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2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73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44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284篇
内科学   227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54篇
外科学   69篇
综合类   445篇
预防医学   9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16篇
中国医学   88篇
肿瘤学   4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81.
目的:介绍笔者5年中运用三种术式治疗后马蹄状肛瘘的体会,旨与同道切蹉提高。方法后马蹄状肛瘘131例,选用拖线引流、半缝合引流及全切开引流三种术式治疗,治疗例数分别为58例、51例、22例。对比观察三组一次手术治愈率、术后创口平均愈合天数,术后2周内疼痛情况及出院后半年以上肛门畸形、失禁的发生率。结果三种术式的一次手术治疗率无差异,P>0.01。拖线引流组与半缝合引流组术后创口愈合天数明显短于全切开组,P<0.01,前二者无差异,P>0.05。术后VRS疼痛评估,拖线引流组与半缝和引流组均明显轻于全切开组,P<0.001,前二组间无差异,P>0.01。出院随访均无严重的肛门失禁,高位马蹄状瘘全切开组肛门畸形达100%,明显高于其余二组,P<0.001。结论三种术式均是治愈后马蹄状肛瘘的有效方法,然以病人角度出发,应提倡无痛、微创的术式,从术后质量分析拖线引流、半缝合引流确是目前治疗后马蹄状肛瘘较好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2.
磷酸二酯酶4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环腺苷酸(cAMP)和环鸟苷酸(cGMP)对于细胞的许多功能有重要作用。磷酸二酯酶(PDEs)催化cAMP和cGMP水解开环分别生成AMP和GMP,这是细胞内降解cAMP和cGMP的唯一途径。PDEs可分为11个家族,其中有8个家族可以水解cAMP,包括能专一性地水解cAMP的PDE家族(如PDE4),和既可水解cAMP又可水解cGMP的PDE家族。PDE4同工酶主要存于在炎症细胞中。PDE4可分为A、B、C、D 4个亚家族,根据其N端的特殊结构,有长、短和超短三种形式。PDE4催化区三维结构的阐明有助于它们功能的研究和相关药物的设计。PDE4通过与其它蛋白如抑制蛋白、A激-酶锚定蛋白(AKAP)以及活化的C激酶1受体(RACK1)等相互作用使cAMP浓度区域化,选择性地调节各种细胞功能。PDE4作为一个治疗靶点,研究其选择性抑制剂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用于治疗由炎症引起的疾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阿尔采末病(AD)、帕金森病(PD)和中风等由潜在的炎症引起神经元受损造成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83.
白血病和淋巴瘤的分类和分型一直是诊断和治疗的关键问题,2000年WHO发表了血液和淋巴组织肿瘤性疾病的新分类,进一步明确分类不能单纯依赖形态学和一些免疫表型,基因变异是其重要的甚至关键性的特征。白血病……  相似文献   
84.
恶性淋巴瘤是血液系统常见恶性肿瘤,现发病率男性1.3 9/10万,女性0.84/10万,WHO于20世纪90年代末委托美国血液病理学会和欧洲病理学家协会52名专家制定了2000年WHO淋巴组织肿瘤新分类方案,认为淋巴瘤的不同类型是一些独立疾病(disease entity),按照淋巴瘤的疾病本质诊断、分类和治疗是当前的主要发展趋势。现已发现许多淋巴瘤类型与某些特异型染色体易位及癌基因表达相关,发挥其产物功……  相似文献   
85.
岳红红  朱平  吴振彪  樊春梅  赵清波  鲍炜 《医学争鸣》2008,29(18):1680-1684
目的:研究CD147,VEGF在单核细胞来源的泡沫细胞中的表达动力学的,探讨CD147,VEGF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以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建立人单核细胞系(U937细胞)分化的泡沫细胞模型,通过油红O特殊染色的形态学鉴定.将U937细胞在不同浓度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0,25,50,100,200 mg/L)条件下培养48 h;在100 mg/L ox-LDL条件下,在培养的不同时间点(0,6,12,24,48 h)分别收集泡沫细胞和培养上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膜表面CD147,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VEGF的表达和RT-PCR检测mRNA表达水平.结果:CD147及VEGF表达出现最高峰时的ox-LDL浓度分别为25 mg/L和50mg/L;与100mg/L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作用6,48 h后,CD147,VEGF表达分别出现最高峰;VEGF mRNA水平出现最高峰时,ox-LDL作用浓度及时间分别为200 mg/L,48 h.CD147mRNA水平出现最高峰时ox-LDL作用浓度及时间分别为25 mg/L,6 h,此后,mRNA水平不变.结论:VEGF及CD147在单核细胞来源的泡沫细胞表达均升高;CD147表达上调早于VEGF,低浓度ox-LDL促进CD147表达,高浓度促进VEGF的表达;U937泡沫细胞中VEGF的mRNA水平与ox-LDL的作用浓度及时间成正相关,泡沫细胞中CD147的mRNA与ox-LDL的作用浓度及时间无关.  相似文献   
86.
融合蛋白LHRH-PE40与癌细胞表面LHRH受体结合的特性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重组毒素 LHRH- PE40与癌细胞表面 LHRH受体结合的特性。方法 :用放射性配基结合分析的方法测定亲和力和受体容量。结果 :LHRH- PE40与 Hela细胞的亲和力 :Kd=( 0 .36± 0 .1 2 ) nmol,容量 Bmax=( 0 .2 3± 0 .1 5 )μmol· g-1;与 Hep2细胞亲和力 :Kd=( 0 .33±0 .1 1 ) nmol,容量 Bmax=( 0 .46± 0 .1 2 ) μmol· g-1。结论 :重组毒素 LHRH- PE40保留了天然LHRH与其受体结合的高亲和力  相似文献   
87.
高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伴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克隆来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研究,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伴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的克隆来源。报告1例高龄CLL合并MM的病例,结合临床形态学特征,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球蛋白(Ig)基因和T-细胞受体(TCR)γ做标志,分析其恶性细胞的克隆来源。经过骨髓和外周血IgH重排基因的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指纹图谱以及异源双链形成法(HDF)分析发现,尽管CLL细胞和MM细胞的形态学特征不同,分泌IgM和IgA两种不同的免疫球蛋白,但是外周血和骨髓都能够用聚合酶链反应获得同样长度的Ig重链基因的V-D-J基因重排片段,都没有TCRγ基因的重排。SSCP指纹图谱和HDF法分析Ig基因序列特征显示CLL和MM细胞的V-D-J重排片段序列是一致的。说明其CLL和MM来源于同一个B-淋巴系统的祖细胞。  相似文献   
88.
<正> 冷冻治疗眼科疾患,是近代眼科的一项新发展。冷冻治疗除了用于视网膜脱离、白内障摘除以外,已广泛地应用到角膜、巩膜、膜虹、睫状体、眼睑等部位的疾患中,并取得了显著效果。冷冻对眼球组织损害小,如采用适宜的温度、时间、次数,则对某些疾病具有治愈快、方法简便易行、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89.
中期妊娠一般指妊娠12周至28周。此阶段中止妊娠可采用引产方法。中期妊娠引产的方法很多,当前国内较常采用的有下几种: 一、高渗盐水羊水交换:用腰椎穿刺针于腹壁或阴道前穹窿穿刺羊膜腔,见到羊水后,放出羊水150~200毫升,然后注入消毒的20%氯化钠溶液150毫升。此法一般能引起流产,但有少数病例拄射后短时间内可出现高钠血症,因此,对一些心肾功能不全的  相似文献   
90.
桥本脑病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28岁,因甲状腺肿大10余年,行走不稳3年于2005年11月入院。10余年前无诱因出现甲状腺肿大,5年前曾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不规则服用他巴唑,3年前流产后渐出现阵发性行走不稳、头部和双上肢不自主震颤。体格检查甲状腺Ⅲ度肿大、质韧、无压痛、无震颤,左上极闻及血管杂音,心肺腹查无明显异常,右侧轻度中枢性面、舌瘫,头部见静止性震颤,快复轮替运动不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