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2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3篇 |
妇产科学 | 4篇 |
基础医学 | 13篇 |
临床医学 | 51篇 |
内科学 | 6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21篇 |
预防医学 | 23篇 |
药学 | 23篇 |
肿瘤学 | 2篇 |
出版年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4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5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5篇 |
1965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62年 | 4篇 |
196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朱庆义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3,26(10):635-637
在大肠埃希菌中有些菌株能引起小儿和成人腹泻的称为致泻大肠埃希菌 (DDEC)。根据致泻大肠埃希菌的致病特点 ,目前公认的至少有 6类 :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EPEC)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 (EHEC) ;肠产毒素大肠埃希菌 (ETEC) ;肠集聚性大肠埃希菌 (EAggEC)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 (EIEC) ;产志贺样毒素大肠埃希菌 (SLTEC)等[1]。在国内腹泻病原学研究中 ,还不断有新的致泻大肠埃希菌被发现 ,如高毒力岛大肠埃希菌 (HPIEC)等[2 ]。毒力岛也称致病岛 (PAI)是近年来在医学细菌学领域中出现的一个新名词 ,各种病原菌的毒力因子都有一个… 相似文献
92.
本文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自然流产患者组织中溶脲型脲原体(Ureaplasmaurealytlicum,UU),所用引物是按UU尿素酶基因序列设计的,扩增片段为283bp。66例自然流产患者和30例正常人工流产患者作了UU-DNA检测,其阳性率分别为45.5%和13.3%,两者比较P<0.005。关于流产次数与UU感染的关系,自然流产1、2、3、4次患者UU阳性率分别为30.2%、66.7%、83.3%和100%,与对照组比较,自然流产2次以上,P<0.005。结果表明UU感染是引起自然流产的重要因素,并且与流产次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3.
<正> 根据全国16省(市)血红蛋白(Hb)病调查协作组计划,我们于1981年对山西省血红蛋白病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来源与方法1、地区分布:晋北(大同市、忻县)晋中(榆次县)、晋东南(高平县)和晋南(临汾市、万荣县、洪洞县、运城县、芮城县)。2、调查对象:以中小学生为主及少数教师、干部和社员。均系汉族,祖居山西。男3673人,女2844人,合计6517人,对首证者进行家系调查。3、调查方法:采用全国16省(市)血红蛋白病调查协作组统一的方法,以醋酸纤维薄膜pH8.5电泳初筛,发现异常者,作胎儿Hb测定(抗碱法)、异常Hb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94.
<正> RSV是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之一,以往认为RSV的感染多见于2岁以下的儿童,成人发病率的报道甚少。为此,我们于1990年5月,对来我院就诊的100名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进行了支气管肺泡灌洗(BAL),通过灌洗液中RSV—Ag的检测,以进一步了解RSV在成人下呼吸道感染中的发病情况。 相似文献
95.
<正> 1979年度,我们应用醋酸纤维膜血清蛋白电泳、血清Ig测定,对部分原发性肝癌(AFP>500毫微克/毫升者)、肝炎患者、正常人进行了检测。试图用这两种试验检测结果弄清这两种肝病的差异究竟有多大,以衡量其在鉴别诊断上的价值。现将研究结果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96.
用抗淋球菌高效价血清与72株奈瑟氏菌进行对流免疫电泳反应,结果如表一。表一抗淋球菌血清对流免疫电泳反应结果 相似文献
97.
检测大肠杆菌肠毒素的小白鼠肠袢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小鼠肠袢试验的具体方法,并对小鼠肠袢试验的可靠性作了一些研究。本试验设有同体对照,以积液比值≥10作为肠毒素阳性反应的判断标准,经果明确。用标准产毒大肠杆菌和非产毒大肠杆菌,与乳鼠法和家兔法作了对比性实验,结果基本一致。它既可代替乳鼠法检测大肠杆菌耐热性肠毒素(ST),又可代替家兔法检测大肠杆菌不耐热性肠毒素(LT),手续简单。用此法检测了119株从腹泻患儿分离的大肠杆菌的肠毒素,检出产毒大肠杆菌59株,阳性检出率为49.6%。本试验保留了家兔肠袢试验的直接性和可靠性,但更经济、简便,可以满足较大数量的临床病例的检测和研究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98.
<正> 1987年4月18日~5月2日,我们对山西晋城郊区两乡1333名婴幼儿,进行了佝偻病普查工作,现将普查结果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检查对象:山西晋城郊区巴公、水东两乡18村(按东南西北的五个片选择的自然村)的3岁以下全部婴儿共1333人,按全国妇幼卫生示范县小儿佝偻病防治科研协作方案要求于两周内普查完毕,然后选出资料完整,男女各半,符合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原则的婴幼儿1282人进行分析。二、检查方法:先培训,后予调,程序和方法统一后正式开始,体检后当天完成左腕部X线照片及编码尾数为1.5的小儿采血做生化检查。X线机由 相似文献
99.
100.
朱庆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1983,(2)
在大多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发现的类风湿因子(RF),是一些能与IgG-Fc起反应的抗体,其中多数属IgM类,而IgG和IgA的RF效价较低。在RF的常规检测中,使用最广的是用IgG包被的微粒(或细胞)的凝集反应,如Rose-Waaler血凝反应和胶乳微粒凝集反应。前者,致敏的RBC贮存时间短,而且试验样品必须加热灭活补体和用未致敏的绵羊红细胞(SRBC)吸收。后者虽方法比较简单,但有易受pH和离子强度的影响、发生自然凝集和特异性不及血凝法等缺点。为了克服这些不足之处,作者研究了一种新方法,即在福尔马林固定的贮存SRBC上用正常人IgG进行共价包被,用以检测RF,从而使试验血清不须加热灭活或用未包被的SRBC吸收,且具有稳定、特异和操作简单等优点,适合血清IgM-RF的常规测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