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94篇
中国医学   2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评估中国南方都市人群中腰椎间盘退行性变化的程度、发生率及在不同椎间节段的分布状况。方法 共有1 724例志愿者参加了该研究,男662例,女1062例;年龄18~85岁,平均为38.04岁。对所有参加者进行了影像学检查、临床体格检查和症状学评分。采用1.5 T的磁共振系统进行脊柱扫描(腰椎T2矢状位序列成像)。在所得MR图像的基础上对腰椎间盘退变进行评分。评估每个腰椎节段的许莫氏结节(Schmorl nodes)、高信号区(HIZ)和骨髓信号的改变。结果 许莫氏结节的发生与性别相关,许莫氏结节在男性中发生率更高。卡方检验结果显示许莫氏结节、骨髓信号改变和高信号区三种影像学表现与腰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依次增强,均有统计学意义。高信号区和骨髓信号改变与年龄呈明显相关 。许莫氏结节和高信号区在腰椎中的分布规律为:许莫氏结节自上(头端)至下(尾端)呈降序分布;椎间盘高信号区自上至下呈升序分布。腰椎间盘退变评分(DDD分数)与身体质量指数呈正相关 。DDD评分结果在男女性别间无明显差异。腰椎间盘节段自上(头端)至下(尾端)的退变发生呈持续升高趋势。腰椎间盘退变在男女性别之间有一定程度的差异。腰椎间盘退变在年轻人群中总体发生率高,男性为35.3%,女性为33.9%。结论 腰椎间盘退变在中国南方人群呈高发状态,特别是年轻成人,25~35岁的男性比女性更易患腰椎间盘退变,身体质量指数与腰椎间盘退变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的处方点评与医保控费及DRGs对我院质子泵抑制剂干预效果。方法:对医院干预前(2017年4月至2017年6月)、干预第一阶段(2017年7月至2017年9月)、干预第二阶段(2017年10月至2017年12月)、干预第三阶段(2018年1月至2018年3月)质子泵抑制剂的人均消费金额和用药合理性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我院外科住院患者人均PPIs费用干预第一阶段平均增长率为-49.86%,干预第二阶段平均增长率为-42.33%,干预第三阶段平均增长率为-69.59%;内科住院患者人均PPIs费用干预第一阶段平均增长率为-12.29%,干预第二阶段平均增长率为-23.28%,干预第三阶段平均增长率为-35.74%。不合理使用率由干预前的47.5%降至第一阶段干预后的21.5%,并进一步降至第二阶段干预后的13.0%,至第三阶段干预后的4.5%。结论:临床药师参与的处方点评与医保控费及DRGs促进了我院质子泵抑制剂的合理使用,降低了我院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费用,为患者减轻了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本文通过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收录自1990年至2019年以来,以“针刺艾灸与穴位”为主题的文献作为数据源对纳入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方法 利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对该领域研究的发文趋势、国家分布特征、关键词密度和关键词聚类进行分析及文献可视化呈现。结果 ①针灸刺激穴位的研究文献产量呈上升式增长的趋势,并且增长的爆发性在逐渐增强,该领域逐渐迎来了国际研究发展繁荣期;②国际上研究针灸刺激穴位疗法的国家均形成了一定的合作关系,但是合作强度仍有待加强。其中发文最多的国家为中国;③针灸刺激穴位治疗应对术后恶心呕吐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针灸刺激穴位的镇痛机制与脑活动荟萃研究、针灸刺激中脘穴的受体机制研究、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与穴位特异性研究、电针刺激治疗质量与反射抑制的系统性研究和电针刺穴的神经再生与抑制和心动过缓反应研究是该领域主要的研究热点。结论补充  相似文献   
104.
[摘要]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蛇床子-补骨脂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药分子机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TCM)检索药物的化学成分,借助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获取药物成分对应的相关靶点;在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OMIM)数据库中检索乳腺癌骨转移的相关靶点;利用Venny 2.1在线软件获取药物与疾病的共同靶点;由Cytoscape 3.8.2绘制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借助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蛇床子-补骨脂中40个有效成分通过调控99个靶点和147条通路对乳腺癌骨转移产生作用。香叶木素、(E)-2,3-双(2-酮-7-甲氧基-甲氧羰基-8-基)丙烯醛、异补骨脂二氢黄酮、cniforin B、补骨脂甲素、O-乙酰异蛇床素、O-乙酰二氢欧山芹酯、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美花椒内酯、邻-异戊酰基二氢山芹醇、欧芹素、蛇床子素等成分可以通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RAC-α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类固醇受体辅助活化因子(SRC)等关键靶点介导癌症途径、内分泌抵抗、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I3K-Akt)、癌症中的蛋白聚糖、癌症中的微小RNA、癌症中的中心碳代谢、催乳素、细胞衰老、细胞凋亡、糖尿病并发症中的晚期糖基化终产物-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AGE-RAGE)、Ras、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等信号通路来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结论 蛇床子-补骨脂可以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参与乳腺癌骨转移的治疗,为其临床应用及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机制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5.
BACKGROUND: Calcium phosphate bone cement has been applied to clinical surgery because of its good biocompatibility and osteoconduction. However poor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lack of osteoinductivity limit its wide application. OBJECTIVE: To develop calcium phosphate cement incorporated with N-acetylcysteine (NAC) loaded silk fibroin microspheres (SFM), which is a kind of new injectable bone graft material with slow-release function, and evaluate its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cell compatibility. METHODS: Empty SFMs were prepared with emulsion solvent evaporation to absorb NAC solution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by NAC-SFM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NAC at the maximum drug loading ratio was determined. Then, NAC-SFM was loaded into calcium phosphate bone cement to test the drug release properties in vitro. MC3T3-E1 osteoblasts were cultured on the surface of NAC-SFM calcium phosphate bone cement and cell attachment and growth were observ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dditionally, MC3T3-E1 cells were cultured with three kinds of bone cement extracts (calcium phosphate cement, SFM-calcium phosphate cement, NAC-SFM-calcium phosphate cement, as well as cultured in the α-minimum essential medium containing a volume fraction of 10% fetal bovine serum and 1% penicillin-streptomycin double antibody as the control. MTS assay was used to evaluate cell proliferation. RESULTS AND CONCLUSION: Microspheres in the composite bone cement presented with smooth surface, same size, diffused distribution and no obvious destroy. Thus, the SFM could remain stable in the reaction process of the composite bone cement. The double slow release system which contained silk fibroin microspheres and calcium phosphate bone cement showed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the cumulative release percentage of NAC within the first 24 hour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In the next 28 days, the release speed of NAC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NAC-SFM-calcium phosphate cement group than the calcium phosphate cement group (P < 0.05). In addition, different extracts had no significant cytotoxicity to the growth of MC3TC-E1 cells. Thus, the NAC-SFM-calcium phosphate cement has good cytocompatibility, which provide a new insight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bone repair biomaterials.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06.
背景:椎体成形和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过程中,常发生椎间盘骨水泥渗漏,但有关骨水泥进入椎间盘后对椎间盘细胞的影响尚不明确。 目的:观察骨水泥颗粒对人髓核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方法:采用体积分数0.001%,0.01%,0.1%,0.5%,1.0%的磷酸钙骨水泥颗粒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颗粒处理人正常髓核细胞,以常规培养的人正常髓核细胞为对照,以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 结果与结论:不同体积分数的磷酸钙骨水泥颗粒对人正常髓核细胞增殖无影响。体积分数0.001%,0.01%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颗粒对人正常髓核细胞增殖无显著影响;体积分数0.1%,0.5%,1.0%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颗粒明显抑制人正常髓核细胞的增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且该效应具有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在处理3,6 d时,对人正常髓核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随颗粒体积分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强;当颗粒体积分数为0.1%,0.5%和1.0%时,对人正常髓核细胞增殖抑制的效果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加强。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替唑钠、注射用盐酸头孢甲肟分别与5%转化糖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在室温(25±1)℃下,将两种注射用抗生素分别与5%转化糖注射液配伍,在8 h内,观察各配伍溶液的pH和外观变化,并采用HPLC法测定各配伍溶液中主药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 8 h内,盐酸头孢甲肟、头孢替唑钠与5%转化糖注射液配伍后,头孢替唑钠的pH、外观和相对含量无明显变化;而盐酸头孢甲肟的pH及含量变化较大,配伍溶液颜色逐渐加深。结论在室温(25±1)℃条件下、8 h内,注射用头孢替唑钠与5%转化糖注射液的配伍液稳定;从医疗安全的角度考虑不提倡盐酸头孢甲肟与5%转化糖注射液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08.
背景:脊柱成形和脊柱后凸成形治疗中采用的硫酸钙骨水泥理化性质好,对人体无毒性作用,同时具有降解性能,但单独使用降解较快。 目的:研制具有载药缓释功能的壳聚糖微球丝素基硫酸钙骨水泥。 方法:采用三聚磷酸钠乳化交联法制备壳聚糖微球。采用浓度分别为3%,6%,9%的丝素溶液与CaSO4•0.5H2O混合,通过万能力学试验机确定骨水泥力学性能最佳时的丝素浓度,在此浓度下,按壳聚糖微球占CaSO4•0.5H2O的质量比分别为0.5%,1%,5%的比例制备壳聚糖微球丝素基硫酸钙骨水泥,测定其抗压强度,并通过X射线多晶衍射仪及傅里叶红外光谱明确达到最佳抗压强度组的骨水泥成分,电镜观察复合骨水泥中壳聚糖微球的形态。 结果与结论:当丝素溶液浓度为6%,壳聚糖微球含量为0.5%时,复合骨水泥的抗压强度最大,为  (39.17±1.96) MPa,此时复合骨水泥的初凝时间为(12.99±1.63) min,终凝时间为(21.55±0.54) min;骨水泥中主要晶相组成为硫酸钙,傅里叶红外光谱结果证实复合骨水泥中含有丝素及壳聚糖;复合骨水泥中的微球表面稍有皱缩,但球形仍然完整,未见明显破坏,可见在制备复合骨水泥的过程中微球能保持稳定而不被破坏。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09.
朱雪松  郑芳  李志浩  陈莉莉  师娉嫔 《安徽医药》2010,14(12):1391-1393
目的考察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与葡萄糖酸依诺沙星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在室温[(20±1)℃],避光条件下,盐酸氨溴索与葡萄糖酸依诺沙星配伍后0~6 h内测定pH,观察外观及性状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测定盐酸氨溴索与葡萄糖酸依诺沙星的含量变化。结果 6 h内混合液外观、pH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在室温[(20±1)℃]避光条件下,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与葡萄糖酸依诺沙星注射液6 h内可以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10.
朱雪松  熊秋菊  郑芳  刘菁 《中国药师》2010,13(5):749-750
目的:采用RP-HPLC法同时测定复方加替沙星滴耳液中加替沙星和丙酸倍氯米松的含量。方法:Kromasil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A)-0.05%三乙胺溶液(用冰醋酸调pH至3.0)(B),梯度洗脱,流速0.7ml·min^-1,检测波长293nm,242nm。结果:加替沙星和丙酸倍氯米松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0.0~80.0μg·ml^-1。(r=0.9994)和2.5~20.0μg·m^-1(r=0.9993),平均回收率为100.3%和100.5%,RSD分别为0.61%和0.40%(n=9)。结论:方法准确,可以有效地控制复方加替沙星滴耳液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