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0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比较不同预处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早期树突状细胞(DCs)亚群重建情况,以及移植物中CD34^+细胞是否影响移植后早期DCs亚群重建。方法:采用三色流式细胞仪动态检测不同预处理移植后早期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DC1、DC2水平。结果:移植后早期清髓性移植患者体内DCs亚群数量非常低,常规移植组移植后14天与半相合移植组相比,DC1、DC2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清髓性移植组(NST)DC1、DC2高于清髓性移植组,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0天和60天,所有组DC1、DC2略有波动,但是幅度不大。以输入的CD34^+细胞数平均分为三组,三组患者DC1、DC2移植后14、30和60天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T后患者早期DCs重建较清髓性干细胞移植患者早,而常规移植和半相合移植早期DCs重建较慢,二者无差别。移植物中的CD34^+细胞不影响移植后早期DCs亚群重建。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移植物非去T细胞的无关供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患者巨细胞病毒(CMV)激活与供受体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和HLA-Cw基因的相关性.方法 以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48例行无关供体HSCT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PCR-SSP和PCR-SSOP方法 检测供受体KIR基因单体型和HLA-Cw位点,免疫组化监测这些患者移植后CMV感染情况.结果 供受体HLA-Cw相合33例,不合15例,CMV激活率分别为48.5%和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9,P=0.2375),供受体均属于HLA-C1组的有37例,均属于HLA-C2组11例,CMV激活率分别为64.9%和1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13,P<0.0001).供体为KIR单体型A的移植有26例,供体为KIR单体型B的移植有22例,CMV激活率分别为57.7%和50.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P=0.5941).供体激活性KIR基因小于、等于受体的激活性KIR基因的有34例,CMV激活率为70.6%,供体激活性KIR基因大于受体激活性KIR基因的有14例,CMV激活率为14.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4,P=0.0004).结论 在无关供体HSCT中受体和供体不同激活性KIR的数量和HLA-Cw位点差异可能与CMV激活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3.
目的 评价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 (allo BM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予 13例恶性血液病患者非亲缘allo BMT ,预处理方案髓系白血病为改良BUCY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和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CNS L)的髓系白血病以全身照射 (TBI) +环磷酰胺 (CTX)为主的化疗。 13例均采用骁悉 (MMF)、CSA加短程MTX联合方案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结果 均较顺利完全预处理及移植治疗。移植后 17d(中位时间 )造血重建。GVHD发生率急性Ⅰ~Ⅲ度 38% ,Ⅲ~Ⅳ度 15 %。随访 2~ 30个月 ,荧光标记STR PCR定量检测 ,75 %患者供体细胞嵌合率(DM) >90 %。 12例非复发状况移植 ,至今存活 9例 ,无白血病生存率 (LFS) 75 %。移植相关死亡率30 %。结论 非亲缘allo BMT能有效地治疗或根治恶性血液病。  相似文献   
24.
25.
目的研究急、慢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胸腺近输出功能,评价白血病化疗后T细胞免疫状态。方法通过real-time PCR检测56例急、慢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外周血T细胞受体重排删除环(TREC)含量,同时检测50例正常健康人TREC水平以确定正常值范围。结果正常人TREC含量为3351.06±3711.12拷贝/105细胞,并且正常人TREC含量与年龄呈负相关。37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TREC含量为307.87±433.26拷贝/105细胞;19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TREC含量为314.23±868.63拷贝/105细胞。结论正常人外周血TREC含量与年龄呈相关。急、慢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TREC含量均远远低于正常人水平(P<0.001),但两组患者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急、慢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胸腺近输出功能低下,T细胞免疫缺陷。  相似文献   
26.
目的 研究JAK2V617F突变在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CMPD)中的发生率和突变类型,并对突变转录本水平进行定量分析.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08年5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CMPD患者采用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ARMS)PCR方法检测JAK2V617F的发生率及其突变类型;采用毛细管电泳方法定量分析JAK2V617F突变转录本水平.结果 123例CMPD患者共检出90例JAK2V617F阳性,其中35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中JAK2V617F阳性率100%,85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中JAK2V617F阳性率62.4%,低于PV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例慢性骨髓纤维化(IMF)患者中JAK2V617F阳性率66.7%.90例JAK2V617F突变患者中共检出纯合突变35例,其中PV患者17例(17/35),占48.6%,ET患者17例(17/85),占20.0%,低于PV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F患者1例;毛细管电泳定量分析显示,纯合型突变患者JAK2V617F突变转录本水平较杂合型突变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杂合型PV患者JAK2V617F突变转录本水平高于杂和型ET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3例患者进行了染色体检查,6例有核型异常,但未发现特异性染色体改变.结论 ARMS-PCR可作为JAK2V617F突变较准确的检测方法,结合毛细管电泳可用于此突变的定量分析以及临床CMPD的诊断.  相似文献   
27.
为了探索人GM—CSF受体((3M—CSFR)β亚单位胞质城对配体诱导的内在化的影响,通过PCR扩增技术,构建了β亚单位胞质域缺失突变子1441,1582,1726,2354和Sma,然后将野生型或突变型β亚单位和GM—CSFRα亚单位cDNA共转染入COS-7细胞,并对转染细胞的配体结合与受体内在化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表达GM—CSFRα的COS细胞仅能以低亲和力方式与配体结合,其内在化水平仅为结合配体的7%,而GM—CSFRα/β共表达的COS细胞则能以高亲和力方式与配体结合,内在化水平迭37%,为前者的5倍,提示离水平的内在化需要高亲和结合力的功能受体存在;β亚单位胞质城对内在化有正或负调节作用,缺失β亚单位C末端122个氨基酸可使内在化受抑,而缺失该122个氨基酸上游的300个氨基酸区城,则可使内在化水平显著提高,提示这些区域含有调节内在化过程的序列。有效的配体内在化可被丝氨酸/苏氨酸/苏氨酸激酶抑制剂H-7和星形孢菌素抑制,但不被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木黄酮和制表菌素所抑制,提示酪氨激本科磷酸化并不涉及GM-CSF受体诱导的内在化。  相似文献   
28.
目的构建小鼠白介素-10(mIL-10)重组腺病毒真核表达载体,为其体外表达及动物体内试验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pORF5-mIL-10质粒为模板通过PCR方法扩增回收mIL-10,将其定向连接到腺病毒载体pSGCMV中,构建pSGCMV-mIL10质粒。此质粒与5型腺病毒质粒pBGHE3通过Lipofectamine 2000共转染至293细胞,经同源重组产生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Ad5-mIL-10。纯化后Ad5-mIL-10在293细胞大量扩增并通过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测定其滴度。结果扩增所得mIL-10经酶切鉴定、PCR扩增、DNA测序均证实为小鼠白介素-10,重组腺病毒Ad5-mIL-10经PCR鉴定正确,滴度达2.5×1010pfu/ml。结论成功构建了Ad5-mIL-10重组腺病毒载体系统,为研究IL-10在临床移植中的免疫学作用及基因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亚群在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中的作用。方法:通过三色流式细胞仪检测8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病人治疗前后外周血DC1、DC2变化。结果: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病人DC1、DC2明显增高,而治疗好转后DC1、DC2又显著降低。结论:DC1、DC2在cGVHD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0.
近年来,脐带血移植(CBT)治疗血液系统良、恶性疾病取得较大进展,无关供体脐带血已成为造血干细胞的重要来源。但由于脐血中有核细胞数量少,CBT多数HLA不全相合,增加了植入失败及移植物被排斥的可能。临床需要一种敏感可靠的方法检测移植后供体细胞嵌合状态,以早期判断植入与排斥。我们2002年4月对1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Ⅱ)患儿实施HLA不全相合的CBT,并应用复合扩增荧光标记STR-PCR结合毛细管电泳的方法,首次定量检测了CBT后供体细胞嵌合率(DC),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