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4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5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04篇
内科学   45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70篇
综合类   140篇
预防医学   79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72篇
中国医学   95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目的观察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08—2017-01间收治的74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分为2组,每组37例。对照组行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微创组实施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微创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均获12~18个月的随访,末次随访依据Johner-Wruhhs评分标准,微创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创伤小、骨折愈合时间短、术后功能恢复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变应性鼻炎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地区2 216名居民,通过问卷调查、体检及皮肤点刺试验对调查对象进行变应性鼻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变应性鼻炎的患病率为25.72%,男女性患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病率以21~30年龄段最高,各年龄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居住环境污染(OR=2.437)、父母有变应性鼻炎史(OR=8.546)、有花粉过敏史(OR=3.752)、有哮喘病史(OR=1.873)、职业接触粉尘(OR=3.182)是变应性鼻炎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青壮年是变应性鼻炎发病的主要人群,40岁以下的青年人发病率较高,且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缺氧性肝炎与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病因、临床特点及生化指标变化。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10月内科诊断为缺氧性肝炎患者126例(缺氧性肝炎组),调查患者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发病诱因等基线资料,分析患者病因、病程、生化指标与变化特点及预后。同期选择我院肝病科诊断明确的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20例(病毒性肝炎组)做对比分析。主要分析肝酶及胆酶学指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及总胆红素(TBIL)与直接胆红素(DBIL)的变化。结果缺氧性肝炎组的恶心、厌油腻食物、黄疸、肝脏肿大等临床症状轻于病毒性肝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生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氧性肝炎组AST/ALT、LDH、CK明显升高,AST与ALT≤3倍正常值23例(18.25%),10倍>AST与ALT>3倍100例(79.37%),>10倍及以上者3例(2.38%);LDH、CK明显升高及TBIL与DBIL升高。肝酶及胆酶升高多在发病后48h达到高峰,随着原发病的好转而迅速下降。其中48h内AST和(或)ALT下降幅度>50%者67例(53.17%),72h内AST和(或)ALT下降幅度>50%者112例(88.89%)。而病毒性肝炎组的肝酶指标下降幅度较慢,入院后72h患者多表现下降缓慢或不变,7d内AST和(或)ALT下降幅度>50%者45例(37.50%),15d内AST和(或)ALT下降幅度>50%者97例(80.83%)。结论缺血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及变化特点不同于乙型病毒性肝炎,充分识别各自的临床特点有助于患者的甄别与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慢性病程的正接触蛋白相关蛋白2(contactin associated protein-like 2,CASPR2)抗体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癫痫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的3例CASPR2抗体阳性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癫痫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3例患者均为青中年女性,均表现为长期癫痫病史,病程分别为24年、18个月和2年6个月; 3例患者发作表现形式不同,病例1表现为意识丧失伴肢体抽搐、愣神发作和非惊厥持续状态; 病例2表现为意识丧失伴肢体抽搐; 病例3表现为愣神发作伴自动症; 3例患者均接受多种抗癫痫药联合治疗,但效果不佳; 入院后神经系统查体均为阴性; 病例1和2脑电图提示全导背景3慢波,病例3表现为双侧蝶骨导联癫痫样异常放电; 所有患者头颅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均未见异常; 进一步行腰椎穿刺术,病例1脑脊液白细胞数和蛋白水平稍高,病例2和3脑脊液检测正常; 行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及副肿瘤综合征抗体检测,3例患者血清或脑脊液CASPR2抗体均为阳性; 结合患者的病史及重要实验室检测考虑诊断CASPR2抗体阳性的自身免疫性癫痫,在维持抗癫痫药不变的情况下应用激素免疫治疗; 出院后随访9个月—1年,所有患者发作频率均明显减少,治疗效果突出。结论 在临床中慢性病程的自身免疫性癫痫很少见,对于长期慢性难治性癫痫,应警惕免疫因素致病的可能; 抗体检测是诊断自身免疫性癫痫的金标准; 血和脑脊液的配对检测可有效提高疾病的诊断率; 当诊断明确时及时地应用免疫治疗可有效地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人踝臂指数(ABI)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标准化心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乐亭县4个敬老院355例60岁及以上男性人群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包括一般情况、吸烟饮酒史、个人病史及家族史。体检包括人体测量、血压3次测量及踝臂指数(ABI)检测。ABI0.9为异常组,0.9~1.4为正常组。采集空腹静脉血测量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用SPSS软件包对ABI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BI异常组占总人数11.3%。偏相关(控制年龄)分析显示ABI与腰围、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呈负相关(P均0.05)。依据心血管病常见危险因素(腰围、血压、血糖、血脂异常和吸烟)进行分析,≥3个危险因素人群比例在ABI异常组明显高于正常组(62.6%vs.37.5%,P=0.003)。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95,95%CI:1.042~1.151)、LDL-C(OR=1.973,95%CI:1.252~3.111)、TG(OR=1.522,95%CI:1.065~2.174)、吸烟(OR=2.537,95%CI:1.205~5.339)是ABI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BI降低的人群有明显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性,年龄、LDL-C、TG、吸烟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内窥镜下采集小腿大隐静脉,用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ff 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OPCABG患者269例,根据小腿大隐静脉取材方式将患者分为,内窥镜血管采集(endoscopic vein harvesting,EVH)组和全程切开(open vein harvesting,OVH)组,比较两组取材时间、取材质量、切口并发症、围术期和术后近期随访时的临床效果及患者评价。结果:EVH组取材长度、血管质量和取材时间可满足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需要。与OVH组相比,EVH组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和下肢水肿发生率显著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皮下组织瘀斑发生率较OVH组高。取材时间EVH组平均35 min,OVH组平均45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远端吻合口数目EVH组3.2个/例,OVH组3.1个/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围术期心肌梗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平均随访4~5个月,均无心绞痛再发。结论:CABG术中采取EVH取小腿大隐静脉的方法有效可行。其作为一种微创取血管的方法,取材质量良好、切口小、并发症更少,得到了医生和患者的认可。  相似文献   
17.
Bartter综合征(BS)是低血钾、碱中毒、肾小球旁器增生继发高醛固酮血症,但血压正常的一种临床综合征.目前认为BS多见于儿童,有家族性,成人发病较少见,近50年国内、外仅有5例BS合并糖尿病的报道.探讨BS与糖尿病、高脂血症的关系及其治疗及预后,有助于临床对该类疾病的诊治.  相似文献   
18.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和终末期表现,具有高住院率、高病死率等特点,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再入院率及死亡率是评价心力衰竭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基于此开展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疾病预后风险预测研究,对量化疾病风险、落实分层管理、优化临床决策、提高生存质量、改善患者预后、全面提升我国急性心力衰竭医疗质量至关重要。近20年来,国外学者已开发出数十个急性心力衰竭再入院及死亡风险预测模型,我国学者也开发出了近十个基于中国人群的预测模型,但目前国内指南中尚无推荐使用的急性心力衰竭预后风险预测模型。本文旨在通过介绍国内外主要急性心力衰竭再入院和死亡风险预测模型,重点概述现有模型局限性及今后发展方向,包括整合多源数据、挖掘新兴生物标志物、构建多基因风险评分、优化机器学习方法、推进模型适用性调整及拓宽应用渠道等,以期为国内急性心力衰竭再入院和死亡风险预测模型相关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介绍健康信念模式、计划行为理论和跨理论模型3个发展较为成熟的行为改变理论及其在饮食行为干预研究中的应用特点和应用现状,分析运用行为改变理论指导饮食行为干预的注意事项,提出在进行饮食行为干预时应先对可能影响目标行为的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充分考虑社会、经济、文化等众多影响因素的差异,探讨多种理论结合的可能性,通过整合各理论的核心成分建构适合我国或当地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于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患者予以带锁髓内钉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患者57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实施动力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观察组实施带锁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观察组相比,对照组手术时间较长、术后引流量和术后输血量较多、骨折愈合时间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90%)低于对照组(3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缩短了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疗效较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