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53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206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前颞叶切除术(anterior temporal lobectomy,ATL)是一种有效的控制颞叶癫痫发作的方法,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然而,神经心理学方面的并发症,尤其是记忆能力的下降,是其显著而且相对常见的副作用.影响ATL术后记忆功能改变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手术的侧别,术前的功能水平,基础病理改变,发病年龄,发作控制程度,癫痫灶的数量,手术切除的程度以及手术效果等.这些因素互相关联,相互混杂,本文对这些影响因素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2.
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震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深部电刺激术(brain deep stimulation,DBS)治疗各种震颤的疗效、术中手术靶点确定以及术后程控策略.方法采用微电极记录下丘脑腹中间核和丘脑底核电刺激术,对4例原发性震颤(essentialtremor,ET)(其中1例合并帕金森病患者靶点选择丘脑底核)和1例窒息后震颤症患者进行治疗.结果4例ET患者经过2~4次调试,双侧上肢症状控制满意(改善率在75%~90%),其中1例头部震颤和发音震颤患者症状显著改善(改善率分别为82%和84%).1例缺氧后震颤患者经多次调试症状改善不明显.其中1例行双侧DBS治疗的ET患者,手术后2个月出现慢性硬膜下血肿,经手术清除后痊愈,且开启DBS后症状控制满意.5例患者均没有出现永久性并发症.结论DBS是治疗ET双侧症状的首选方法,相对于丘脑毁损术(尤其是双侧)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3.
颞叶癫痫发作初期头皮和颅内脑电定位价值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研究颞叶癫痫发作初期头皮脑电(sEEG)和颅内脑电(iEEG)的特点,探讨有定位意义的EEG指标.方法 常规行长程视频EEG(Video-EEG,V-EEG)监测,以捕捉到3次以上发作为标准.对sEEG难以定位的患者采用颅内埋置硬膜下和(或)深部电极,记录iEEG.结果 本组20例资料显示,sEEG和iEEG的定位检出率分别为50%和100%.经iEEG记录分析,7例sEEG不能定侧者5例完成定侧,10例广泛性sEEG异常者均定位为区域性或局限性表现.结论 低幅快节律、棘波和尖波节律具有重要的的定位价值;80%的sEEG低幅快节律表现者,与iEEG监测中表现一致;80%的sEEG颞叶棘波表现者,在iEEG监测中存在尖波节律.iEEG能明显提高致痫灶的定侧和定位准确性.  相似文献   
84.
辅加双侧S2后根选择性切断治疗脑瘫踝痉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双下肢痉挛伴严重踝痉挛的的27脑瘫患者(A组),行L2~S2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并与以往一组接受L2~S1SPR的24例患者进行比较(B组),观察踝痉挛改善情况.方法 全麻下行T12~L1椎板切除,显露并确认脊髓圆锥及各脊神经后根.将各后根均匀分为3~5个神经束,对每个神经束进行电刺激,对下肢多组肌肉及肛门括约肌收缩情况进行肌电图监测,切断扩散范围异常的神经束,同时保留刺激后出现明显括约肌收缩的神经小束.结果 A组S2后根的切断比例为32.14%.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踝痉挛改善情况,A组效果好于B组.结论 对踝痉挛症状严重,Ashworth评分≥4的患者,建议SPR的手术范围应包括S2后根,且应在肌电图监测下进行.正确识别S2后根,保护与括约肌功能有关的S2后根小束,对保证疗效,防止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丘脑腹外侧核团(Vop/Vim)神经元振荡活动与PD症状的关系.方法 23例PD患者在接受立体定向丘脑毁损术时应用微电极和肌电记录技术采集细胞和肢体电活动.单细胞和峰间隔分析鉴别细胞放电频率和模式;功率谱分析神经元振荡活动与症状的关系.PD综合评分量表(UPDRS)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114个振荡活动神经元中78%伴有震颤节律,并与肢体震颤相关;22%伴有β节律.发现震颤节律振荡活动神经元主要分布在Vim,β节律振荡活动神经元主要分布在Vop (P <0.05).结论 Vim是改善震颤的最佳靶点.β节律振荡活动神经元与僵直、运动不相关,提示Vop可以改善PD僵直和迟缓.  相似文献   
86.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病人的资料,其中丘脑痛3例,臂丛神经撕脱伤后疼痛1例,均经正规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给予运动皮质10Hz的rTMS(1000次刺激)治疗,每个疗程5d,共3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每个疗程后以及全部疗程结束后1个月、6个月和1年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汉密尔顿抑郁评分(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评分(HAMA)来评估疗效。结果全部疗程结束后,疗效满意3例,疗效差l例。疗效满意病人中,随访1年后复发2例。副作用为治疗期间头面部轻度疼痛1例。结论rTMS对部分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安全有效.尤其是面部和肢体疼痛的病人。但其疗效不持久,可作为运动皮质电刺激的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87.
微电极导向VL核和PVP核联合毁损治疗帕金森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震颤、僵硬及运动迟缓帕金森病(PD)患者的立体定向手术方法学进行探讨。方法:应用微电极导向技术,对43例PD患者,同侧丘脑腹外侧核(Vim/Vop)及苍白球腹后部(PVP)进行联合毁损术。结果:43例PD患者的肢体震颤、僵硬及运动迟缓均得到明显改善,术前术后MotorUPDRS积分,开状态及关状态均显著改善(P<0.01),无永久并发症。结论:应用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技术对伴有肢体震颤、强直及运动迟缓的PD患者,行同侧Vim核和PVP核联合毁损手术,能全面改善PD患者的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8.
我国七所重点高校学生亚健康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大学生进行亚健康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为我国教育行政部门决策高校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支持.方法:采用文献资料调查、问卷调查、座谈等方法,对我国7所重点高校一、二年级中随机抽样了658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结果:亚健康人群分布呈男生高于女生,农村大于城镇,一年级多于二年级的特征;不良的学习、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是造成学习注意力难以集中且易疲劳、肌肉无力、耐力下降、对自身健康怀疑等亚健康状态的主因.结论:思想教育、心理调控、医务监督、营养平衡、体育干预、齐抓共管,是预防和干预亚健康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89.
目的:评价运动皮层电刺激(motor cortex stimulation,MCS)治疗卒中后中枢性疼痛(central post stroke pain,CPSP)的疼痛缓解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方法:随访2005年2月至2013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行MCS治疗的CPSP患者17例,记录患者术前及术后2周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术后2周、3月、6月、1年及最后随访时间的疼痛缓解率(0%~100%);采用SF-36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hort Form-36)来评价患者手术前后的生活质量情况;疼痛缓解≥25%认为手术有效。结果:术前患者VAS评分为9.3±0.6,术后2周时为4.9±2.3,术后较术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01);手术后2周时有效的患者占82.4%,3月时有效的患者占64.7%,6月时有效的患者占56.3%,1年时有效的患者占40.0%,最后随访时间时有效的患者占33.3%;随访到9例患者完整的生活质量情况,术后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2)。结论:MCS治疗CPSP有效,并能改善大部分患者的生活质量;MCS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术后刺激参数的调节对疗效的影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0.
Tourette综合征(TS)为儿童期起病,多数患者在青春期前后症状减轻或消失.药物和心理行为治疗对大多患者有效,但仍对少数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