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9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21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150篇
内科学   6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100篇
综合类   161篇
预防医学   6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90篇
  1篇
中国医学   80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曾浩医师:首先由我来介绍一下病情。患者,男,62岁。因"发现阴茎头新生物3年,外院体检发现左精囊包块1月"入院。入院前3年,患者发现阴茎头斑片状新生物,豌豆大小,黄白色,质硬,未予特殊处理。1个月前,患者自觉阴茎头新生物长大,伴明显疼痛,为求进一步治疗入住当地医院,行CT提示左侧精囊包块。现转入我院继续治疗。患病以来无尿频、尿急、尿痛、血尿、腰痛。既往疾病无特殊。专科查体:腹平软,全腹无压痛,双肾区无叩痛,双侧输尿管走行无压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初步分析合并焦虑和(或)抑郁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 筛选有“心绞痛”症状同时合并焦虑和(或)抑郁的患者150例,根据辅助检查结果分为AMI组50例和非冠心病组100例,设非冠心病组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临床资料、焦虑和(或)抑郁的分布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筛选合并焦虑和(或)抑郁的AMI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 AMI组和对照组患单纯焦虑状态的比例均较高(40%比45%,P>0.05);AMI组较对照组患有较高比例的抑郁状态(44%比21%,P=0.003),而患混合型焦虑抑郁状态者少于对照组(16%比34%,P=0.02)。 AMI组患焦虑和(或)抑郁状态的病程明显长于对照组[(10.1±9.7)年比(7.4±5.6)年,P=0.032]。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单纯抑郁(OR=3.29,P=0.013)、配偶或父母患慢性疾病(OR=3.01,P=0.015)及左室射血分数(OR=0.84,P<0.01)三个因素与AMI患者合并焦虑和(或)抑郁具有相关性。结论 单纯抑郁、配偶或父母患慢性疾病及心功能受损是合并焦虑和(或)抑郁的AMI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类风湿关节炎(RA)是累及全身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RA关节外受损最多的为肺部,尤以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炎(RA-ILD)最为常见。张华东教授为谢海洲、路志正学术经验继承人,后师从国医大师朱良春、李济仁及全国名老中医娄多峰、薛伯寿、张炳厚等,从事中医风湿病临床、科研多年,对类风湿肺间质纤维化的中医辨证治疗有独到见解。RA-ILD中医证型复杂,张华东教授认为治疗本病应从"五体痹-五脏痹"理论出发,从五脏论治类风湿肺间质纤维化,不单从肺论治。张教授临证过程中认为中医论治类风湿肺间质纤维化应该有是证用是方,不能忽略患者临床表现,对于该病表现为肝肺病变的患者,应重点从肝肺论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清及肾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的变化情况。方法:将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假手术组(n=20)小鼠仅暴露腹腔游离肾蒂,30分钟后关闭腹腔;IR组(n=20)采用100g压力无创血管夹夹闭双侧肾蒂,30分钟后去除,恢复血流。于肾脏IR手术再灌注后3、6、12、24小时收集小鼠血浆及肾脏标本,用全自动生化仪分析血清中肌酐(SCr)与尿素氮(BUN)含量;用HE染色法观察小鼠肾脏组织病理变化;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不同时间点小鼠血清及肾脏组织中IL-17的含量。结果:肾脏IR诱导小鼠血清BUN、SCr水平显著增高,肾小管坏死率也显著增加,均于IR后24小时达高峰,与假手术组小鼠3、6、12及24小时同时间点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鼠血清及肾组织中IL-17含量也随病情进展表现出升高趋势,IR后24小时达顶峰,与假手术组同时间点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鼠肾IR后血清及肾组织中IL-17表达明显增加,大量IL-17表达与肾IR后炎症反应的发生密切相关。IL-17的大量表达可能对小鼠肾脏功能损伤及病理改变有诱导或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现代医学科技的应用和创新越来越受用于临床,小儿的外科手术技术也在应用中备受临床医师以及患者的信任和青睐。但是,患儿处于特殊的生理发育时期,对于临床上的诊断以及治疗方案有一点的影响。目前,随着医学技术和手段的提高,手术的适用范围也越来越多的适用于患儿,并且在治疗效果方面有突出表现。随着手术的增多,患儿因手术而患感染的比重也逐年增加。为了保证患儿手术的治疗效果,同时避免手术感染的发生,本文对患儿手术感染的护理方法以及预防措施加以分析和总结。目的是提高患儿手术的成功率,降低患儿手术感染的发生,确保手术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护理和预防的具有可行性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规范中药材(饮片)名称,使处方名称大众化、科学化、合理化,减少因因人、因地而异发生的中药材(饮片)名称差异。方法:参考《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命名原则》,以《中药学》教材记录的中药材(饮片)品种为基数,与《中国药典》中药材(饮片)进行统计、对比、分析,整理《中药学》教材与《中国药典》收录中药材(饮片)描述不一致的现象。结果:通过对比,本文总结出9方面存在不一致现象。结论:统一中药材(饮片)名称,可使中药更好的服务于临床,减少处方应付差错率,提高中医药疗效,有利于推进我国中药处方的合理化、规范化、统一化,为走向世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骶管阻滞超前镇痛对小儿包皮环切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择期拟行包皮环切术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酮咯酸氨丁三醇组(K组)、骶管阻滞组(D组)、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骶管阻滞组(KD组),每组20例。K组和KD组患儿于麻醉诱导前15 min静脉注射酮咯酸氨丁三醇0.5 mg·kg^-1。D组和KD组患儿术前行骶管阻滞麻醉,并于穿刺成功后一次性注入局麻药物0.8%利多卡因+0.25%罗哌卡因混合液1 ml·kg^-1。观察3组患儿术中体动、芬太尼和丙泊酚的使用情况、术后麻醉苏醒和麻醉苏醒后在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的停留时间、术后补救镇痛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K组相比,D组和KD组患儿术中体动发生率和术后布洛芬混悬液的服用率明显降低,术中芬太尼和丙泊酚的总用量明显减少,术后麻醉苏醒以及麻醉苏醒后在PACU的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5)。D组布洛芬混悬液服用率明显高于KD组(P<0.05)。3组患儿术后均未见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瘙痒和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对于小儿包皮环切术患者,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骶管阻滞的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且提供了高质量的术后苏醒。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置入药物涂层支架(DES)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远期疗效。方法连续入选2002年12月至2008年12月住院期间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并成功行择期血运重建的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分为CABG组(n=270),DES组(n=285)。随访5年,从术后30 d开始到5年止结束,随访包括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卒中、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复发和再次血运重建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E)。结果入选患者随访率100%。CABG组与DES组两组间5年全因死亡率(1.11%vs.1.40%)、心源性死亡率(0%vs.0%)、非致死性卒中发生率(2.22%vs.2.81%)无统计学差异(P0.05)。DES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3.15%)、心绞痛复发率(17.89%)、再次血运重建率(12.28%)均高于CABG组(分别为1.11,5.56%,0.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CABG与PCI治疗5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但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DES支架置入远期心绞痛复发率、再次血运重建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高于CABG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和比较原发灶行减瘤性肾部分切除术(cytoreductive partial nephrectomy,cPN)与减瘤性根治性肾切除术(cytoreductive radical nephrectomy,cRN)对于伴远处转移的T1期肾癌患者的生存获益。  方法  回顾性分析SEER(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数据库中93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伴远处转移的T1期肾癌病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cPN组和cRN组。评估934例患者中与cRN与cPN有关的差异因素,再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消除混杂后,对得到的141对病例进行生存分析,利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配对前后cPN组和cRN组之间的总生存(OS)、肿瘤特异性生存(cancer specific survival ,CSS)的差异。利用Cox多因素风险评估模型评估匹配后OS和CSS的影响因素。  结果  匹配前,142(15.2%)例患者行cPN,792(84.8%)例病例行cRN,cPN组患者OS和CSS均高于cRN组患者(log rank检验, P<0.01),T1b期患者接受cPN的可能性比T1a期患者小。匹配后,Kaplan-Meier分析发现cPN组的OS和CSS比cRN组更高(log rank检验,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选择行cRN是导致OS及CSS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对于伴远处转移的T1期肾癌患者,cPN的预后生存优于cR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