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69篇
预防医学   30篇
药学   29篇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四磨汤、吗丁啉联合阿米替林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四磨汤、吗丁啉和阿米替林联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方法:选取FD患者160例, 随机分成3组, A组:四磨汤组; B组:阿米替林+吗丁啉组; C组:四磨汤+阿米替林+吗丁啉3药联合治疗组. 治疗4 wk, 治疗期间不加用其他任何药物. 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其腹胀、嗳气、早饱、食欲不振、上腹痛、恶心、呕吐及上腹不适等各种症状改善, 并计算疗效指数. 治疗结束后随访8 wk. 摄腹部平片记录胃内标志物数量,计算治疗前后5 h胃排空率. 同时观察有无药物不良反应.结果:3组治疗后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A组:7.22±3.96 vs 12.24±2.82, t =14.903; B组:5.48±3.69 vs 12.32±2.81, t =21.821; C组:3.30±2.50 vs 12.45±2.98, t =32.043, 均P<0.01), 且3组间治疗后症状积分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 16.733, P<0.01). 3组治疗4 wk后总有效率分别为70.0%、80.0%及93.3%, C组优于其他2组( P<0.01或0.05). 治疗后5 h 3组的胃排空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均P<0.01), 而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吗丁啉、阿米替林和四磨汤是治疗FD有效的药物, 3种药物联合治疗可明显提高对FD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2.
危重症新生儿高血糖的临床意义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生儿高血糖超过一定阈值时,死亡率显著升高,而其生化指标与疾病的相关关系报道较少。我院儿科从1996年1月至1997年3月对70例危重症新生儿进行了血糖测定,复查22例,并对血糖的变化临床意义与预后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 方法与结果 一、对象分为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疾病组为住院的危重症新生儿70例。部分患儿有多种疾病  相似文献   
113.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同步TP(多西他赛+顺铂)化疗对老年进展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并随访观察患者生存情况及肿瘤复发、转移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收治的105例老年进展期食管癌患者开展前瞻性试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单一组(n=52)与联合组(n=53)。单一组患者给予调强放疗,联合组患者给予调强放疗同步TP化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随访2年,统计患者1年、2年生存率及肿瘤复发率、远处转移率。结果联合组患者的近期总有效率(84.91%)明显高于单一组(65.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组治疗期间肝肾功能损伤、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神经毒性及心脏损害的发生率(22.64%、64.15%、18.87%、11.32%、5.66%)与单一组(9.62%、51.92%、23.08%、3.85%、1.9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组患者的Ⅰ+Ⅱ级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及脱发的发生率(64.15%、43.40%、26.42%)明显高于单一组(42.31%、23.08%、7.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组患者的Ⅲ+Ⅳ级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及脱发的发生率(11.32%、3.77%、1.89%)与单一组(5.77%、0.00%、0.0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1年、2年总生存率(73.58%、54.72%)均高于单一组(48.08%、26.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组患者的1年、2年肿瘤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18.87%、36.92%、7.55%、15.09%)均低于单一组(36.54%、61.54%、21.15%、34.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调强放疗同步TP化疗可明显提高老年进展期食管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并可提高其生存率,减低肿瘤复发率、转移率,改善预后,另虽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增加,但症状相对较轻,经积极对症干预后可缓解,患者能够耐受。  相似文献   
114.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及正常胃黏膜中Tiam1、P53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学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结果:胃癌组织Tiam1蛋白及P53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0.05);随着胃癌浸润深度的增加、分化程度的降低、淋巴结转移的出现,Tiam1及P53阳性表达率升高(P〈0.05);在胃癌组织中,Tiam1及P53的表达呈正相关(rs=0.390,P〈0.05)。结论:Tiam1、P53均参与胃癌的发生和发展,两者可成为判断胃癌恶性程度有价值的指标,也可成为预后评估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5.
目的探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肠道屏障功能及肝功能状态的影响,为肝硬化患者肠道屏障功能的维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40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利尿、降门静脉压力治疗和一般对症支持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内毒素及尿液乳果糖/甘露醇排出比(L/M),同时测定血清白蛋白(ALB)、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并以Child-pugh分级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清内毒素水平、尿液L/M比值及血清ALB、AST和TBIL水平、Child-pugh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清内毒素水平、尿液L/M比值、血清AST和TBIL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ALB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内毒素水平、尿液L/M比值、血清AST水平及Child-pugh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的血清ALB和TBI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联合常规治疗可有效保护肝硬化患者的肠道屏障功能,降低肠道通透性,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恢复有一定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16.
目的:分析氯磷酸二钠缓释微丸工艺重现性和稳定性,以及药效动力学。方法:采用挤出滚圆法制作四批氯磷酸二钠缓释微丸,采用离子色谱法测定四批微丸释放度并绘制释放率,再分析将四批微丸经加速试验处理后外观和药物含量。最后通过评价氯磷酸二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来评价微丸药效动力学。结果:四批次的微丸在12h检测期内不同时间点的释放率之间无显著差异(P均>0.05)。经加速试验处理后,四批次微丸的外观均为乳白色且显微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与生理盐水相比,微丸可显著诱导巨噬细胞凋亡(P<0.05),四批次微丸在不同时间的凋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挤出滚圆法制备的氯磷酸二钠缓释微丸工艺重现性、稳定性和药效动力学均较好。  相似文献   
117.
目的 探讨沙利度胺联合美沙拉嗪和强的松治疗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RU C)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9月至2018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8例RU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20).2组患者均给予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每次1 g,每日3次)联合强的松片(...  相似文献   
118.
目的构建大鼠Prestin基因(SLC26A5)3'端UTR区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为研究Prestin基因的microRNA调控提供基础平台。方法以C6细胞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SLC26A5基因的3'UTR序列,并连接至pmri-RBREPORTTM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多克隆位点,测序验证插入序列并转染入293T细胞检测其荧光素酶活性。结果测序结果表明PMIR-3'UTR的插入序列正确,在转染入293T细胞后其荧光素酶能正常表达。结论大鼠Prestin-3'UTR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119.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重叠感染HEV肝炎病毒时各项临床指标的变化特点和血清白介素22(IL-22)水平在此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00例急性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同时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硬化分为A组(双重感染HBV和HEV的肝硬化患者64例)和B组(单纯感染HEV无HBV感染的肝硬化患者36例),选择同期被确诊为肝硬化而无病毒感染的患者10例为C组,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40例作为D组。常规检测患者入院24 h内的血清丙氨酸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水平,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IL-22、白介素17(IL-17)、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水平,分析对比各个组间的差异和不同。结果:ALT、AST、TBIL等反应肝功能的指标A组、B组明显高于C组、D组(P 0. 05),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反应患者的凝血功能,A组明显低于B组、C组、D组(P 0. 05),IL-22水平A组、B组明显高于C组、D组(P 0. 05),IL-6水平测定A组明显高于B组、C组、D组(P 0. 05),IL-17和TNF-α水平A组 C组 B组 D组(P 0. 05),A组患者中,有33例出现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ACLF),31例未出现ACLF。伴ACLF患者的IL-22、IL-6水平均显著高于不伴ACLF患者(P 0. 05)。结论:肝硬化患者合并感染HBV和HEV双重病毒感染时,其肝功能受损程度最为严重,单纯感染次之,IL-22参与HEV感染后肝脏炎性损伤的过程,,IL-22水平的高低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预后情况存在密切联系,临床可将其作为评估HEV患者病情转归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20.
目的 探讨艾普拉唑、氯波必利及硫糖铝联合应用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efractory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rGERD)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62例rGERD随机分为艾普拉唑组32例,治疗方案为艾普拉唑+氯波必利+硫糖铝;泮托拉唑组30例,治疗方案为泮托拉唑+氯波必利+硫糖铝.8周后通过临床症状评分和胃镜复查结果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治疗8周后,艾普拉唑组和泮托拉唑组临床症状评分改善率分别为93.8%和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0.799,P<0.05);两组胃镜检查结果显示有效率分别为90.6%和76.7%,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X2=1.318,P<0.05).结论 艾普拉唑、泮托拉唑联合氯波必利和硫糖铝治疗rGERD效果均显著,但艾普拉唑组效果更优于泮托拉唑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