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3篇 |
免费 | 8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3篇 |
口腔科学 | 9篇 |
临床医学 | 19篇 |
内科学 | 13篇 |
神经病学 | 15篇 |
特种医学 | 5篇 |
外科学 | 34篇 |
综合类 | 70篇 |
预防医学 | 17篇 |
药学 | 31篇 |
中国医学 | 11篇 |
肿瘤学 | 4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5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18篇 |
2011年 | 18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15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6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目的 探讨颅内软脑膜动静脉瘘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例颅内软脑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治疗方式及预后.结果 本例25岁女性患者以突发神志不清为主要临床表现,头部CT检查示左颞顶叶脑出血,头部DSA检查示左顶叶软脑膜动静脉瘘,系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回流到左侧横窦,未发现畸形血管团和硬脑膜动静脉瘘.经过开颅左颞顶叶血肿清除加软脑膜动静脉瘘断流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能正常生活和工作.头部DSA复查脑膜动静脉瘘已完整断流.结论 颅内软脑膜动静脉瘘是一种颅内罕见血管性疾病,外科断流术和血管内栓塞术是主要的治疗方式.具体的治疗方式应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病变的部位、性质、大小等因素决定,以达到良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222.
目的探讨Cdc42相关蛋白4对闭合素表达的影响及与极性蛋白6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体内实验用单侧输尿管结扎术建立小鼠的。肾脏纤维化模型,根据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纤维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Cdc42相关蛋白4的表达及分布。体外实验用转化生长因子81诱导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转分化。瞬时转染pcDNA4.0/Cdc42相关蛋白4质粒至NRK52E细胞。Westernblot法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免疫沉淀法检测Cdc42相关蛋白4与极性蛋白6的相互作用。结果Cdc42相关蛋白4在纤维化的肾组织中表达上调,主要分布于肾小管上皮细胞。高表达Cdc42相关蛋白4与转化生长因子81刺激后的细胞相关蛋白表达量的改变一致,且均存在Cdc42相关蛋白4与极性蛋白6的相互作用。结论Cdc42相关蛋白4可能通过与极性蛋白6相互作用,调节闭合素的表达,参与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223.
CT定位治疗帕金森氏病张弩,秦力,王怀瓯,程建敏我科自1995年11月至1996年6月,对15例帕金森氏病进行了定向毁损治疗,其中5例采用脑室造影的方法,其余10例则采用了CT定位,均获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1.年龄与性别:本组男11例,... 相似文献
224.
我们首次采用标记和定位抗脑抗体(ABA)抗血清,观察其在听源性癫痫大鼠(GEPRs)不同脑区和神经结构中的分布,结合组织病理学观察,间接定位与导致痫性放电有关的及附着有ABA的特殊脑抗原结构部位(即癫痫抗原,EPI-AG),直接从免疫学角度揭示癲痫(EPI)发病机制.结果显示,抽搐组GEPRs的额顶叶深层皮质、海马回、齿状回、丘脑、小脑颗粒细胞层、丘脑之室管膜及海马之软脑膜抽搐或抽搐预激敏感脑区呈ABA阳性反应.其中又以纤维型星形胶质细胞突及其分枝末端最明显.组织病理学结果也显示ABA阳性脑区中有活跃的纤维型星形胶质细胞.因此,纤维型星形胶质细胞成份,不仅参与EPI免疫发病的主要过程,还可能做为EPI-AG引发EPI免疫反应,从而导致痫性放电甚或临床发作. 相似文献
225.
腮腺肿瘤类型呈多样性,生物学行为也各异,不同类型的肿瘤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手术方式也各不相同。我院口腔科对33例腮腺肿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3例中男15例,女18例;年龄17~65岁。病理类型示良性肿瘤21例,恶性肿瘤12例。1·2治疗方法33例均在全麻下手术。良性肿瘤21例中,解剖面神经腮腺浅叶及肿瘤切除术18例,解剖面神经全腮腺切除术3例。12例恶性肿瘤行解剖面神经全腮腺切除术。所有病例术后均行颅颌绷带加压包扎1周。1·3预后腮腺浅叶切除术18例中,并发涎瘘1例,经口服阿托… 相似文献
226.
227.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tion injury,I/R)包括缺血造成的损伤以及血流恢复后产生的一系列化学物质反应对脑组织的继发性损害,导致原发病灶清除后脑组织功能迟迟不能恢复,甚至加重,而线粒体是此损伤重要的靶目标。本实验通过建立家兔线粒体I/R模型,观察己酮可可碱(pentoxifylline,PTX)对线粒体I/R的保护作用。1材料与方法1.1材料健康家兔30只,♀♂不拘,体重2·0~2·5kg,由温州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己酮可可碱针剂,由Sigma公司提供;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试剂盒、腺苷三磷酸酶(adenosine triphosphat… 相似文献
228.
229.
目的:探讨己酮可可碱(PTX)对外伤性脑梗死(TC I)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择34例TC I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治疗组18例,除常规治疗外,加用PTX 0.2~0.6 g加入500 m 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共用3个疗程;对照组16例仅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用磁共振波谱分析法(M RS)测定梗死区域的代谢物质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 r)含量及乳酸(L ac)聚集情况变化。结果:治疗组生存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χ2=4.25,P<0.05);M RS检测的代谢数据也均明显好于对照组(NAA/L ac为3.27±0.50比1.61±0.28,Cho/L ac为4.53±0.38比1.47±0.19,C r/L ac为3.84±0.36比1.71±0.23),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PTX对TC I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