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9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114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43篇
中国医学   101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01.
目的:建立杜仲不同炮制品(生品、盐品与炭品)的水提液指纹图谱,从整体水平表征杜仲炮制前后的化学成分变化,为杜仲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法,Kromasil 100-5-C18色谱柱,0. 3%磷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 m L/min,检测波长为238 nm。建立10批杜仲不同炮制品水提液的指纹图谱,利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A版)计算相似度,同时运用聚类分析(HCA)和主成分分析(PCA)对杜仲炮制前后进行模式识别分析。结果:建立了杜仲不同炮制品的水提液指纹图谱,生品标定了7个共有峰,盐品标定了7个共有峰,炭品标定了8个共有峰,并指认了其中5个共有峰。HCA和PCA模式识别能够明显区分杜仲不同炮制品。结论: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能够有效地区分杜仲不同炮制品,为其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2.
  目的  探讨L1细胞黏附分子(L1 cell adhesion molecules, L1-CAM)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carcinoma, IMP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 检测97例乳腺IMPC中L1-CAM表达, 并以95例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型(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not otherwise specified, IDC-NOS)作为对照组。分析L1-CAM在IMPC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结果  L1-CAM表达于肿瘤细胞膜及间质中的脉管内皮细胞, 在IMPC组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集团内细胞间的相互连接面。L1-CAM在IMPC中的表达率(50.5%)显著高于IDC-NOS组(18.9%), 并与IMPC的组织学分级、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间质内脉管的L1-CAM表达及肿瘤细胞的P53表达呈正相关(P < 0.05), 与ER、PR表达呈负相关(P < 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IMPC患者中L1-CAM表达阳性患者预后不良。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IMPC中L1-CAM表达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结论  L1-CAM可能在IMPC集团性生长、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可作为IMPC预后预测的标志物及靶向治疗研究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203.
  目的  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探讨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对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的预后影响及其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251例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诊治的乳腺IMP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为NAC组(67例)和非NAC组(184例)。比较NAC组患者行NAC前后的肿瘤大小改变,采用PSM均衡组间混杂因素后比较NAC组和非NAC组患者的预后差异。  结果  NAC组患者经NAC后,肿瘤最大径平均值从5.0 cm减小至4.2 cm(P=0.035),但T分期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4)。经PSM后共有49对(98例)患者获得匹配,两组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患者的5年累积无复发生存(recurrence-free survival,RFS)率,匹配前、后NAC组(77.6% vs. 89.2%)与非NAC组(72.1% vs. 91.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匹配前、后NAC组的5年累积无远处转移生存(distant metastasis-free survival,DMFS)率分别为53.4%、50.0%,显著低于非NAC组69.1%、59.2%(均P < 0.05),且匹配后采用Cox比例回归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NAC是IMPC患者DMFS的独立预后因素。  结论  乳腺IMPC是一种对化疗不敏感的特殊类型肿瘤。NAC后虽然部分IMPC肿瘤有所减小,但未使IMPC患者的RFS获益,甚至增加患者的远处转移风险,因此乳腺IMPC患者应尽早手术切除,而不推荐行NAC。   相似文献   
204.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不同电极放置对抑郁症的疗效及对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0名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施双侧电极放置(双颞电极)及单侧电极放置(非优势半球颞顶电极)治疗,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修定韦氏成套记忆测验(WMS)分别评定两组的疗效及记忆功能。结果: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不同电极放置对抑郁症总体疗效相当,对记忆功能影响存在差异,但在1~2周内得到恢复。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单、双侧电极放置对抑郁症疗效相当,单测电极放置对记忆功能无影响,双侧电极对记忆有影响随后可恢复。  相似文献   
205.
目的:探讨运用B超引导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结石性脓肾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1例结石性脓肾患者采用B超引导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进行治疗,钬激光碎石视情况决定一期或分期治疗,术中留置双J管,1个月后拔除。结果:16例一期取石治疗,5例二期取石治疗,手术过程顺利。1例术后出现感染性休克,及时治疗后好转,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石全部清除或留有4mm以下残余碎片者17例,肾残留碎石(大于5mm但不影响引流)4例,其中2例行ESWL后结石排出,2例未作特殊处理。随访4~32个月,20例患者肾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I例因患肾多发脓肿行患肾切除术。结论:B超引导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结石性脓肾安全有效,需视术中情况决定一期或分期治疗。  相似文献   
206.
HPLC同时测定白虎汤中4种有效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建立白虎汤中4种有效成分含量的同时测定方法.方法:利用HPLC同时测定白虎汤中新芒果苷、芒果苷、甘草苷和甘草酸铵的含量,Alltima C18色谱柱(4.6 mm × 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25 mmol· L-的KH2PO4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56 nm,柱温25℃,流速1 mL· min-1.结果:新芒果苷、芒果苷、甘草苷和甘草酸铵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15~3.00 μg(r =0.999 9),0.10-2.00 μg(r=0.999 9),0.04~0.80 μg(r =0.999 9),0.04~0.80 μg(r =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5.0% ~ 104.5%.结论:该方法方便、稳定、可靠,适用于白虎汤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07.
汤剂煎煮的规范化研究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春来  李伟东  蔡宝昌 《中成药》2012,34(1):125-129
汤剂作为中医治病应用最多最主要的剂型,其煎煮方法自古以来就备受关注,本文针对汤剂煎煮的规范化研究,从其意义、现状和存在问题,标准汤剂的建立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展望其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208.
目的:建立山药与混淆品参薯的鉴别方法。方法:运用性状、显微、薄层等方法对山药和参薯进行鉴别。结果:山药与参薯在药材性状、显微特征、薄层色谱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结论:实验建立的山药药材薄层色谱鉴别法具有较好的专属性,作为山药药材品种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9.
[摘要] 目的 探讨输尿管硬镜手术中进镜困难的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输尿管硬镜手术中进镜困难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部位及原因的进镜困难作相应处理。结果 成功进镜24例,均碎石排石成功,4例仅留置双J管后结束手术,留待Ⅱ期作相应处理。各病例均无严重术中并发症出现。结论 输尿管硬镜进镜困难应根据不同部位及原因作相应处理,多可顺利进镜,但如反复进镜失败,应适时中止手术。  相似文献   
210.
前列腺癌是一种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疾病,在欧美发达国家其病死率居男性肿瘤的第2位[1].目前,对前列腺癌的主要检测手段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但血清PSA测定有局限性,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均不高,尤其对于检测结果的灰区(4~10ng/ml),常不易确诊.因此寻找前列腺癌敏感性与特异性高的肿瘤标志物,成为前列腺癌的热门研究课题.Survivin是一种抗凋亡因子,属凋亡抑制蛋白家族的新成员,可抑制细胞的凋亡而促进肿瘤的形成和发展.Survivin的分子生物学、组织分布特点、凋亡抑制机制与细胞周期关系及其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新进展,现以此作一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