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94篇
中国医学   2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测定在低频脉冲磁场(Low frequency 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LFPEMF)刺激的情况下,兔膝关节软骨细胞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与分泌的变化。方法:分离培养由兔骨髓干细胞(Marrow stem cells,MSCs)诱导分化形成的软骨细胞,分别使用不同强度的LFPEMF进行电磁辐射刺激,用免疫印迹法测细胞中IL-1β与TNF-α的表达状况,并用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中IL-1β与TNF-α的水平。结果:施加LFPEMF的兔膝关节软骨细胞中IL-1β与TNF-α的表达无明显差异,但其培养液中IL-1β与TNF-α的水平有明显降低,并且随着施加脉冲磁场刺激强度的增加,IL-1β与TNF-α的降低程度增强。结论:LFPEMF可以抑制体外兔膝关节软骨细胞IL-1β与TNF-α的分泌。  相似文献   
82.
83.
目的 探讨武当地区马尾松松针中原花青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松针中原花青素的含量。色谱柱为Sum Fortis C18(4.6 mm×1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15∶85),流速为0.6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为280 nm。结果 经方法学考察,原花青素在0.258~2.58 g·L-1范围内,峰面积与所试浓度线性关系良好,准确度高,精密度好。武当地区松针样品中原花青素含量为44.65 mg·g-1。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有效成分原花青素的含量较高,开发前景广阔,旨在其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4.
目的:优选“武当松针茶”中莽草酸的提取工艺,并建立其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测定“武当松针茶”中莽草酸的含量。通过正交设计试验,分别以水和不同浓度的甲醇为提取溶剂考察料液比、超声功率和超声时间对莽草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莽草酸在10.01~101.1 μg /ml(r=0.9995)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RSD=1.93%(n=6)。以水为提取溶剂,正交试验较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50,超声功率200W,提取45min;以甲醇为提取溶剂,正交试验结果为料液比1:40,甲醇浓度40%,超声功率500W,超声时间45min。莽草酸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6.33mg/g、38.62mg/g。结论:选取最佳提取工艺为40%甲醇为提取溶剂,料液比1:40,超声功率500W,超声时间45min,同时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提取和测定“武当松针茶”中莽草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85.
目的:研究药物使用与药疹之间的关系,探讨药疹的防治方法。方法:收集近5年发生的药疹不良反应和住院药疹病例129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主要致敏药物依次为抗菌药物(77例,占59.69%)、中药类(18例,占13.95%)、解热镇痛药(16例,占12.40%);主要药疹类型为发疹型(40例,占36.03%),其次为荨麻疹型(36例,占32.43%)、固定药疹型(15例,占13.51%);静脉给药是引起药疹的主要途径(91例,占70.54%)。结论:诱发药疹的主要致敏药物是抗菌药物及解热镇痛药,中药引起药疹的发生率上升较快,加强用药管理和患者安全用药意识是防治药疹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86.
87.
目的考察室温(20±1)℃下,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与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液中头孢吡肟与氟康唑0~6 h内的含量变化,并观察配伍液的外观及pH值。结果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与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6 h内配伍液外观、pH值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在室温(20±1)℃下,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与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6 h内可使用。  相似文献   
88.
张敬阳  郑芳  朱雪松 《中国医药》2011,6(1):436-438
目的 考察室温[(20±1)℃]下,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西丁钠配伍的稳定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同时测定配伍液中奥硝唑与头孢西丁钠0~6 h内的含量变化,并观察配伍液的外观及pH.结果 奥硝唑与头孢西丁钠的检测波长分别为318、237 nm;奥硝唑与头孢西丁钠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奥=0.7444 X奥+3.0667(r=0.9998,n=6)和Y西=0.6549 X西+6.2667(r=0.9996,n=6),结果 表明在奥硝唑50.8~304.8 mg/L、头孢西丁钠101.6~609.6 mg/L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试验测得奥硝唑峰面积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58%;头孢西丁钠峰面积RSD为0.65%;重复性试验测得奥硝唑峰面积RSD为0.84%;头孢西丁钠峰面积RSD为0.92%;稳定性试验测得奥硝唑与头孢西丁钠峰面积RSD分别为0.52%、0.89%.6 h内配伍液外观、pH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在室温条件下,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西丁钠6 h内可以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89.
目的:考察室温下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与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测定配伍液0~8h头孢替安与盐酸氨溴索的含量,同时测定pH值,并观察配伍液的外观变化。结果:在室温((20±1)℃)下、8h内,配伍液外观、pH值及含量均变化明显。结论:在室温((20±1)℃)下,在盐酸头孢替安与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不宜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90.
注射用头孢尼西钠与注射用炎琥宁配伍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明  郑芳  李鹏  朱雪松 《医药导报》2011,30(2):254-256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尼西钠与注射用炎琥宁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在25 ℃室温条件下,分别观察和测定6 h内配伍液的外观、pH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其含量变化。结果配伍液在室温下各时刻药物含量、pH及外观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室温下,注射用头孢尼西钠与注射用炎琥宁可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后6 h内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