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 毫秒
31.
目的基于最新的肛部MRI解剖研究成果,探索一种后盆底肛周感染的新定位系统。方法肛部被分为4区。A区位于肛提肌的内侧和上方;B区位于肛提肌的外侧和下方;C区位于中央间隙(肛门平滑肌和肛门外括约肌之间的脂肪间隙),此处肛提肌尾端变成了一系列腱索,导致A区和B区在C区直接连通;S区为肛管黏膜下间隙。依据脓肿和肛瘘的位置,92例患者被计数和分类。结果 92例患者中共发现93处脓肿和肛瘘病灶,与C区有关的感染灶71处,与C区无关者22处,C区通过肌间隙扩散65处,其中与B区通过肛提肌外侧间隙及肛门外括约肌深部、浅部间肌间隙沟通者60处,占92.3%,C区向上通过肛提肌内侧间隙与A区沟通者5处,占7.7%,C区感染灶通过外括约肌和/或耻骨直肠肌累及B区者14例。结论使用全部肛门肌肉和肛周间隙作为界标,可以为外科医生做出一个更精确的肛周感染的定位,指导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3DCE-MRA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价值。方法1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均行3DCE-MRA检查,以手术和/或综合检查为标准,评价3DCE-MRA诊断结果。结果手术和/或综合检查发现3DCE-MRA对主动脉夹层及其累及范围阳性发现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为100%,对内膜破口诊断符合率88%,对主动脉分支血管受累诊断符合率为76%,对血栓的诊断符合率为75%。结论3DCE-MR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安全、可靠,能满足夹层动脉瘤诊断的大部分要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