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9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3篇 |
临床医学 | 13篇 |
内科学 | 10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外科学 | 31篇 |
综合类 | 42篇 |
预防医学 | 6篇 |
药学 | 8篇 |
中国医学 | 15篇 |
肿瘤学 | 4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3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3篇 |
1995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李国才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5,15(5):71-,88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10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进行对比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实验组采用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血沉(45.6±5.8)mm/h、C-反应蛋白(21.6±3.0)mg/ml、类风湿因子(53.2±10.4)U/ml,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2.
原发性胆囊癌发病的高危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胆囊癌是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一经发现多属中晚期,治疗效果不佳,预后很差。因此,研究胆囊癌发生的高危因素,了解其流行病学特征,对于原发性胆囊癌的预防和早期诊断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3.
94.
目的研制人巨细胞病毒(HCMV)口服疫苗。方法根据HCMV基质磷蛋白PP150基因序列设计引物,PCR法从HCMV AD169株基因组DNA中扩增出编码PP150抗原决定簇区域的基因片段。将Kozak序列插入pp150基因的起始密码子的上游,3'端引入了内质网滞留信号KDEL序列,将修饰后的基因片段克隆进载体pBI121,构建了带潮霉素(Hyg)选择抗性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0/pp150和根癌农杆菌工程菌EHA105;采用叶盘法转化蚕豆,获得了5株抗性植株,通过PCR、Southern blot和RNA dot blot分析鉴定,确认了3株为转基因植株。通过ELISA和Western blot对这3株的蛋白萃取物进行分析,以鉴定其免疫学活性。结果这3株转基因植株表达的PP150蛋白具有免疫原活性。结论这些转基因植株为HCMV口服疫苗的研究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95.
脂肪抽吸术自 1987年传到我国 ,成为日益受到关注的美容外科手术。由于它的安全有效性 ,已将其视为减肥和塑形的安全术式。在我国 ,脂肪抽吸术采用负压吸引术。2 0 0 1年我们对 15例病例 ,在全麻下结合应用肿胀麻醉技术 ,抽吸出 35 0 0ml~ 4 5 0 0 m l脂肪 ,术后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共 15例 ,均为女性。年龄 2 0岁~ 35岁。体重 75 kg~ 88kg。抽吸部位 :下颌、双上臂、腹部 9例 ,抽吸背部、腰部、臀部 6例。抽吸脂肪在 35 0 0 ml~ 4 5 0 0 ml。1.2 手术方法1.2 .1 全麻 全麻妥后 ,静脉输液 ,… 相似文献
96.
人溶菌酶(hLYZ)又称胞壁质酶,能水解细菌细胞壁中粘多糖的β1~4糖苷键,对革兰氏阳性细菌具有直接的溶解作用,在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和补体的参与下,对革兰氏阴性细菌具有间接的溶解作用。用于临床治疗,hLYZ具有消炎、消肿、组织修复、改善组织局部血液循环和分解脓液等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97.
参芪益元汤治疗小儿厌食证64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国才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4,12(1):50-51
笔者根据治疗脾胃病的经验,自拟参芪益元汤治疗小儿厌食证64例,并与48例服用参苓白术散的患儿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8.
“医学病原与感染”学科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领域涉及微生物学、寄生虫学、感染病学、免疫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病理学、药理学、生物信息学、流行病学等诸多学科。随着自然环境的不断变化、社会经济活动的日趋活跃、全球性人员与物资交流的越来越多,人类病原体的传播与扩散日趋快速而广泛,可感染人类的新病原不断被发现;同时,由于病原体自身不断变异与进化,老的病原引发的疾病也给人类带来越来越多的挑战;另外,共享宿主的不同病原体(尤其是病毒)基因重组事件的不断发生,也不时会有新的病原产生,造成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还有,一些原来认为不属于感染性的疾病如消化道溃疡、T细胞白血病等,随着技术进步被发现与病原微生物感染有关。近30年来,全球约出现新发传染病40多种,包括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 SARS )、禽流感等;2014年4月起始于西非的埃博拉疫情,截止2014年10月底,已发现超万例感染,当地死亡率达50%。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现行经济模式下的经济社会不断前行,新老感染性疾病甚至是烈性传染病的暴发流行会越来越频繁,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安全的威胁越来越大,应该引起广大科学家和各级政府的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测定黄菊液在细胞培养条件下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 (HSV -I)的作用。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黄菊液以 4种方法与不同感染剂量的HSV -Ⅰ作用后 ,加入细胞培养板内观察病毒致细胞病变作用 (CPE) ,以能抑制最大病毒感染量的药物浓度为判断结果的标准。结果 :管外法和治疗法在病毒感染剂量为 2 5TCID5 0 时 ,可抑制CPE的出现。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制备基因转染(D3)细胞并测定能引起先天性感染的几种病原体的敏感性.方法HEP-2细胞的DNA转染人胚肺细胞(HEL),得到基因转染细胞,命名为D3细胞.分析D3细胞的核型.研究丹参对D3细胞促增殖作用和丹参对病原体不同的促增殖作用.普通显微镜观察病原体感染D3细胞后的细胞病变.免疫荧光试验研究D3细胞对病原体的敏感性.电子显微镜观察由D3细胞培养物纯化的病原体形态.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中,分别纯化病原体制作抗原,检测1196份孕妇血清特异性抗体(IgG、IgM).结果传代5~100代的D3细胞的染色体数均是96.丹参(SMB,100μg/ml)对D3细胞和病原体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D3细胞感染病原体后72 h,均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效应(CPE)和荧光阳性细胞.电镜下见到了病原体典型的形态.结论永生性的D3细胞可用于培养病原体,所培养的病原体可制备用于诊断的抗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