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9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评价以多烯磷脂酰胆碱为对照组的口服中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疗效.方法 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纳入以多烯磷脂酰胆碱为对照组的口服中药治疗NAFLD的随机对照研究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17个随机对照研究,1 55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口服中药治疗NAFLD的疗效优于多烯磷脂酰胆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RR(95% CI)为1.24[1.18,1.31].结论 口服中药可用于治疗NAFLD.  相似文献   
62.
目的:测定自身免疫病患者的全血环孢素A(CsA)药物浓度,并对可能影响环孢素A血药浓度的代谢酶、转运体和作用靶点的基因多态性等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酶放大免疫测定法检测193例自身免疫病患者环孢素A稳态血药谷浓度(CsA C 0),并检测入组患者的基因型:CYP3A4 20230C>T、CYP3A5 69...  相似文献   
63.
目的:通过门诊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不充分的预测因素分析及模型建立,帮助临床医生预测肠道准备不充分的风险,进而调整用药方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调取2017年1月~2022年5月期间本院门诊内镜中心1533例行结肠镜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面对面问卷调查的形式采集患者的基础信息、饮食情况及药物服用情况,分析肠道准备是否充分的影响因素,建立及验证肠道准备不充分的临床预测模型。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便秘史、合并他汀类药物、长期服用药物数和服用清肠药物剂量是肠道准备是否充分的影响因素(P <0.05)。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受试者肠道准备不充分风险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701 5,约登指数最佳风险评分为7.900分。结论:影响肠道准备是否充分的因素有高血压、便秘史、合并他汀类药物、长期服用药物数和服用清肠药物剂量,预测模型可帮助临床医生识别肠道准备不充分的患者,进而调整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64.
目的 建立一种高灵敏度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分析绝经后妇女血清中包含雌酮(E1)、雌二醇(E2)及其羟基化、甲基化、葡萄糖醛酸结合/硫酸结合(-G/S)等代谢产物的水平。方法 采用叔丁基甲醚液-液萃取法,结合β-葡萄糖醛酸苷酶/芳基硫酸酯酶水解及丹磺酰氯对萃取后的血清样品进行衍生化处理。以同位素标记的雌酮-d4作为内标,采用Waters UPLCⅠ-Class/Xevo TQS液质联用系统测定。以ACQUITY UPLC BEH C18 (2.1 mm×100 mm, 1.7μm)为色谱柱,水/甲醇(含0.05%甲酸和2 mmol/L甲酸铵)为流动相,0.3 mL/min流速梯度洗脱。柱温为50℃,进样量10μL。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模式下扫描,多重反应监测(MRM)下测定,分析时间7 min。结果 各类雌激素定量下限低至1~2 pg/mL,平均加标回收率在90.3%~111.3%之间。绝经后妇女血清各类雌激素总量远高于临床常规雌激素指标E2的水平,并以E1-G/S和16α-羟基雌酮结合型(16OHE1-G/S)水平相对较高。各类雌激素-G/S结合型水...  相似文献   
65.
目的 评估替加环素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是否与浓度有相关性,并确定造成该不良反应发生的浓度阈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2021年4月使用替加环素的患者,记录其用药后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和用药前后纤维蛋白原值及其他临床指标,按设定的标准将患者分为不良反应(ADR)组49例,对照组74例。分析两组患者替加环素的血药浓度值差异,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获得发生ADR的浓度折点。结果 ADR组和对照组年龄、性别、替加环素剂量、疗程等临床特征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替加环素谷浓度(Cmin)、峰浓度(Cmax)和24 h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24 h)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通过ROC曲线得到替加环素导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折点为Cmin=0.775μg·mL-1,AUC0-24 h=28.38μg·h·mL-1。结论 替加环素血药浓度与导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有关。临床在应用替加环素治疗重症感染时,一方面要考虑...  相似文献   
66.
目的 基于群体药动学(PPK)理论建立老年感染患者替加环素PPK模型并进行评价。方法 收集2019年1月1日—2022年8月30日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住院且静脉使用替加环素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药物剂量、给药时间、治疗药物监测采样时间、血药浓度、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白蛋白(ALB)、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尿素氮(BUN)、肌酐(Cr)以及采用Cockcroft-Gault公式计算的肌酐清除率(CrCL)等资料。患者临床给药方案为静脉滴注替加环素50 mg或100 mg,首剂加倍,每12小时给药1次。利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建立PPK模型,并计算药动学参数。最终模型采用拟合优度诊断、自举法(BS)、可视化预测检验法(VPC)进行内部评价,采用拟合优度诊断、VPC和预测检验误差进行外部验证,考察最终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 纳入108例老年患者数据,其中建模组79例患者数据,血药浓度监测点309个;外部验证组29例患者数据,血药浓度监测点87个。患者感染类型主要包括肺部感染、腹腔感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最终PPK模型为二室模型,模型参数清除率(CL)、中央室分布体积(V1)、房室间清除率(Q)、周边室分布体积(V2)的典型值分别为8.85 L·h-1、50.4 L、19.1 L·h-1、202.0 L,BUN对替加环素的CL存在显著影响,模型的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均表现良好,说明最终模型的预测性能稳定可靠。结论 建立的PPK模型为首个针对老年患者的替加环素PPK模型,可为老年患者个性化使用替加环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7.
目的:寻找与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个体差异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从代谢调控角度解释甲氨蝶呤的个体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风湿免疫科接受甲氨蝶呤规范化治疗的成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信息,依据治疗前后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血沉(DAS28-ESR)评分划分成甲氨蝶呤治疗有效组(22例)和无效组(17例)。借助超高效液相-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采集2组患者的血清代谢轮廓谱,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筛选出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个体差异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和代谢通路。结果:有效组和无效组患者接受甲氨蝶呤治疗前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和DAS28-ESR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接受甲氨蝶呤治疗6个月后,有效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和DAS28-ESR评分显著低于无效组。甲氨蝶呤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的血清代谢轮廓谱差异明显,与无效组相比,有效组9个差异代谢物水平下降,包括肉豆蔻酸、棕榈酸、色氨酸和尿苷等;27个代谢物水平上升,包括甘氨胆酸、鞘氨醇-1-磷酸、溶血磷脂酰胆碱和溶血磷脂酰乙醇胺等。这些差异代谢...  相似文献   
68.
目的:评估酶放大免疫分析法(Emit)监测患者全血中万古霉素浓度的质量,建立并改进本单位实验室条件下万古霉素药物浓度监测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标准质控为样本,进行预防性质量控制和室内质量控制研究.对2012年9月至2013年4月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中随行质控样本的测定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做回顾性的质量控制研究,同时建立新的质控规则.结果:Emit法在本单位实验条件下,万古霉素低(L)、中(M)、高(H)三种浓度质控日内差、日间差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6%~2.1%,平均回收率在105.8%~114.3%,符合《中国药典》生物样品监测规定.随行质控L、M、H的RSD分别为0.7%、2.2%和2.5%,适合本单位的质控规则为12S/13S/32S/51s/7tr.结论:Emit法监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准确度,是一种操作简便、可行的测定方法,但是必须做好质量控制,制订规范,确保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69.
目的 研究影响比阿培南临床疗效的主要因素,为临床用药实践提供基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2年3月入住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并进行比阿培南治疗药物监测的患者,根据临床结局将患者分为7 d临床有效组(有效组)和7 d临床无效组(无效组),结合患者药物浓度及相关临床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纳入111例患者,其中有效组69例,无效组42例。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影响临床疗效的因素有:比阿培南谷浓度≥1.95 μg·mL-1[比值比(OR)=8.78,95%置信区间(95% CI):3.29~23.42,P<0.001);白蛋白(ALB)≥31.05 g·L-1(OR=3.77,95% CI:1.29~10.93,P=0.015);初始C反应蛋白(CRP)≤57.6 mg·L-1(OR=4.31,95% CI:1.53~12.15,P=0.006)。结论 比阿培南谷浓度、ALB及初始CRP水平对比阿培南的临床疗效有显著影响,在进行治疗药物监测的同时需密切关注患者的基础病情及感染严重程度,优化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