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9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56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的 研究相思豆毒素 (ABR)的内化入胞作用并探讨内化入胞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葡聚糖凝胶层析制备ABR的异硫氰酸荧光素 (FITC)标记探针 (FITC ABR) ;MTT比色法测定FITC ABR对体外培养人胚胎肾细胞 (HEK)增殖的抑制作用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示踪FITC ABR的内化过程。结果FITC ABR在凝胶层析图谱中先于FITC洗脱 ,两者能较好的分离 ,所制备的FITC ABR浓度为 10 .0g·L- 1,FITC ABR与ABR在 10 0 0~ 0 .0 1μg·L- 1浓度范围内 ,以相同浓度作用于HEK细胞 ,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相似 ,两者的pIC50 均约为 16pmol·L- 1;分子荧光探针FM4 6 41.5 μmol·L- 1对体外培养HEK细胞连续标记 12h ,能特异性标记细胞膜及膜性细胞器如胞内体、溶酶体、高尔基体等 ,细胞膜及胞内分别可见连续以及散在的红色荧光 ;FITC ABR 10mg·L- 1单独标记细胞 15 ,30min ,即可见到胞内有绿色荧光 ,FITC ABR与FM4 6 4联合标记细胞 ,在胞内的某些红色荧光部位同时具有FITC ABR的绿色荧光 ,两种颜色的荧光叠加后产生棕褐色荧光 ;以0 .1mol·L- 1乳糖封闭细胞膜的ABR结合位点后 ,再以FITC ABR标记细胞 30min ,可见细胞膜的绿色荧光明显减弱 ,胞内几乎无绿色荧光。升高胞内体pH的药物NH4 Cl 1mmol·L- 1能明显增强FITC ABR对胞内各膜?  相似文献   
122.
槲寄生是一种半寄生植物,通常寄生于落叶树。如:梨树、榆树、桦树、苹果树、槲树、枫杨、枫香等树上,属于桑寄生科。全世界槲寄生共有100种,其中20种分布于亚洲,中国分布有11种,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地区,其干燥带叶茎枝含多种有效成分,其提取物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在欧洲,槲寄生提取物治疗癌症已有70年历史,  相似文献   
123.
PET检查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单纯依靠临床表现及以解剖形态影像改变为依据而进行疾病诊断,而是希冀诊断和治疗的依据体现在活脏器的功能及组织细胞的代谢水平上。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正是继以解剖形态为主的CT、MRI影像之后,能够实现活体生化显像的最先进的设备之一,被视为核医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24.
目的 探讨一次性采血针头接真空采血管在院前采血中的应用.方法 将400例院前采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200例,使用一次性采血针头接真空采血管采血;对照组200例,采用一次性注射器采血后注入普通干燥试管,观察两组采血方法出现的不良现象(血液溶血、倒翻、污染).结果 试验组采血方法出现的不良现象较对照组的少,P<0.01,有显著的意义.结论 采用一次性采血针头接真空采血管采集血标本,安全可靠,保证血标本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5.
目的 总结院前急救中对休克患者行颈外静脉置管,迅速补充血容量及药物及时纠正休克,以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护理质量. 方法采用随机法将100例病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采用颈外静脉穿刺置管迅速补充血容量;对照组采用外周静脉置管迅速补充血容量,观察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休克纠正时间、穿刺后针头的脱出率及局部肿胀情况. 结果 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休克纠正时间快、穿刺后针头的脱出率及局部肿胀明显下降,两组相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结论 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在院前急救休克病人中占绝对优势,为患者赢得了抢救时机.  相似文献   
126.
目的研究相思子蛋白P2对肝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实验:MTT法检测相思子蛋白P2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对HepG2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TRAP-SYBR-Green染色法检测相思子蛋白P2作用前后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改变。体内实验:相思子蛋白P2 50、75、100μg.kg-1连续灌胃给药10 d,观察对小鼠肝癌H22移植性肿瘤的生长抑制作用。小鼠口服给药急性毒性观察。结果相思子蛋白P2可明显抑制HepG2细胞增殖,IC50值为5.172×10-3 mg.L-1。在5×10-5~1×10-3 mg.L-1剂量作用下,可引起HepG2细胞凋亡。相思子蛋白P2主要将细胞周期滞留在S期,从而抑制了肿瘤细胞增殖。同时可使细胞端粒酶活性明显降低,其下调端粒酶活性的作用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强。相思子蛋白P2对小鼠H22肝癌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100μg.kg-1抑瘤率达62.47%,且对胸腺和脾脏指数的影响较环磷酰胺小。小鼠口服给药LD50值为6.77 mg.kg-1。结论相思子蛋白P2体内外均可明显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其抗肿瘤作用可能与下调细胞端粒酶活性、改变细胞周期分布,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27.
目的:探讨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特点及原因,以及早期应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的效果。方法:对107例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7例中发生呼吸暂停78例,发生率72.9%;出生体重越小、胎龄越小呼吸暂停发生率越高;早期应用CPAP可以减少生后5d内的呼吸暂停发生;继发性呼吸暂停的原因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结论:对小胎龄、低体重的早产儿应作重点监护,及时治疗,可早期应用CPAP,以降低死亡率,避免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8.
周玉萍  王英  李丽琴 《吉林医学》2011,(19):4060-4061
目的:探讨施行电话随访的必要性,提高住院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和跟踪随访患者在家的康复情况;提高整体护理及加强人性化服务。方法:电话随访是将健康教育延伸到患者家里的一种有效教育手段,它贯穿于出院后患者的跟踪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结果:通过电话随访,可使人们对自己的健康从依赖医院逐步转向依靠自己和家庭。结论:电话随访可改变不利于健康的各种行为习惯,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从而达到精神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完美状态。  相似文献   
129.
在现代化学战和恐怖袭击中,有机磷神经性毒剂(nerveents,NA)是使用最多、毒性最强、杀伤力最大的化学战剂。NA中毒的预防与救治始终是国内外防化医学研究的重点。目前不同作用机制的预防和治疗NA中毒的药物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该文综述了NA损伤预防与救治药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0.
目的初步讨论钻孔抽吸并置管注入尿激酶(UK)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适应证、手术时机及脑内应用UK的安全性。方法 1997年6月~2012年6月,应用本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5例,完成3个月以上的随访,并与传统开颅术、内科治疗各25例疗效进行对比研究。用日常生活能力标准(ADL)及病死率来评价。结果手术组ADL113例(52%),死亡2例(8%),传统开颅组ADL10例,死亡8例(32%),内科治疗组ADL15例(20%),死亡7例(28%)。结论钻孔抽吸并置管注入尿激酶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病死率及致残率低,功能预后优于传统开颅、内科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