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0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研究旨在建立检测多供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供体细胞嵌合率(DD-CHM%)的计算模型并简化计算方法。以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STR-PCR结合毛细管电泳的方法,检测移植术后供体细胞嵌合率。结果表明:在混合嵌合状态下,同一个体来源的等位基因的双峰面积和高度是近似的,可以互相替代;对构建的计算模型中各等位基因的峰面积进行赋值,得到的嵌合率准确值和近似值在可接受的计量系统自身误差范围内(5%-20%)是基本没有差异的。结论:在混合嵌合状态下,来自于同一个体的等位基因在STR位点上的非共享峰是可以替代共享峰面积,此设想可以用作于计算多供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嵌合率的检测;在计算位点选择上,受体位点的选择比供体位点选择更为重要,能更加有效的简化计算步骤,并能更准确的得到供体细胞嵌合率的结果。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s)亚群在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中的作用。方法通过三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7例发生aGVHD前后和8例cGVHD治疗前后外周血DC1、DC2变化。结果发生aGVHD时患者DC1、DC2百分数及绝对数均明显低于发生aGVHD前水平,二者相比DC1、DC2百分数及绝对数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VHD(+)组DC1、DC2水平均低于GVHD(-)组,其中DC2百分数和绝对数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GVHD治疗后DC1、DC2百分数和绝对数均较发生aGVHD时有所增加,aGVHD治疗后与发生aGVHD时DC1、DC2百分数和绝对数对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cGVHD患者DC1、DC2百分数与正常健康人外周血DC1、DC2百分数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GVHD患者DC1、DC2百分数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GVHD患者外周血DC1、DC2是减少的,而cGVHD患者外周血DC1、DC2是增加的,尤其以DC2为显著。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CD19-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免疫治疗中, 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评分不同的急性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B-ALL)患者各类细胞因子和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对2018年7月至2020年10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CD19-CAR-T细胞免疫治疗的87例B-ALL患者治疗前后及30名健康对照者的凝血指标,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Fg)进行连续的监测;其中患者的年龄为32(20, 56)岁, 36例(41.4%)为女性。应用流式细胞术监测B-ALL患者治疗前后体内CD19-CAR-T细胞的比例以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2、IL-4和IL-17A表达, 并按照共识标准根据严重程度进行CRS分级。结果 CRS>3级患者PT、APTT 延长, D-二聚体升高, Fg降低(P<0.05)。CRS>3级患者血浆中 IFN-γ、IL-6、IL-10细胞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NS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效果及毒性。方法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 (AML -M1)、慢性髓细胞白血病 (CM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 -RA)患者各 1例 ,供体为其HLA配型完全相合的同胞。供体动员方案 :G -CSF 30 0 μg/ 12h× 5d后分离采集外周血干细胞。所获CD34 + 细胞数分别为 6 .36× 10 6/kg、9.72×10 6/kg、6 .6 2× 10 6/kg ;单个核细胞数 (MNC)分别为 14.0× 10 8/kg、10 .47× 10 8/kg、8.5 8× 10 8/kg ;T细胞总数分别为 8.80× 10 8/kg、7.12× 10 8/kg、5 .6 7× 10 8/kg ;CFU -GM数分别为 16 2个 / 2× 10 5MNC、184个 / 2× 10 5MNC、182个 / 2× 10 5MNC。预处理方案 :Fludarabine:30mg/m2 ·d-1× 6d ,Bu :4mg/kg·d-1× 2d ,ALG :12mg/kg·d-1× 4d ,Ara-C :10 0mg/m2 ·d-1× 3d。单用环胞菌素 (CSA)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移植后未用造血生长因子。结果 患者均能顺利完成预处理方案 ,没有严重并发症出现。移植后 10~ 13d造血重建。未发生急性GVHD。随访10 0~ 16 0d ,血常规、骨髓象均正常 ,1例发生肝脏型慢性GVHD。结论 NST能有效治疗恶性血液病 ,方案相关毒性小 ,适用范围广 ,移植相关并发症少 ,造血重建迅速。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BPC及Hb水平轻微升高,但未达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或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诊断标准的患者JAK2V617F及MPLW515L的表达情况与某些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在早期骨髓增殖性疾病(MP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方法,检测30例BPC或Hb值偏高的早期MPD疑似患者JAK2V617F和MPLW515L/K基因表达,并定期随访其病情进展.结果 30例患者中有14例(46.7%)存在JAK2V617F突变,且此14例患者中有5例(35.7%)曾有血栓史;30例患者中无一例存在MPLW515L表达;有效随访22例,JAK2V617F阳性12例,阴性10例,12例阳性患者经过6至24个月后均发展为典型的MPD,而10例阴性患者只有2例发展成MPD.结论 JAK2V617F阳性表达有可能作为诊断早期MPD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6.
目的 利用免疫荧光组化方法对CMV.PP65抗原进行监测,探讨无关供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CMV的感染率,危险因素和治疗情况.方法 以37例无关供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为研究对象,移植14d后每周采集受者的抗凝血标本直到移植后3个月,之后每隔1~3个月采集一次受者的血标本直到移植后3年,3年后仍有CMV再次感染者继续采集患者标本,并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1、在2~50个月的随访期内,CMV首次检出的中位时间在50d,CMV病毒血症发生率59.46%(22/37).严重GVHD患者和无严重GVHD患者CMV感染率无明显差异;2、CMV病毒血症患者对早期抗病毒治疗有效,CMV疾病发生率很低.结论 无关供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长期坚持CMV监测非常必要,有助于指导CMV病毒感染的治疗和预后评价.  相似文献   
47.
为了探究供体细胞嵌合率 (DC)的动态定量检测在确定供体淋巴细胞回输 (DLI)时机和预测DLI疗效中的作用 ,应用复合扩增荧光标记STR PCR结合毛细管电泳方法 ,对 6例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复发或移植物被排斥并接受DLI治疗的白血病患者 ,进行了DC的动态定量检测。结果发现 ,复发或排斥发生时 6位患者DC均出现大幅度下降 ,介于 2 7.3% - 85 .7% ,4位患者从DC下降 (<90 % )到出现临床复发或排斥的中位时间为2 6天 ,提示DC进行性下降的患者为复发或排斥的高危患者 ,可早期实施DLI干预治疗。 2例患者出现治疗反应 ,治疗有效患者在DLI后短期内出现DC回升 ,供体细胞占优势 ,并转化为稳定的完全供体细胞嵌合状态 (FDC) ,临床上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表现。无效患者DLI后DC均无稳定回升现象 ,并对 3例DLI无效患者进行了第二次DLI治疗。结论 :嵌合体检测可指导DLI的实施时机 ,预测DLI的临床疗效 ,而且对首次DLI治疗无效的患者的后继强化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8.
本研究旨在探讨人类非典型HLA抗原E(HLA-E)对同胞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影响。以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行HLA同胞全相合HSCT患者119例为研究对象,采用PCR和测序方法检测供、受体HLA-E基因多态性。结果表明,HLA-E*0101/0101纯合型占20.17%,HLA-E*0103/0103纯合型占27.73%,HLA-E*0101/0103杂合型占52.10%;HLA-E*0101/0101纯合子组CMV感染15例,CMV感染率为62.50%;HLA-E*0103/0103纯合子组CMV感染16例,CMV感染率为48.48%;HLA-E*0101/0103杂合子组CMV感染20例,CMV感染率为32.25%。含HLA-E*0103基因组与HLA-E*0101/0101纯合子组患者CMV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5),与CMV疾病的发生率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074)。结论:HLA-E基因多态性对同胞全相合移植后CMV感染和疾病的发生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5-氮杂胞苷处理对骨髓瘤细胞系RPMI 8226和XG-7细胞中XAF1基因表达的影响及体外抗骨髓瘤作用的机制.方法 采用逆转录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骨髓瘤细胞系RPMI 8226和XG-7细胞中XAF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XAFI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状态.采用0~5 μmoL/L 5-氮杂胞苷处理骨髓瘤细胞株.采用CCK-8比色法检测5-氮杂胞苷处理对骨髓瘤细胞增殖抑制作用.采用Annexin V/7-AAD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XG-7细胞不表达XAF1 mRNA及蛋白,RPMI 8226细胞表达XAF1 mRNA转录本1和2.XG-7和RPMI 8226细胞XAFl基因启动子CpG岛均存在过甲基化.XG-7和RPMI 8226细胞经2.5μmol/L 5-氮杂胞苷处理72 h后仅表达XAF1 mRNA转录本1并表达XAF1蛋白,并且XAF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程度降低.5-氮杂胞苷抗骨髓瘤作用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5-氮杂胞苷处理RPMI 8226和XG-7细胞48 h的IC50值分别为2.4 μmol/L和2.6 μmol/L.结论 骨髓瘤细胞中抑癌基因XAFI表达缺失或表达异常与XAF1基凶启动子CpG岛过甲基化有关.5-氮杂胞苷处理可以诱导XAF1 mRNA及蛋白表达.5-氮杂胞苷在临床上能达到的药物浓度下具有抗骨髓瘤作用,其作用机制是诱导骨髓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0.
目的 评价中性粒细胞输注治疗血液病严重粒细胞缺乏症的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9例严重粒细胞缺乏症合并感染者接受粒细胞输注的病例资料.结果 8例感染得到控制,1例治疗失败而死亡,无1例出现粒细胞输注的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中性粒细胞输注治疗用于粒细胞缺乏的血液病患者,具有一定疗效,且供受者均耐受良好,其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