DCR为78.1%。中位PFS为8.6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S)13.6月。生活治疗总分显著提高。躯体功能标化分明显升高(P:0.002),治疗后呼吸困难较前明显改善(P=0.000)。主要不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及恶心呕吐。结论:在EG-FIR—TKI继发耐药后,采用化疗并间隙插入TKI的方法j仍可使患者获得较长的PFS和OS。该部分患者的生活质量仍可获益,且不良反应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26.
急性脊髓损伤(ASCI)可分为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脊髓水肿对脊髓继发性损伤的发展至关重要。脊髓水肿主要分为细胞毒性水肿和血管源性水肿。脱水剂在ASCI后水肿的治疗中作用明显。本文主要介绍甘露醇、高渗盐水、甘油果糖、呋塞米、人血白蛋白、白藜芦醇等脱水剂在ASCI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27.
28.
目的探讨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浆S100B蛋白动态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无特定病原体级成年大鼠10只,通过急性失血损伤方式建立收缩压下降曲线,形成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测定大鼠收缩压基础值(T1),记录收缩压降至基础值3/4(T2)、基础值2,3(T3)、基础值1/2(T4)、基础值2,5(T5)、30mmHg(T6)、基础值1/5(B)、10mmHg(T8)失血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检测各个时间点血浆S100B蛋白含量。结果T2和B、T5和T6、T7和T8间失血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它相邻时间点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T3和T4、T4和T5之间血浆S100B蛋白含量差异显著(P〈0.05),而其它相邻时间点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时间点失血量和S100B蛋白含量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建立收缩压下降曲线的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可评估失血量变化,结合S100B蛋白水平动态监测,可对脑组织细胞损伤发展程度进行有效评估。  相似文献   
29.
倍通注射液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倍通注射液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病人微循环的影响,并探讨在治疗上的有效性、安全性、预防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价值。方法 将128例老年UA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倍通注射液,疗程为2周。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常规心电图(12导联)∑ST(12导联ST压低数值总和)、血脂、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变化,并观察药物过敏及其他反应。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能显著改善心绞痛病人的症状(总有效率分别为92.3%与66.0%,P〈0.05),改善心绞痛的缺血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55.1%与38.0%,P〈0.05);治疗组降低纤维蛋白原浓度,降低血脂的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血液流变学检查示治疗组全血黏度、还原黏度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 倍通注射液对UA病人的微循环指标的改善是安全肯定的。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红细胞沉降率(ESR)在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8年4月在本院行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患者42例为观察组(浅部感染17例,深部感染25例),并选择同期行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后未发生感染患者7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5、7d血清CRP、PCT及ESR水平,并分析其与感染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血清CRP、PCT及ES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5、7d,观察组血清CRP、PCT及ESR水平均明显高于同组术前和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1d,浅部感染和深部感染患者血清CRP、PCT及ES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5、7d,深部感染患者血清CRP、PCT及ESR水平均明显高于同期浅部感染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患者血清CRP、PCT及ESR水平与白细胞计数呈正相关。观察组42例感染患者标本培养,共分离出致病菌67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4株,占65.67%,革兰阴性菌19株,占28.36%,真菌4株,占5.97%。【结论】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患者血清CRP、PCT及ESR水平与感染密切相关,且感染以革兰阳性菌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