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了解2017 — 201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乌鲁木齐市5岁以下腹泻住院患儿诺如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  收集2017 — 2019年乌鲁木齐市5岁以下腹泻住院患儿粪便标本和相应临床资料,应用实时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 time RT-PCR)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样本通过RT-PCR扩增、测序和序列分析,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流行病学特征。  结果  腹泻住院患儿粪便标本核酸检测阳性率为25.20%(246/976),不同年份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24,P<0.0001);0.5~1岁年龄组最高(30.61%,101/330),不同年龄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10份样本获得ORF1/ORF2重叠区序列,包括7个基因型,其中GⅡ.4 Sydney[P31]为流行优势株,占59.09%(65/110),其次是GⅡ.3[P12](18.18%,20/110)和GⅡ.2[P16](17.27%,19/110),其他型别包括GⅡ.6[P7](2.72%,3/110)、GⅡ.4 Sydney[P16](0.91%,1/110)、GⅡ.1 [P16](0.91%,1/110)和GⅠ.4[P4](0.91%,1/110)。GⅡ.2[P16]自2017年第二季度出现,在2019年第三季度成为流行优势株。  结论  在新疆地区诺如病毒是引起5岁以下儿童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GⅡ.4 Sydney[P31]、GⅡ.3[P12]和GⅡ.2[P16]是该地区流行的主要基因型。  相似文献   
32.
目的构建弓形虫ROP31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对其编码的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提取弓形虫RH株速殖子总RNA,采用PCR扩增ROP31基因,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pET30a-ROP31。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结合在线程序分析ROP31基因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抗原表位、空间结构等。结果 ROP31基因PCR扩增产物大小约1500bp,与预期一致,构建的重组质粒经双酶切鉴定表明目的基因插入正确。生物信息学分析ROP31基因编码蛋白有多个磷酸化修饰位点,具备多个跨膜区域;二级结构和空间结构分析ROP31蛋白与ROP家族优秀DNA疫苗ROP5、ROP17、ROP18在结构上相似;IEDB在线程序及DNA MAN软件分析ROP31蛋白具备比SAG1更为优秀的线性T、B细胞表位。结论成功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ROP31,生物信息学分析其编码的ROP31蛋白具备优秀的细胞表位,这将为弓形虫ROP31DNA疫苗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美金刚治疗中重度老年性痴呆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52例中重度老年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阿托伐他汀联合美金刚)和美金刚组.在治疗前和治疗24周后分别进行血脂水平、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及全面衰退量表(GDS)的检测和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 联合用药组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美金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治疗前、后的MMSE、ADL及GD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治疗后的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美金刚能有效改善中重度老年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效果优于单独使用美金刚,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4.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病死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1992年欧美ARDS联席会议提出的ARDS诊断标准,回顾性调查1998年5月-2003年4月北京地区8所三级综合性医院ICU中收治的年龄12岁、持续ICU治疗超过24h的ARDS患者。结果 8482例患者中383例发生ARDS(4.5%),其中肺源性97例、肺外源性286例。脓毒症(21.7%)、肺炎(16.2%)、大手术(13.1%)、重症胰腺炎(12.8%)及严重创伤(10.7%)为ARDS最常见的原发病。ARDS总病死率52.0%,以APACHEⅡ评分对病死率进行调整,调整后5年间病死率无显著变化(P=0.085)。多因素分析显示,ARDS死亡危险因素有年龄、基础疾病、多器官功能障碍及住院时间。脓毒性休克(36.2%)与心功能衰竭(20.6%)是ARDS主要死亡原因,仅14.6%患者死于呼吸衰竭。结论 ARDS是北京地区ICU中的常见危重症,死亡率仍较高,且近年来未下降。脓毒性休克与心功能衰竭是ARDS主要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35.
甲型H1N1流感病毒具有很强的嗜肺性[1],重症感染病例可迅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对经典机械通气治疗措施(如保护性通气策略、肺复张等)反应欠佳,表现为顽同性低氧血症,常合并高碳酸血症,部分患者进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36.
呼吸疾病在妊娠期间很常见,但妊娠合并呼吸功能衰竭可导致孕妇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增加,孕母死亡30%是由于呼吸衰竭引起。妊娠母体呼吸发生改变以适应胎儿的氧需增加以及排出胎儿生长发育产生的逐渐增多的二氧化碳。无并发症的孕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carbon dioxide tension,PaCO2 )正常值为28~32 mmHg。本例患者为26岁女性,急诊入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诊断为“宫内孕34+4周,孕1产0,Ⅱ型呼吸衰竭”。通过多科室的协作,及时终止妊娠,采取坐位下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方法,严格控制麻醉平面,经剖宫产手术成功娩出一健康婴儿。尽管在治疗过程中孕妇PaCO2在胎儿娩出前曾高达74 mmHg,胎儿娩出后高达94 mmHg,但通过对患者动脉血气及生命体征的严密监测,辅助呼吸支持结合低浓度氧疗,围术期母亲状况稳定,术后第11天母婴均安全出院。住院期间还对患者进行了系统的检查,不过导致其呼吸衰竭的确切病因仍不清楚。  相似文献   
37.
目的:分析2017至2020年我国诺如病毒流行株GⅡ.4 Sydney[P31]基因型的基因组以及变异情况。方法:利用通用引物初步建立GⅡ组诺如病毒基因组扩增方法,扩增GⅡ.4 Sydney[P31]株基因组,并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基因组测序,对GⅡ.4 Sydney[P31]株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和关键位点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38.
脑钠肽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脑钠肽(BNP)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86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基本病情,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血浆BNP浓度与Murray肺损伤评分(LIS),并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评价BNP浓度与LIS对预测ARDS患者死亡的风险.结果 86例患者确诊后14 d死亡55例,存活31例.与死亡组患者相比,存活组肺动脉高压占的比例(25.8%比72.7%)、静脉使用大剂量去甲肾上腺素的比例(38.7%比94.5%)明显减小,14 d内未行机械通气的时间E(8.63±3.26)d比(0.38±0.02)d]明显延长,血浆BNP浓度[(179.5±84.5)ng/L比(550.8±337.1)ng/L3及LIS[(1.37±0.65)分比(2.29±0.46)分]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BNP浓度与LIS高度相关(r=0.786,P<0.01).将BNP为329.5 ng/L作为截断点,其预测死亡的特异性为96.8%;将LIS为1.875分作为截断点,其预测死亡的敏感性为80.0%.结论 在LVEF正常的ARDS患者中,死亡患者血浆BNP浓度和LIS均较存活患者显著增高,可以使用BNP浓度预测ARDS患者的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39.
应激性心肌病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56岁.因"腹胀,腹痛,停止排气、排便15天,加重1天"于2007年1月15日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就诊.患者于2007年1月1日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停止排气、排便,伴恶心、呕吐1次,呕吐后腹胀无明显缓解.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血清腹腔脂肪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类型及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入院拟诊为冠心病患者118例,根据临床症状、相关诊断标准及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分成急性冠脉综合症(ACS)组37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51例和无冠心病组30例;采用酶联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vaspin浓度,分析血清vaspin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结果:急性冠脉综合症(ACS)组(0.66±0.44)ng/mL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0.86±0.37)ng/mL血清vaspin浓度显著低于无冠心病组(1.27±0.37)ng/mL;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血清vaspin水平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vaspin水平较低,且血清vaspin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病及病变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