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8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5篇
药学   24篇
肿瘤学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心肌保护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充氧温血停跳液经主动脉根部间断灌注,或经冠状静脉窦持续逆行灌注,应用26例。其中单瓣置换8例,双瓣置换4例,主动脉窦瘤破裂修补2例,左房粘液瘤切除5例,心功能Ⅲ~Ⅳ级者22例。对照观察发现,充氧温血灌注法术中心脏自动复跳率高,术后循环功能稳定,严重心律失常及低心排综合征发生率低,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优于冷晶体灌注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导11例主动脉瓣及二尖瓣瓣膜置换术,分别采用了以猪主动脉瓣和牛心包所制的生物瓣,以及倾斜碟形机械瓣。其中10例二尖瓣瓣膜置换术死亡1例,死亡原因是术后心低排综合症。本文就瓣膜置换术的效果、抗凝剂、抗菌素的应用,以及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处理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病例摘要患者刘××,男,17岁,住院号69341,因咳嗽、胸闷8月余,经 X 线摄片检查拟“左肺不张”入院。否认结核病史及异物吸入史。检查:左胸下陷,气管、心脏左移,左胸无呼吸音。胸片见右肺清晰。左胸密度增高,气管、  相似文献   
14.
方法是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在循环阻断后,行经各主动脉根部顺行灌注冷晶体停跳液,随即切开右心房,直视下插入冠状静脉窦灌注管,连续灌注充氧温血停跳液。、该方法主要优点是在术中维持心肌的有氧代谢,防止心肌缺血性损害和再满足注损伤,从而使缺血的心肌得到有效的保护,明显优于冷晶体灌注法,对重症复杂病例尤为适用。  相似文献   
15.
16.
患者,女,39岁。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房颤、心功能Ⅲ级入院准备手术。经强心利尿补钾等治疗,于1985年3月29日在全麻下行左径闭式二尖瓣分离术。瓣口直径0.8cm,瓣膜僵硬,轻度返流。扩至3.4cm,分离满意。返流减经。手术操作顺利,关胸前出现室早,继之室速、室扑,药物治疗无效,9时45分发生室颤,血压消失。立即进行复苏抢救:持续按压心脏、配合药物、反复电击除颤。同时头枕冰帽、腹股沟置冰袋等。持续抢救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我国风湿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观察100例风心瓣膜病的病理改变及病变标本光镜检查结果,予以分析研究。结果:见瓣膜增厚、硬化、钙化及腱索、乳头肌粘连、融合等综合改变,致瓣口狭窄和(或)关闭不全。光镜见纤维结缔组织增长94.29%,黏液样变性58.57%,炎性细胞浸润24.29%。结论:我国风心病人瓣膜病变改变严重,外科治疗以瓣膜替换术为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分析和评价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主动脉瓣、三尖瓣联合瓣膜病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手术治疗三瓣膜联合病变20例,其中二次瓣膜手术2例,感染性心肌膜炎4例,肺动脉高压7例。心功能Ⅳ级16例,Ⅲ级4例。20例病人均行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18例病人行三尖瓣成形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非开胸食管内翻拔脱术治疗食管癌的手术方法、适应证、术后并发症及防治方法.方法 非开胸食管内翻拔脱术治疗上段食管癌l5例、下段食管癌6例,行胃食管颈部端侧吻合.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随访16例,术后已生存5年及以上者4例,生存>3~<5年者5例,0.5~3年者3例;术后1~5年内死亡4例,其中2例死于癌转移,2例死于其他疾病.结论 该术式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尤其适用于上段、下段早期病灶及心肺功能差的患者,但该方法技术要求高,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体外循环(CPB)心脏直视手术围手术期细胞黏附分子及细胞因子变化规律,以及联合应用常规和改良超滤对炎症介质的影响,并对联合超滤作用的临床意义进行讨论分析。方法:抽取儿童心脏直视手术患者1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超滤组,对照组10例,超滤组9例,常规进行CPB心脏直视手术。超滤组在主动脉开放后开始常规超滤,CPB结束时进行改良超滤。分别于麻醉诱导后、主动脉阻断、主动脉开放或超滤前、CPB结束或超滤后、术后24h抽血检测血浆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变化及超滤的影响。结果:对照组血IL-6、IL-8、ICAM-1、VCAM-1均在CPB结束时达到高峰,显著超过CPB前水平(P<0.01)。使用联合超滤能够明显降低血浆IL-6、IL-8及ICAM-1的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在超滤结束时明显降低(P<0.05,P<0.01,P<0.05)。而对VCAM-1影响较小,在CPB结束时两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低温体外循环可以引起术后细胞黏附分子表达和细胞因子释放增多,联合应用常规及改良超滤不仅能减轻CPB术后组织水肿,提高血球压积和血红蛋白,同时能降低术后血浆细胞黏附分子及细胞因子的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