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正>阵挛性面肌痉挛(clonic facial spasm)或称面肌抽搐,以一侧面肌的抽搐样收缩为特点。以中年妇女为多。病因未明。近年来国内外都有报道,颅后窝探查发现大部分患者面神经进入脑干处被微血管袢所压迫,减压术后可痊愈,提示与三叉神经痛有类似的发病基础。有关面神经脑池段周围责任血  相似文献   
22.
目的 分析8例直肠肛管周围肌组织感染的MRI表现,初步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肛提肌和/或耻骨直肠肌、肛门外括约肌感染患者的MRI表现,初步分析其与肛管、直肠的关系.结果 1例发生于肛门外括约肌右半部,6例发生于肛门外括约肌深部以上水平,均伴发直肠肠壁炎性肿胀及肠壁外膜破口形成,其中5例破口位于直肠者,肛提肌、耻骨直肠肌均可见脓肿形成,伴或不伴肛门外括约肌深部病变;2例破口位于肛门外括约肌深部水平肛管者,耻骨直肠肌及肛门外括约肌深部形成感染灶,未见肛提肌受累及,即破口位置高者,直肠肛管周围肌组织感染灶位置亦较高.另外1例位于外括约肌肌浅部,感染灶与邻近中央间隙脓肿分界不清.结论 局部直肠或肛管感染后炎症可播及邻近肌肉组织,肛门直肠周围肌肉组织并不能阻挡肛周感染的传播.  相似文献   
23.
目的 评价磁共振胆胰管造影 (MRCP)对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 2 9例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 (肝外胆管结石 9例 ,恶性胆管梗阻 18例 ,胆囊周围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1例 ,胆囊结石 1例 )进行MRCP检查 ,并与术后病理结果或临床综合诊断对照分析。MRCP采用屏气单次激发半数傅立叶变换的TSE序列 (HASTE) ,原始图像以最大信号强度投影 (MIP)法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全部 2 9例MRCP检查均一次成功 ,2 7例胆胰管显示满意。MRCP对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的定位诊断率为 10 0 % ,定性诊断率为 79.3 %。结论 MRCP检查成功率高 ,对肝外胆管梗阻的定位诊断准确 ,结合原始图像和常规MRI扫描 ,对肝外胆管结石和恶性胆管梗阻的定性诊断也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3D-TOF-MRA序列对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其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MRI表现及手术结果。结果3D-TOF-MRA序列显示三叉神经脑池段清晰14例,发现责任小动脉18条,与三叉神经接触16条,压迫2条;三叉神经显示欠清晰12例,发现责任小动脉18条。术中证实责任血管共48条,小动脉38条,静脉10条。3D-TOF-MRA序列显示责任血管的阳性率为75%,其中小动脉为95%,静脉为0。结论3D-TOF-MRA序列能清晰显示小动脉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责任血管,并具有较高的阳性率,对提供患者术前评估和指导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肝脏巨大海绵状血管瘤的螺旋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对经手术病理、DSA及临床观察证实的肝脏巨大血管瘤患者36例(共38个病灶,其中4例为外生型)的螺旋CT三期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平扫22个病灶内为均匀低密度灶,16个病灶内见结节状或裂隙状更低密度区。增强扫描动脉期38个病灶均出现边缘不规则强化,门脉期强化范围明显从边缘向中心扩大,延迟5 min有15个病灶呈全瘤均匀强化,23个病灶呈部分强化,延迟10 min后,16个病灶内仍可见结节状或裂隙状无强化区;4例外生型其增强表现与肝内病灶相似。结论肝脏巨大血管瘤的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CT表现有其特征性,据此可提高肝脏巨大血管瘤的诊断的正确性及与肝内其他病变的鉴别。  相似文献   
26.
MRCP时联合应用MR平扫及增强扫描的价值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评价MR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联合应用在MRCP诊断胰胆管疾病中的补充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4例胰胆管疾病病例的MRI表现,由两名有MR诊断经验的影像医生在无临床资料的情况下分为MRCP、MRCP与MR平扫结合、MRCP结合MR平扫及动态增强三步阅片,与手术、病理结果或临床综合诊断对照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第一、二步骤间定性诊断准确率、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提高17.2%、14.7%及20%,差异显著(χ2=6.02,P<0.05),而第二、三步骤间差异不显著(χ2=1.74,P>0.05),但诊断准确率及确认度三步骤间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MRCP应与MR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相结合,MR平扫与MRI动态增强扫描必要且有价值.  相似文献   
27.
患者男,32岁。因受凉后出现发热,反复气促、喘鸣4月余就诊。X线片示:气管下段于分叉上方见一软组织肿块影,大小约2.6cm×2.2cm,侧位片示肿物主要附着于气管前壁,浅分叶(图1)。胸部CT示:气管腔内见一类圆形软组织密度肿物,直径约2.0cm,平扫CT值为37HU,边缘光滑锐利,右前部与气管  相似文献   
28.
目的基于最新的肛部MRI解剖研究成果,探索一种后盆底肛周感染的新定位系统。方法肛部被分为4区。A区位于肛提肌的内侧和上方;B区位于肛提肌的外侧和下方;C区位于中央间隙(肛门平滑肌和肛门外括约肌之间的脂肪间隙),此处肛提肌尾端变成了一系列腱索,导致A区和B区在C区直接连通;S区为肛管黏膜下间隙。依据脓肿和肛瘘的位置,92例患者被计数和分类。结果 92例患者中共发现93处脓肿和肛瘘病灶,与C区有关的感染灶71处,与C区无关者22处,C区通过肌间隙扩散65处,其中与B区通过肛提肌外侧间隙及肛门外括约肌深部、浅部间肌间隙沟通者60处,占92.3%,C区向上通过肛提肌内侧间隙与A区沟通者5处,占7.7%,C区感染灶通过外括约肌和/或耻骨直肠肌累及B区者14例。结论使用全部肛门肌肉和肛周间隙作为界标,可以为外科医生做出一个更精确的肛周感染的定位,指导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9.
复杂性肛瘘具有多个瘘管和外口,其术后复发率高达20%~40%,术中遗漏瘘管和隐匿性脓肿是其高复发率的主要原因[1],所以,术前明确二级瘘管的走向以及脓肿的位置对于制定正确的手术方案,避免复发具有重要意义。MRI以其多方位成像及具有较高软组织分辨率的优势已经广泛应用于肛瘘的诊断,并充分显示其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优势。因此,目前,在全球大多数医疗中心,MRI已经成为诊断肛瘘的金标准[2]。  相似文献   
30.
颈椎病动态MRI扫描揭示椎管狭窄及脊髓受压因素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动态MRI扫描直观地显示屈伸状态下导致椎管狭窄及脊髓受压的动态因素,为临床提供了中立位扫描所不能揭示的致病机制,以后伸位为著。后伸位颈椎功能性受压与颈椎退变阶段及椎管矢径密切相关,当中立位MRI显示黄韧带肥厚,或椎关节僵硬伴发椎管矢径≤10.0mm时,建议行动态MRI扫描。前屈位虽然可以减轻脊髓受压,但持久前屈会促使或加重颈椎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