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30篇
药学   29篇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总结34例下腰痛患者行棘突间动力固定术的护理.护理重点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加强体位训练;术后注重引流管护理、神经功能观察、脑脊液漏护理、腹胀护理,早期进行康复锻炼,以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82.
目的 进行我院对麻醉药品临床应用与管理的当前情况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的分析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使用麻醉药品的使用频度、用量和排序等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我院三年内麻醉药品合计使用量排序为:芬太尼注射液;吗啡注射液;吗啡缓释片;芬太尼贴;哌替啶注射液;可待因片,这其中只有哌替啶注射液的用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余麻醉药品用量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 本院的麻醉药品临床应用与管理符合<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以及<处方管理办法>的规定.  相似文献   
83.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及正常胃黏膜中Tiam1、P53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学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结果:胃癌组织Tiam1蛋白及P53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0.05);随着胃癌浸润深度的增加、分化程度的降低、淋巴结转移的出现,Tiam1及P53阳性表达率升高(P〈0.05);在胃癌组织中,Tiam1及P53的表达呈正相关(rs=0.390,P〈0.05)。结论:Tiam1、P53均参与胃癌的发生和发展,两者可成为判断胃癌恶性程度有价值的指标,也可成为预后评估的指标。  相似文献   
84.
<正>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是一种少见的胃肠道疾病,以胃肠道组织中嗜酸粒细胞异常浸润为特征,偶可累及胃肠道以外的器官。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由于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误诊漏诊率较高。现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0月我院消化科收治的17例EG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下表现、病  相似文献   
85.
背景肠梗阻是临床常见急腹症之一.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多排螺旋CT技术得到普及,其具有操作简单、分辨率高、方便快捷、准确度好等优势.本研究旨在探讨多排螺旋CT征象在肠梗阻患者手术适应证选择中的应用价值分析,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价值.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征象在肠梗阻患者手术适应证选择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2/2019-05在浙江省义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8例临床诊断为肠梗阻患者的腹部CT检查结果.其中36例行手术治疗, 92例经过保守治疗好转.通过腹部CT图像分析肠梗阻征象,如完全性梗阻、移行带、黏连带前位、腹腔脂肪密度增高、肠粪征、漩涡征、鸟嘴征、缆绳征、腹腔积液等进行统计分析,以分析各征象单因素、多因素及联合征象和手术治疗的相关性.结果经收集资料后发现128例患者有36例行手术治疗, 92例经过保守治疗好转.通过分析手术患者和保守治疗患者的CT征象,发现在梗阻程度、移行带、黏连带前位、肠粪征、肠系膜脂肪线模糊、缆绳征、鸟嘴征、腹腔积液等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手术治疗患者完全性肠梗阻、移行带、黏连带前位、肠粪征、腹腔积液5个征象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特异度、敏感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 OR值均1.结论完全性梗阻、移行带、黏连带前位、肠粪征、腹腔积液5个征象是临床外科医生对肠梗阻患者选择手术治疗的客观依据,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6.
内镜下诊断消化道恶性肿瘤15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笔者所在医院就诊患者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方法 统计从2007年6月至2008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经胃镜或结肠镜检查并经病理确诊的158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发病情况,对其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病理类型、家庭地址进行登记和分析.结果 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158例,其中男110例,女48例.年龄以50~69岁之间为最多,98例,占全部患者的62.03%,肿瘤部位以食管癌和贲门胃癌最多.卫辉市54例,淇县23例,浚县20例,延津县18例,鹤壁市16例,滑县13例,辉县市8例,新乡市2例,封丘县2例,内黄县1例,林州市1例.结论 消化道恶性肿瘤男性发病率高(69.62%),年龄以50~69岁最多,为62.03%,30岁以上的年轻患者也不少见,占3.8%.患者多来自于卫辉(占34.18%)及其周边县市,以淇县(14.56%)、浚县(12.66%)、延津县(11.39%)、鹤壁市(10.13%)、滑县(8.23%)、辉县(5.06%)为主,与其地理位置上距离笔者所在医院较近及交通方便有关.  相似文献   
87.
目的针对初治肺结核失败的原因,采取护理干预,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方法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健康教育,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在指导患者正确服用抗结核药物的基础上,适时给予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使患者病情得到很好的控制,基本上没有出现复治。结论初治结核患者护理干预是治疗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88.
89.
目的:观察枳术宽中胶囊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西药组40例采用莫沙比利5 mg,每日3次,口服;中药组40例采用枳术宽中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口服;联合组40例采用枳术宽中胶囊联合莫沙比利联合治疗。三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结果:三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三组有效率比较,联合组优于西药组、中药组。结论:枳术宽中胶囊联合莫沙比利可明显提高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0.
目的 分析脑梗死后神经源性膀胱留置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及相关因素,为预防尿路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09年10月-2011年9月康复科收治96例脑梗死后神经源性膀胱留置尿管患者的资料,分析留置尿管期间引起尿路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及主要原因,探讨控制措施.结果 96例脑梗死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早期进行留置尿管,1个月中发生尿路感染病例60例,分离出85株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49株,占57.7%,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16株,占18.8%,以肠球菌属为主;真菌20株,占23.5%,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感染原因主要有4方面:抗菌药物过度使用;医护人员与陪护人员的手卫生不规范;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留置尿管时间长.结论 脑梗死后神经源性膀胱留置尿管期间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积极控制血糖;加强医护人员与陪护人员手卫生;早日解除留置导尿改为间歇导尿方法,积极锻炼膀胱功能,尽早建立反射性膀胱是关键;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