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9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篇 |
基础医学 | 2篇 |
口腔科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26篇 |
内科学 | 5篇 |
综合类 | 31篇 |
预防医学 | 9篇 |
药学 | 16篇 |
中国医学 | 14篇 |
肿瘤学 | 4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4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18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2篇 |
2000年 | 3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6篇 |
1994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81.
82.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副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第三代喹诺酮抗菌剂,近年来发展迅速,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不良反应屡有报道。笔者复习文献资料,总结临床观察结果,对氟喹诺酮类药物在消化、血液、中枢神经、泌尿、生殖等系统的副作用以及对孕妇、儿童的影响和过敏反应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3.
随着糖尿病治疗手段的提高 ,存活时间的延长 ,糖尿病肾病已成为糖尿病特别是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 NIDDM)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1 ] 。现统计我院糖尿病肾病 6 8例 ,对年龄、平均动脉压 ( MAP)、血清总胆固醇、空腹血糖 ( FPG)和蛋白尿的严重程度与肾功能减退速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1 资料与方法 本组男 5 8例 ,女 10例 ;平均年龄 ( 6 1.1± 1.0 )岁。 6 8例均有蛋白尿 >1.0 g/2 4h、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长期存在的糖代谢障碍 ,并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肾脏病。追踪时间为 ( 3.8±0 .2 )年。首次就诊时 ,血肌酐平均为 ( 188.0± 8.8… 相似文献
84.
85.
目的观察血清NSE、NT-proBNP、s100蛋白水平及D-二聚体变化与脑梗死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2月脑梗死患者40例为观察组,30例在我院体检正常者为对照组,免疫放射竞争法测定血清NSE水平,全自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NT-proBNP水平,酶联免疫试剂盒法测定s100蛋白水平,免疫荧光法测定D-二聚体水平,对观察组脑梗死面积大小、有无意识障碍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血清NSE、NT-proBNP、s100蛋白水平、D-二聚体水平与脑梗死、梗塞面积及是否并发意识障碍相关显著(P〈0.05)。结论血清NSE、NT-proBNP、s100蛋白水平、D-二聚体水平都与脑梗死及病情严重程度有相关性,可作为脑梗死预后测定指标。 相似文献
86.
目的:采用大肠杆菌脂多糖诱导大鼠牙周炎模型,观察黄芩苷对牙周炎大鼠牙龈组织及外周血中白介素-8(IL-8)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用50只8周龄SD 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为牙周炎组,C1、C2、C3组为黄芩苷治疗组(分别以0.01、0.1、1.0μg/ml黄芩苷治疗),治疗1周后处死大鼠采取其外周血及牙龈组织,采用微量样本多重蛋白定量技术( CBA)检测外周血中IL-8表达含量,采用酶联免疫法( ELISA)检测牙龈组织中IL-8的表达含量。结果牙周炎组大鼠牙龈组织及外周血中IL-8表达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05),黄芩苷治疗组大鼠牙龈组织中IL-8和外周血中IL-8表达含量均明显低于牙周炎组( P <0.05),且C1、C2、C3组IL-8水平逐渐下降( P <0.05)。结论黄芩苷可以降低牙周炎大鼠牙龈组织和外周血中IL-8的表达含量,抑制脂多糖对大鼠牙周组织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87.
88.
目的:观察中药黄芩苷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介导体外培养的人牙周膜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PDLC)增殖的时间效应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技术培养PDLC,应用噻唑盐比色测定法(MTT)和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黄芩苷对LPS介导PDLC增殖的时间效应和细胞周期.结果:加入0.01 μg/ml黄芩苷3 h后,明显促进人牙周膜细胞的增殖(P<0.05);加入100 μg/ml LPS 3 h后,即明显抑制人牙周膜细胞的增殖(P<0.05),抑制作用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强,而同时加入0.01μg/ml黄芩苷和100μg/ml LPS 3 h后,其抑制作用则显著减弱(P<0.05).加入0.01μg/ml黄芩苷后12 h,DNA合成前期细胞所占百分比(G1%)较对照组降低,而DNA合成期细胞所占百分比(S%)较对照组增高;加入100 μg/ml LPS后12 h,G1%较对照组增高,而s%则降低;加入0.01μg/ml黄芩苷和100μg/ml LPS后12 h,G1%较LPS组显著降低(P<0.01),S%则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中药黄芩许能显著促进PDLC增殖分化,对LPS抑制PDLC的活性关系到有保护作用,原理可能足LPS抑制静止态的G1期细胞进入S期,从而抑制细胞的增殖;而黄芩苷则相反促进细胞由G1期细胞进入S期,从而促进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89.
化学感受器瘤及脾转移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感受器瘤(简称:化感瘤)临床罕见,发生脾转移更少.现报告1例如下:患者男,37岁.8年前因左上腹鸡卵大肿块半年,在外院行腹膜后髂血管鞘内肿物次全切除,病理诊断:化感瘤.本次因左上腹儿头大肿物2年入我院.查体:一般情况好,左上腹膨隆肋缘下可及儿头大肿物,下界平脐边钝表面光质中等硬,无压痛不活动.化验:血常规正常,血沉30mm/h.B超:左上腹20×14cm分格状囊实性肿块.胸片:左膈抬高.钡灌肠:左横结肠受压下移.拟腹膜后化感瘤复发经胸腹联合切口探查,脾巨大呈囊性余脏器无异常,行脾摘除术.术后临床诊断:巨大脾囊肿.病理诊断:化感瘤脾转移.术后顺利出院,随访12个月无复发. 相似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