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32.
背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是常见的致盲眼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仍是当前的研究热点。研究提示DNA损伤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目的研究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纳入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211例和正常对照组受试者147名均来自“江苏眼病研究:阜宁县2011年眼病流行病调查”人群,两组人群的年龄均为50~80岁,组间性别构成比及年龄均匹配。应用彗星试验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尾部DNA含量及Olive尾距(OTM),对两组间测量指标的差异进行比较。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分为50~59岁、60~69岁和≥70岁组,对3个组间的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情况进行比较。研究遵循赫尔辛基宣言,经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人群检测指标的差异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对不同年龄组间检测指标的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彗星试验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受试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无拖尾现象,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变大,可见拖尾现象。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尾部DNA百分比和OTM值分别为(21.75±3.51)%和6.54±1.65,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9.31±3.60)%和2.18±1.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67,P=0.00;t=28.02,P=0.00);50—59岁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尾部DNA含量和OTM值分别为(20.04±2.86)%和5.92±1.14,60~69岁组为(20.77±2.93)%和6.134-1.14,≥70岁组为(22.79±3.67)%和6.95±1.9l,3个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78,P=0.00;F=7.94,P=0.00)。两两比较后发现50~59岁组与≥70岁组、60~69岁组与≥70岁组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ailDNA%:q=2.75,P=0.00;q=2.02,P=0.00;OTM:g=1.03,P=0.02;q=0.82,P=0.00)。结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发生和发展可能与DNA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晶状体囊袋内注射透明质酸酶联合囊膜抛光是否可预防兔眼后囊膜混浊及其眼内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将 4 0只兔随机分为 4组 ,每组均进行超声乳化晶状体吸除联合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分别采用不抛光不用透明质酸酶、抛光不用透明质酸酶、水分离和抛光囊膜时用进口透明质酸酶和用国产透明质酸酶的方法。手术后不同时期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术后 3个月对每组 5只兔眼的后囊膜混浊进行分级 ,并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术后 3个月经秩和检验第 1、2组的后囊膜混浊发生率与第 3、4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 ) ;第 3组与第 4组、第1组与第 2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 P>0 .0 5 )。说明透明质酸酶联合抛光可以降低兔眼后囊膜混浊的发生率 ,而且进口与国产透明质酸酶同样有效。术后病理学检查提示抛光用联合囊袋内注射组术后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最少 ,而且该组的 Soemmering环、Elschnig小体和后囊膜上的细胞都比较少 ,出现晚 ,眼内其它组织未受损害。结论 :晶状体囊袋内注射透明质酸酶联合囊膜抛光可以预防兔眼后囊膜混浊的发生 ,而且眼内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34.
晶状体后囊膜混浊(posterior capsule pacification,PCO)是白内障除术后最常见也是严重影响视力的并发症之一,主要是由术后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s,LECs)增殖、移行、化生以及术后炎性反应引起。我们采用晶状体囊袋内注射透明质酸酶(hyaluronidme,HS)联合囊膜抛光的方法,在44只兔眼的研究中证实它能有效降低PCO的发生,而且眼内应用安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5.
36.
目的:探讨眼科门诊进行药物临床试验的标准操作规程。方法:对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已经在门诊完成的2种眼药水的药物临床试验方案设计、实施情况、受试者选择、知情同意、药物管理和质量控制等进行回顾。结果:两种药物临床试验得以成功完成。通过试验,探索出了一套眼科门诊进行药物临床试验工作的标准操作规程。结论:眼科门诊进行眼药水的药物临床试验与其他药物剂型及在住院患者中进行临床试验相比,有其特殊性,良好的方案设计、专人负责、严格按照GCP进行是保证药物临床试验顺利完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江苏省阜宁县社区60岁以上人群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阜宁县眼病研究数据60岁以上人群,采用软件Stata 13.0对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等进行描述性分析,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RC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3 952例受检者中,白内障1 392例,患病率为35.22%; ARC 606例,患病率为15.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19,P<0.001)、女性(OR=1.39,P<0.001)和阳光照射时间长(OR=1.85,P<0.001)是白内障的独立危险因素,高教育水平(OR=0.81,P<0.001)是白内障的独立保护因素;这些因素也是ARC的影响因素,但不同亚型之间存在细微差异。结论高龄、女性、文化程度低以及阳光照射时间长是江苏阜宁县老年人群发生白内障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同ARC亚型间危险因素存在细微差异。 相似文献
38.
39.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