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7篇
神经病学   1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7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影响老年抑郁症疗效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抑郁症疗效的有关因素。方法以标准化评定工具对 12 2例老年抑郁症疗效进行评定 ,分析影响老年抑郁症疗效的有关因素。结果 12 2例的老年抑郁症疗效差者占 3 2 .8% ,疗效好者 67.2 % ;经单因素分析 ,两组间在以下因素存在明显差异 :病前适应状况差、病前负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差、发病年龄早、发病次数多、病程长、双相抑郁、伴有精神病性症状、伴有躯体疾病、既往自杀史、精神病家族史、起病形式、既往治疗不当、治疗依从性差、脑电图异常等。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影响老年抑郁症疗效的主要因素依次为 :治疗依从性差、合并精神病性症状、既往治疗不恰当、双相抑郁和社会支持差。结论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和预后受生物、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应全面干预。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精神障碍者的自知力与入院态度和治疗态度的关系,以及影响入院态度的相关因素.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313例精神障碍者于入院时、出院时评定入院态度、治疗态度、自知力、BPRS或BRMS、HAMD各量表总分、因子分.结果 1.本研究中精神障碍者自愿入院率为37.0%,非正规入院率40.3%,强迫入院率22.7%;治疗态度中自愿治疗的占42.2%,治疗不治疗都可以的占17.9%,坚决拒绝治疗的占39.9%.自知力与入院态度和治疗态度明显相关,自知力是影响入院态度的主要因素.结论目前,我国精神卫生立法适宜于采取自愿入院、非正规入院、强迫入院三种入院形式;本研究为我国精神卫生立法有关条款的制定提供了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83.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谵妄治疗中的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谵妄是一种急性发作的神经精神症候群,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程度不同的意识障碍和注意受损;广泛性认知损害(包括生动的幻觉、妄想等);精神运动性障碍;情绪波动;睡眠觉醒节律紊乱等。根据精神运动性障碍可分为三种类型:活动力亢进型,活动力减退型和混合型。究其原因是多因素复杂的,手术后,药物,烧伤,艾滋病,颅脑外伤,癫痫发作,肝肾衰竭或心力衰竭等都可导致谵妄的发生。据统计,美国每年约有230万老年人发生过谵妄,合计住院日高达1750万个,耗费资金超过40亿美元。流行病学数据显示,综合医院住院病人的谵妄发生率在14%-24%之间,术后老年病人谵妄发生率15%-53%,而重症监护病房中谵妄的发生率则高达70%-87%。曾有报道海洛因依赖者谵妄发生率45.5%。长期以来,临床上对谵妄的诊断治疗重视不足,导致患者死亡率增高。谵妄发生后,其治疗步骤包括查找病因,对症支持治疗,预防并发症和改善行为障碍。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强迫障碍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TDL生活质量量表评估强迫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强迫障碍组的身体方面、心理方面、社会方面、尽职的能力、自我健康意识及TDL量表总分均显著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迫障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很大,应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支持和生活质量改善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将14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4例)和对照组(7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家庭干预1年,干预前后分别采用家庭关怀指数问卷(APGAR)和生活质量评定量表(LQOL)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干预后APGAR、LQOL总分及各因子分(除居住环境、法律安全因子外)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家庭支持与工作状况、闲暇活动、家庭关系、社会交往、健康、总体生活状况呈正相关(P<0.05,P<0.01)。结论家庭干预有利于指导家属向患者提供有效的家庭支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6.
电休克治疗(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ECT)是抑郁症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是快速缓解抑郁症状的最佳治疗手段[1]。但研究也发现,虽然ECT能快速改善患者症状,但其疗效却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约10%~30%的抑郁症患者对ECT治疗应答欠佳[1]。因此,如何提高以及维持ECT的临床痊愈率,改善患者预后是临床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在目前抗抑郁治疗的临床实践中,缺乏客观可靠的生物学指标在治疗前筛选具有ECT疗效敏感倾向的患者,也缺乏客观可靠的指标在治疗早期对ECT可能获得的疗效进行预测。鉴于此,本文从临床特征及生物学指标等两大方面综述ECT抗抑郁疗效的有关影响因素,以期找到ECT抗抑郁疗效佳的预测指标,从而筛选出最适宜做ECT的患者,以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节约卫生资源。  相似文献   
87.
正1病例患者,女性,56岁。因"间歇性骂人、多疑、话多27年,复发1月"入院。患者于27年前无明显原因及诱因缓慢起病,起初表现为骂人、多疑,怀疑有人说自己坏话,经常与别人对骂,曾住院治疗,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给予氯氮平治疗(具体不详),好转后出院。在家服用氯氮平,半年后自行停药,病情稳定,间歇期完全正常。此后稍有不顺心就表现为话  相似文献   
88.
临床用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诊断量表(clinician-administered PTSD scale,CAPS)[1-2]是用来评估PTSD症状严重性和诊断状态的一种结构式晤谈工具.自从1990年美国PTSD国立研究中心开发此工具以来,CAPS已经成为创伤领域应用最广泛的标准化诊断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有转躁倾向的抑郁症(软双相)患者的人口学、症状学特征及其他相关因素,以早期诊断识别双相障碍。 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6年7月5日就诊于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精神科,有转躁倾向并最终进展为双相情感障碍的1例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患者入院时表现为心烦、少语、情绪低落、兴趣下降,但该患者起病年龄小,家族史阳性,抑郁发作时心境波动性较大,且精神病性症状突出,伴有强烈自杀观念,不排除软双相可能。患者入院3 d便出现明显躁狂症状,遂修改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并调整治疗方案后很快达临床痊愈。 结论对起病年龄小、家族史阳性、伴精神病性症状、自杀观念等特征的抑郁症患者应格外重视,警惕软双相可能,治疗上应以情感稳定剂为主,慎用抗抑郁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