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1篇
耳鼻咽喉   17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4篇
临床医学   153篇
内科学   362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101篇
综合类   189篇
预防医学   25篇
药学   30篇
  4篇
中国医学   42篇
肿瘤学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目的研究依贝沙坦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肌Smad表达及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冠状动脉结扎建立大鼠心肌梗死(MI)模型,24 h后存活大鼠随机分为安慰剂组和依贝沙坦组,另设假手术组.8周后,测量心室重量/体重(HW/BW),非梗死区胶原含量,梗死区、非梗死区心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mRNA、Smad3 mRNA的表达,多普勒超声评价心脏功能.结果安慰剂组与假手术组比较HW/BW、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E/A比值、非梗死区胶原含量、梗死区及非梗死区FGFβ1 mRNA、Smad3 mBNA的表达均增加;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后壁(PW)增厚率均降低.依贝沙坦组与安慰剂组比较,上述指标显著改善.结论TGF-β-Smad传导通路可能参与MI后的心室重构,依贝沙坦可抑制Smad表达并减轻MI后左室重构.  相似文献   
992.
卡维地洛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美多心安为对照,评价卡维地洛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接受常规治疗(硝酸酯、洋地黄、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病情稳定后,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和美多心安组。均从小剂量(卡维地洛组,2.5mg/次,2次/d;美多心安组,6.25mg/次,2次/d),缓慢递增。检测治疗前后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以及QT离散度(QTd)、校正QT离散度(QTcd)的改变。结果:治疗6个月后,美多心安和卡维地洛都能够明显改善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使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左心室射血前期与射血时间比(PEP/LVET)、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PFVE)、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与舒张晚期峰值血流速度比(PFVE/PFVA)明显增加,且卡维他洛较美多心安增加LVEF更明显。2组患者在心房内径(LA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均明显减小,卡维他洛减小LVSD较美多心安更明显,且使室间隔厚度(IVS)明显增加。2组治疗后QTd、QTcd均明显缩小。结论:卡维地洛和美多心安都能够改善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收缩和舒张功能,逆转左室重构,使QTd、QTcd明显降低。卡维地洛较美多心安改善心脏功能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993.
腹腔镜下对增粗胆囊管妥善结扎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和探讨腹腔镜下采用中号钛夹对增粗胆囊管的妥善结扎方法。方法:将胆囊管增粗(直径≥0.8cm)者131例分为A组82例,采用中号钛夹多次夹闭切开法;B组49例,采用腹腔内丝线结扎加中号钛夹夹闭法。结果:A组术后发生胆囊管胆汁漏2例(2/82,2.44%),平均每例闭合切断胆囊管所用钛夹6枚(4枚-8枚)。B组术后无胆囊管胆汁漏发生者,平均每例闭合切断胆囊管所用钛夹3枚(2-4枚)。结论:B组方法实为一种安全经济的腹腔镜下增粗胆囊管的结扎方法,值得采用。  相似文献   
994.
短QT综合征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QT综合征(short QTsyndrome,SQTS)是近年发现的一种遗传性心脏电生理疾病。2000年,Gussak等[1]在循环(cardiology)杂志上首次提出SQTS概念,此后随着相关报道的增多,SQTS逐渐得到认识并引起广泛关注。目前,SQTS的确切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多数学者认为是基因突变引起离子通道功能  相似文献   
995.
[摘要] 脂蛋白a[Lp(a)]水平的升高是冠状动脉疾病、脑卒中、外周动脉疾病及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研究证实,即使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控制在理想范围内,高Lp(a)水平仍然会增加ASCVD的风险。该文从Lp(a)及其致病机制、Lp(a)水平与ASCVD的关系、高Lp(a)血症的治疗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6.
目的在电针(EA)缓解肠易激综合征(IBS)模型大鼠慢性内脏痛敏基础上,观察电针处理对IBS模型大鼠延髓头端腹内侧核(RVM)N-甲基-D-门冬氨酸1型(NMDA-R1)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新生9 d SD幼鼠分为两组,第一组通过结直肠机械扩张刺激制作IBS慢性内脏痛敏模型,持续两星期;另一组仅轻柔肛周皮肤作为对照。饲养至6~8星期后,分别观察两组大鼠由结直肠扩张(CRD)诱发的腹部撤回反射(AWR)评分和痛阈压力值(PTP)变化。继而随机将IBS模型大鼠分为模型组(M)、模型加电针组(EA)和模型加假电针组(SEA)。模型组不做任何治疗,电针组穴位取双侧"足三里"和"上巨虚",连续隔日治疗4次,假电针不通电,余与电针组同。治疗结束后,取材并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各组大鼠RVM中NMDA-R1受体表达变化。结果成年IBS大鼠AWR评分明显升高(P〈0.01),PTP值明显降低(P〈0.01);电针可以明显降低AWR评分(P〈0.05),并使PTP值明显升高(P〈0.01);假电针则没有此作用。IBS大鼠RVM中NMDA-R1受体阳性神经元数目和积分光密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大鼠(P〈0.05);而电针可使其表达明显降低(P〈0.05);假电针则没有这样的作用。结论电针对IBS大鼠的慢性内脏痛敏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调节脑内RVM中NMDA-R1受体表达来发挥的。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揭示紫花大叶柴胡Bupleurum longiradiatum Turcz.var.porphyranthum Shan et Y.Li根、茎、叶的结构及与药效成分柴胡皂苷和黄酮类物质的积累关系。方法采用植物解剖学、组织化学以及植物化学方法对紫花大叶柴胡根、茎、叶的解剖结构、柴胡皂苷和黄酮类物质的分布以及含有量进行研究,并探讨其结构与主要成分积累关系。结果紫花大叶柴胡根由内到外主要由初生木质部、次生木质部、维管形成层、次生韧皮部、中柱鞘组织及周皮组成,在中柱鞘位置还分布有由3~30个分泌细胞组成的大小不等的分泌道;茎主要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组成,在紧贴韧皮部外方和髓周围还分布有分泌道;叶由表皮、叶肉组织和叶脉维管束组成,在紧贴韧皮部以及木质部上方分别分布有分泌道和纤维束;根茎过渡区兼有根和茎的结构特点。组化定位表明柴胡皂苷和黄酮类物质主要分布于根的周皮、中柱鞘组织、次生韧皮部、维管形成层以及次生木质部薄壁细胞、茎的表皮、皮层、韧皮部薄壁细胞、叶的表皮、叶肉组织及叶脉韧皮部中。植化结果表明,紫花大叶柴胡根茎叶中柴胡总皂苷含有量较高,分别为0.68%、0.15%和0.99%,总黄酮的含有量分别为0.61%、0.09%和0.85%。结论紫花大叶柴胡营养器官中均分布有柴胡皂苷和黄酮类物质;其中根和叶中柴胡总皂苷和总黄酮的含有量均较高,具有非常好的开发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比较易化PCI与直接PCI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204例,在发病12h内,分为易化PCI组(83例)与直接PCI组(121例)。易化PCI组先静脉应用肝素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50mg,然后尽快行PCI治疗。直接PCI组单纯行PCI治疗。观察介入术前梗死相关动脉(IRA)TIMI血流分级、IRA术前开通率、IRA术后TIMIⅢ级率、IRA术后开通率、术后LVEF值、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及出血并发症,并依据开始介入治疗时间对两组分别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易化PCI组介入术前IRA开通率、TIMIⅢ级血流率、术后LVEF值均明显高于直接PCI组,IRA术后TIMIⅢ级率、开通率、MACE和出血并发症两组问无明显差异。直接PCI与易化PCI治疗都有时间依赖性,3h内开始介入治疗再灌注效果最好。结论与直接PCI相比,易化PCI使缺血心肌获得迅速和充分的再灌注,术后心功能改善,而出血事件和MACE未明显增加,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999.
Objective: To clarify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EA) on relieving chronic visceral pain and the underlying neurobiological mechanism for such an effect, we observed the effect of EA on the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 rat and then examined spinal expression of N-methyl-D-aspartate (NMDA) receptor-1 in rats. Methods: Daily mechanical colon distention was performed on male Sprague-Dawley neonatal rats to produce IBS model. EA was applied at acupoints of Zusanli (ST 36) and Shangjuxu (ST 37) in each hind leg. Abdominal withdrawal reflex (AWR) assessment or rectus abdominis electromyograms (AEMG) recordings were then performed after EA treatment. The mRNA expression of the NMDA subtype of glutamate receptors in the spinal dorsal horn (L4-5) before and after EA was investigated by RT-PCR analysis in IBS rats. Result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EA could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both AWR scores from behavioral test and AEMG discharges from electrophysiological recording in IBS model rats elicited by colorectal distension (CRY)) stimuli with strengths of 20, 40, 60 and 80 mmHg, respectively (P〈0.05). Meanwhile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mRNA expression of NMDA receptor-1 in the spinal dorsal horn of IBS rats treated by EA (P〈0.05), but no such effect was observed in IBS rats treated by sham EA (inserting needles without electrical stimulation). Conclusion: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EA can relieve chronic visceral hyperalgesia in IBS rats and this effect might be correlated with the down-regulation of NMDA receptor-1 in the dorsal horn of the spinal cord.  相似文献   
1000.
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非常高。高通量二代测序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肺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近年来针对肺癌的基因组及转录组变异特征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然而尚缺乏对肺癌发生发展过程的多组学分子机制的研究。本文通过对近年来肺癌分子生物学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希望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方向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