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2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6篇 |
基础医学 | 16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98篇 |
内科学 | 45篇 |
皮肤病学 | 5篇 |
神经病学 | 8篇 |
特种医学 | 5篇 |
外科学 | 4篇 |
综合类 | 143篇 |
预防医学 | 22篇 |
药学 | 30篇 |
中国医学 | 4篇 |
肿瘤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18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15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16篇 |
2012年 | 22篇 |
2011年 | 24篇 |
2010年 | 23篇 |
2009年 | 26篇 |
2008年 | 19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28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在生理状态下,肺微血管的静水压使一定量的液体转移到组织间隙,淋巴系统将这些液体引流到胸导管,避免了肺泡水肿.因此,在生理上,血管外肺水(EVLW)是从血管滤出,又被淋巴系统引流清除的液体,在生理上这个容量很小,少于7 mL/kg.当肺微血管的静水压上升,例如在左心衰时,转移向组织间隙的液体量升高,淋巴引流量也升高,当淋巴引流不足时,间隙与肺泡就会出现水肿.在心脏衰竭时,静脉腔压力的升高阻碍了淋巴引流加重了肺水肿. 相似文献
122.
急诊非ST—T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危险分层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早期危险分层对于急诊的非ST-T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诊断及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症状,心电图,肌钙蛋白进行危险分层,高危患者即刻行冠脉造影,并选择治疗方法,低危患者经入院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行冠脉造影检查。通过冠脉造影结果对危险分层及治疗干预进行评价。结果:高危患者的血管病变支数及闭塞程度大于90%血管支数明显高于低危组。高危患者较低危患者有更多需进行血管重建治疗。结论:对非ST-T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早期危险分层,高危患者立即行冠脉造影有助于发现危险病变,积极进行干预,但远期愈后需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123.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和并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白细胞及分类计数、血浆中C-反应蛋白和内皮素水平的变化及相互关系,为临床提供新的诊治依据。方法:测定4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血常规、血浆中C-反应蛋白及内皮素指标,以原发性高血压患者(Ⅰ期)30例作为对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血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均明显增高(P<0.01),C-反应蛋白及内皮素浓度亦升高(P<0.01)。白细胞记数与内皮素水平呈正相关。住院后72小时C-反应蛋白浓度升高(≥8mg/dL)者,并发症多,预后差。结论:①炎症反应可能是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神经元损伤的原因之一。②缺血性卒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细胞因子激活,C-反应蛋白浓度的变化与病情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4.
左氧氟沙星与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喹诺酮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K/PD)特性优良、生物利用度高而稳定等特点,获得广泛应用。新一代喹诺酮类的某些品种不但抗肺炎链球菌和厌氧菌活性显著提高,保留了第Ⅲ代喹诺酮类的抗G-杆菌活性,而且对呼吸道非典型病原体亦具良好活性,因而被称为"呼吸"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本文主要论述左氧氟沙星在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CAP)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5.
裴源源朱继红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5,(7):704-708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肾功能是影响AMI患者长、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报道,AMI患者为住院期间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高危人群,其发生率约为7.1%~22%。当AMI并发心源性休克(cardiacshock,CS)时,AKI发病率更可高达55%。 相似文献
126.
中国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的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评价中国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病情的评估标准.方法:以2002年7月至2004年6月就诊于我院的473例CAP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前瞻性研究,应用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分析患者的随访结果,评价指南中建议住院的各项危险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1)按我国CAP病情评估标准,重症肺炎病死率为28.9%,符合住院标准患者为1.9%,不符合住院标准患者为0;(2)脾切除术后状态、胸片出现空洞等因素没有出现或出现几率极低;(3)年龄>65岁、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等13项危险因素在存活患者与非存活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7项是影响预后的独立的危险因素(P<0.05);另外,统计结果还显示合并肿瘤也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我国CAP指南的病情评估标准能准确判断患者的不同风险;指南需要在循证医学指导下不断完善并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127.
目的探讨急诊激素治疗对成人嗜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 HPS)患者临床诊断建立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9月至2021年8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符合研究要求的拟诊HPS患者共34例。依据院内死亡情况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 依据激素应用情况将患者分为提前激素治疗组和标准激素治疗组。提前激素治疗组患者依据满足4项HLH-2004诊断标准时的情况分为常规项目组和非常规项目组。收集患者入院时血常规、生化全项、凝血分析, 血清铁蛋白, NK细胞活性, sCD25水平, 外周血涂片、骨髓穿刺、腹部超声/CT等临床指标, 并在5~7 d后复查血常规、生化全项及凝血分析等临床指标,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死亡组中HPS患者年龄较大, APACHE Ⅱ评分及SOFA评分较高, 总胆红素较高, 血清白蛋白较低。②单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OR=1.098, CI: 1.019~1.183, P=0.014), APACHEⅡ评分(OR=1.144, CI: 1.017~1.285, P=0.024), SOFA评分(OR=1.441,... 相似文献
128.
女性生殖道畸形临床上并不罕见,生殖道畸形合并妊娠发生的并发症较多。因此,本文回顾分析了1996年1月~2006年12月间在本院住院的晚期妊娠合并生殖道畸形的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9.
在开展“信息技术与护理学基础教学的整合研究”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现,借助于信息技术确实能够有效地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能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合格人才。为了找出适合高校《护理学基础》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我们以“护理学理论”的教学内容作为改革试验的内容,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1 试验依据1.1 理论依据 以研究性学习理论为指导,借助于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目的是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开放性的现实情境中主动探索,… 相似文献
130.
目的调查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收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5月符合 AMI 诊断标准病例,排除包括年龄<18岁、住院时间<2 d、临床资料不完备、住院期间发生感染中毒性休克等并发症及终末期肾脏病或已行透析患者,从基线资料、心肌梗死病情、实验室检查、药物以及器械辅助等治疗等方面收集资料,并进行回顾性研究,分为有 AKI 及无 AKI 两组,利用 SPSS 19软件进行组间差异比较,以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从而获得 AKI 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入选病例565例,发现 AKI的发病率为16.1%,其中 AKI 组患者病死率为19.8%,非 AKI 组病死率为0.4%(P <0.01)。单因素组间比较筛选出的危险因素包括:(1)基本病史年龄、高血压史、陈旧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史、慢性肾脏病史、脑梗死史、周围血管病史;(2)心肌梗死病情心室纤颤、心率、Killip分级≥3级、左心室射血分数;(3)实验室资料血肌酐、eGFR、血红蛋白、尿素氮、肌钙蛋白I、B 型脑钠肽、C 反应蛋白、空腹血糖、白蛋白;(4)药物及器械辅助等治疗呋塞米最大日剂量、未使用 ACEI /ARB 类药物及他汀类药物、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安置临时起搏器、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进行机械通气治疗(P <0.05)。结论本研究通过对AMI 后 AKI 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有助于识别高危患者,早期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