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总结原发骶骨肿瘤的流行病学特点、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方法 :2000年7月~2013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骶骨原发肿瘤患者790例,其中男416例,女374例。发病年龄5~78岁,平均44.8岁。病理类型:脊索瘤193例,骨巨细胞瘤141例,神经纤维瘤83例,神经鞘瘤48例,恶性外周神经鞘瘤19例,骨髓瘤39例,骨肉瘤26例,软骨肉瘤49例,尤文肉瘤/PNET 28例,畸胎瘤37例,其他肿瘤127例。随访期3~5年。分析上述主要病理类型病例的男女比例、年龄特点、病灶部位及生长特点、手术方式、局部复发及生存率。结果:1脊索瘤193例,占24.4%。男120例,女73例,平均年龄56.7岁(21~75岁)。89例累及S3以下的患者接受了广泛或边缘性切除;70例累及S2以下的患者接受了整块切除,其中21例整块切除后肿瘤上缘骶骨有残留,进行了补充切除;34例肿瘤累及全骶骨的患者中,19例接受了全骶骨整块切除手术,余患者行分块切除术。远处转移19例(9.8%),包括肺转移10例,骨转移6例,肝转移3例。151例首次手术的患者中57例局部复发(37.7%)。术后5年无病生存率45.1%,5年总生存率87.7%。2骨巨细胞瘤141例,占17.8%。其中男69例,女72例,平均年龄34.2岁(16~61岁)。132例行切刮术,3例行全骶骨切除术,6例因肿瘤巨大仅行多次血管栓塞术。术后共25例复发(18.9%),13例为采用术中腹主动脉球囊临时阻断者,12例为未采用腹主动脉球囊临时阻断者。3神经源性肿瘤150例,占骶骨原发肿瘤的19%。分别为良性神经源性肿瘤131例(神经纤维瘤83例、神经鞘瘤48例)和恶性神经鞘瘤19例。131例良性神经源性肿瘤中,男62例,女69例,平均年龄为42.3岁(17~67岁);均行边缘性切除,17例(12.9%)术后复发。4骨肉瘤26例,占3.3%。男15例,女11例,平均年龄25.8岁(12~58岁)。16例行术前化疗,21例行术后化疗。13例行整块切除术或全骶骨切除术,13例行分块切除术。12例(46%)手术后复发。术后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43.5%和21.8%。5尤文肉瘤/PNET 28例,占3.5%。男13例,女15例,平均年龄22.3岁(5~50岁)。21例行术前化疗,27例行术后放化疗。14例行整块切除术或全骶骨切除术,14例行分块切除术。15例(53.6%)手术后复发。术后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39.1%和19.6%。6软骨肉瘤49例,占6.2%。男26例,女23例,平均年龄42.5岁(17~69岁)。29例行整块切除术或全骶骨切除术,余行分块切除术。22例(44.9%)手术后复发。术后2年及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8.7%和47.0%;术后2年及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42.3%和31.8%。结论:最常见的原发骶骨肿瘤为脊索瘤、骨巨细胞瘤、神经源性肿瘤、骨肉瘤、尤文肉瘤、软骨肉瘤和骨髓瘤。各肿瘤的好发年龄、性别比例、部位及生长方式各有特点。不同的病理类型应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骶骨脊索瘤肿瘤整块切除的术后复发率远低于病灶内手术;骶骨巨细胞瘤治疗最大的难点和关键点是控制术中出血;骶骨原发高度恶性肿瘤如骨肉瘤、尤文肉瘤等边缘或病灶内手术后复发率极高,应行肿瘤整块广泛切除。  相似文献   
22.
骨盆原发恶性骨肿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目的探讨骨盆恶性肿瘤不同的切除、重建方式及并发症。方法1997年7月至2003年7月,收治骨盆原发恶性骨肿瘤患者76例,男47例,女29例。软骨肉瘤31例、尤文肉瘤15例、骨肉瘤7例、淋巴瘤3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3例、血管外皮瘤1例、骨髓瘤3例、骨巨细胞瘤13例。根椐Enneking骨盆肿瘤分区,行Ⅰ区髂骨翼局部切除重建16例;Ⅲ区耻、坐骨局部切除9例;Ⅱ区髋臼周围肿瘤切除与髋臼重建30例(人工半骨盆8例、马鞍式关节7例、肿瘤骨灭活再植 人工髋关节置换6例及肿瘤刮除 骨水泥填充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9例)及半骨盆截肢2l例。随访时间为16个月-6年。结果(1)21例行半骨盆截肢术的患者中4例局部复发(19%),原因为肿瘤累及骶髂关节的骶骨侧。25例行Ⅰ区或Ⅲ区肿瘤切除的患者中7例局部复发(28%),主要原因是切缘离髋臼太近。21例行Ⅱ区肿瘤切除髋臼重建的患者中4例局部复发(19%),与肿瘤巨大、切除边缘可能残留肿瘤有关。(2)行Ⅰ区或Ⅲ区肿瘤切除的患者,术后行走功能基本正常。行Ⅱ区肿瘤切除髋臼重建的患者,术后2个月能正常坐与持拐行走,半年后部分患者步态接近正常。(3)3例死于围手术期并发症,其余患者术后症状缓解率为90%。12例出现伤口并发症,8例需手术治疗。结论骨盆肿瘤切除重建的原则是首先完整切除肿瘤,其次考虑功能重建。髋臼重建方法的选择应权衡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3.
恶性组织细胞病(malignanthistiocytosis,MH)是发生于单核-巨噬系统的一种恶性肿瘤。病变可累及全身各脏器,但主要侵犯骨髓、肝、脾和淋巴结等造血组织,亦可先累及或主要侵犯非造血组织而表现出多种多样的症状和体征,给诊断造成困难,易被...  相似文献   
24.
全肘关节成形术在肘部肿瘤切除后重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在肘部肿瘤切除术后行全肘关节成形术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1998年6月~2002年6月,8例患者接受肿瘤切除后的全肘关节成形术,男7例,女1例;年龄22~63岁,平均42.6岁;转移癌1例,骨巨细胞瘤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骨肉瘤1例,恶性淋巴瘤1例,滑膜肉瘤1例,骨的硬纤维瘤1例;肱骨远端3例,尺骨近端5例.对于肱骨远端的肿瘤,手术切除肿瘤后,应尽量修复前臂屈伸及旋前、旋后肌群的起止点.假体安装相对比较简单.固定肱骨远端的假体柄可使用骨水泥.对于尺骨近端的肿瘤,手术切除肿瘤后,将尺骨假体柄旋于髓腔内,安装肱骨远端假体时,锯掉肱骨远端髁间窝,保留肱骨内、外髁,并将假体嵌入髁间窝部位.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至少1年或至死亡,平均随访2.5年.根据Mayo评分标准,患者疼痛评分从术前平均3.6分降至术后平均2.0分.肘关节的平均屈伸范围由29°改善为73°(55°~105°).手术效果优良7例(87.5%),可1例(12.5%).术后无一例患者出现感染、伤口不愈合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随访时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局部复发.X线片示人工肘关节未出现松动或折断等征象.结论肿瘤切除后实施全肘关节成形术能够明显减轻疼痛,改善肘关节功能.转移瘤,特别是放、化疗均不能缓解症状的患者,也可以采用全肘关节成形术.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脂联素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65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稳定型心绞痛组30例,正常对照组40例,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脂联素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和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脂联素相关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脂联素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41,P<0.05)。结论: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增高,脂联素水平降低可能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是反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同时是构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合理的抗炎治疗进行早期干预可能成为预防冠状动脉疾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总结骶骨骨巨细胞瘤外科治疗的结果,评价手术方法、局部复发率及并发症.方法 自1998年至2009年共收治骶骨骨巨细胞瘤患者62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33岁.累及S3以下的3例患者接受单纯后方入路整块切除,其余59例累及S3以上的患者接受低位部分肿瘤切除,高位肿瘤局部刮除手术.其中50例患者接受了术中腹主动脉临时阻断.结果 除1例术后2周死亡外,61例患者平均随访39个月.4例恶性骨巨细胞瘤患者死于肿瘤转移.在48例初次手术患者中,14例(29.2%)复发;另14例复发后就诊的患者中,再次复发6例(42.9%).7例保留单侧S3及以上神经根的患者中2例发生排尿困难;6例仅保留双侧S2及以上神经根的患者,均发生大小便功能异常.并发症包括19例(36.9%)术后伤口问题,7例脑脊液漏.结论 手术切除是骶骨骨巨细胞瘤的有效治疗方法.在进行有效控制出血的前提下进行肿瘤切刮可以获得一定的局部控制,同时最大程度的保留骶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27.
背景:目前有限元法应用于骨科相关生物力学分析主要是静态载荷下的研究,评价系统应力峰值及全场应力分布情况.但由于疲劳计算和体内力学环境复杂,很难明确临床相关的生物力学问题.目的:利用步行周期动态载荷分析组配式半骨盆假体重建髋臼缺损后耻骨板断裂的生物力学基础.方法:通过骨盆环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骨盆Ⅱ+Ⅲ区肿瘤切除后骨缺损,并通过CAD软件绘制的半骨盆假体模型进行重建.重建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Abaqus 6.7有限元分析软件分别计算重建骨盆在站立位及步行周期下耻骨板的应力分布情况,明确应力集中位置及耻骨板应力峰值.结果与结论:有限元计算结果收敛,站立位时耻骨板应力峰值为3.5 MPa,应力集中点位于耻骨板近中点处;步行周期下耻骨板的应力峰值为273.0 MPa,应力集中点位于耻骨板与人工髋臼连接处,与临床观察到断裂的部位一致.提示组配式半骨盆假体耻骨板断裂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步行周期载荷下耻骨板应力集中部位引起的高周疲劳断裂.  相似文献   
28.
背景:目前有限元法应用于骨科相关生物力学分析主要是静态载荷下的研究,评价系统应力峰值及全场应力分布情况。但由于疲劳计算和体内力学环境复杂,很难明确临床相关的生物力学问题。 目的:利用步行周期动态载荷分析组配式半骨盆假体重建髋臼缺损后耻骨板断裂的生物力学基础。 方法:通过骨盆环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骨盆Ⅱ+Ⅲ区肿瘤切除后骨缺损,并通过CAD软件绘制的半骨盆假体模型进行重建。重建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Abaqus 6.7有限元分析软件分别计算重建骨盆在站立位及步行周期下耻骨板的应力分布情况,明确应力集中位置及耻骨板应力峰值。 结果与结论:有限元计算结果收敛,站立位时耻骨板应力峰值为3.5 MPa,应力集中点位于耻骨板近中点处;步行周期下耻骨板的应力峰值为273.0 MPa,应力集中点位于耻骨板与人工髋臼连接处,与临床观察到断裂的部位一致。提示组配式半骨盆假体耻骨板断裂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步行周期载荷下耻骨板应力集中部位引起的高周疲劳断裂。  相似文献   
29.
脊柱转移瘤的外科治疗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瘤患者手术治疗的适应证与疗效。方法:对1998年7月至2003年7月5年间收治的167例脊柱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胸椎转移99例,腰椎转移53例.颈椎转移15例。男性96例,女性71例。出现神经系统受损者112例,其中Frankel分级A级17例.B级11例.C级22例.D级6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手术根据肿瘤破坏脊椎的部位行前路椎体切除、钢板内固定术或后路病变椎板切除、肿瘤切除、椎管减压、经椎弓根内固定术。结果:167例患者中,155例(92.8%)术后疼痛得到缓解。112例有神经功能损害的患中,67例(59.8%)术后Frankel分级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随访6~48个月.术后存活1年以上的患者117例,约占患者总数的70%。结论:由于转移瘤所致椎体塌陷或不稳定造成严重的神经损害或机械性不稳脊柱痛疼的患者,手术治疗可改善其神经功能,增加脊椎稳定性.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0.
[目的]比较18F-FDG PET/CT与传统影像检查(胸片、彩超、CT及MRI等)为骨转移瘤患者寻找原发灶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于2008年5月~2010年6月间本中心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骨转移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并随访其后续的诊治情况.以病理结果或临床随访作为原发灶确认标准.并将PET/CT与传统影像检查对原发灶的检出情况进行比较.且对治疗方案的调整进行汇总.[结果]37例患者中,PET/CT提示原发灶28例,其中正确检出原发灶27例(73%),1例为假阳性;传统影像检查正确检出原发灶17例(46%),两者原发灶正确检出率的差异有显著性(x2=5.61,P=0.018).27例经PET/CT正确检出原发灶的病例中,17例(63%)采取了针对原发灶的治疗措施.此外9例PET/CT未提示原发灶的患者中,3例经病理证实为假阴性.[结论]与传统影像检查相比,18F-FDG PET/CT可更有效、更便捷的找出骨转移瘤患者原发灶,进而为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