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5篇 |
免费 | 46篇 |
国内免费 | 14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9篇 |
临床医学 | 9篇 |
内科学 | 20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综合类 | 28篇 |
预防医学 | 184篇 |
药学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16篇 |
2009年 | 20篇 |
2008年 | 23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13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研究江苏省阜宁地区自然人群中18~45岁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型中和抗体及DNA的分布。方法 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江苏省阜宁地区共招募1 494名18~45岁女性,采集宫颈脱落细胞进行HPV DNA检测,采集血清并通过假病毒中和试验检测抗HPV16、18型中和抗体,采用SPSS 21.0软件分析不同年龄段HPV DNA阳性率及HPV中和抗体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1 494名女性中HPV16型 DNA阳性28例(1.9%)、中和抗体阳性188例(12.6%);HPV18型 DNA阳性15例(1.0%)、中和抗体阳性60例(4.0%)。HPV16、18型 DNA和中和抗体阳性率在各年龄段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6.7%的研究对象已感染过HPV16和/或18型。结论 江苏省阜宁地区自然人群中18~45岁女性大多数未感染过HPV16、18型,是HPV16、18型疫苗应用的目标人群。 相似文献
82.
Ⅱ/Ⅲ期无缝设计是将独立的Ⅱ期和Ⅲ期临床试验整合为一个连续的、分阶段的适应性临床试验设计。相较于传统的独立Ⅱ期和Ⅲ期临床试验,无缝设计在加速药物或疫苗上市、提高临床试验效率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目前该设计在抗肿瘤药物研究领域的应用上日益成熟,也逐渐扩展到疫苗的临床试验中,包括九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等。本文旨在阐述Ⅱ/Ⅲ期无缝设计的概念,并以九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的Ⅱ/Ⅲ期无缝设计的临床试验为例,阐述实施Ⅱ/Ⅲ期无缝设计时需注意的细节和潜在的挑战,以期为我国在优化疫苗临床试验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IgM抗体检测对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者的诊断价值,并与核酸检测和中和试验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采用EV71 IgM抗体酶免检测试剂盒(EV71 -IgM试剂)、EV71核酸检测试剂盒(EV71-PCR试剂)和中和试验方法,检测115例EV71感染者的EV71 RNA、中和抗体和IgM抗体的水平,并进行比较性研究分析.结果 对115例EV71感染者,EV71 -IgM试剂对患者首份血清的检出率为80.9% (93/115,95% CI:72.5~87.6),对228份健康儿童血清,EV71 -IgM试剂的检出率为2.6%.同时,对病发1~2d采集的54份血清检出率为70.4%(38/54),显示了较好的早期诊断价值.EV71-PCR试剂对患者咽拭子标本的检出率为82.6%(95/115,95% CI:74.4-89.0),与EV71-IgM试剂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EV71-IgM试剂与EV71-PCR试剂具有很好的互补性,两种方法联合使用可提高检测灵敏度约10个百分点达到92.2%.结论 EV71 -IgM试剂具有良好的早期诊断价值,与EV71-PCR试剂联用可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84.
甲型H1N1流感疫苗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国产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的临床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按照随机、对照、盲法的原则,选择老年(60岁以上)组、少年(12~17岁)组和少儿(3~11岁)组各220人,按1:1比例随机接种15、30μg甲型H1N1流感疫苗;成年(18~60岁)组330人,按1:1:1比例随机接种15、30μg甲型H1N1流感疫苗和安慰剂对照.比较两种剂量疫苗免后总体不良反应率、全身和局部不良反应率、HI抗体阳转率、HI抗体(≥1:40者)保护率、免后HI抗体GMT和免后HI抗体GMT 较免前平均增长倍数.结果:免后21 d,各剂量组征集性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81%(107/990),均以1级不良反应为主,未观察到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安全性观察期内未观察到其它异常反应、偶合反应和任何有临床意义的严重不良事件.30、15μg的HI抗体阳转率分别为87.24%、84.45%,差异无显著性,均显著高于安慰剂对照组的HI抗体阳转率;HI抗体(≥1:40者)保护率分别为87.94%和85.61%,差异无显著性,均显著高于安慰剂对照组的HI抗体保护率;免后HI抗体GMT 30μg组高于15μg组,15μg组高于安慰剂对照组,且差异均有显著性,其中12~17岁组和>60岁组免后抗体GMT水平30μg组均高于15μg组,且差异均有显著性;30、15μg两个剂量组间免后HI抗体GMT 较免前平均增长倍数差异无显著性,与安慰剂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此国产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85.
COVID-19疫情流行形势依旧严峻,对于疫苗的普及接种刻不容缓。肺结核是中国高发的慢性传染病,由于病发肺部,肺结核患者合并感染COVID-19之后病情更重,治疗效果差。而目前对于肺结核患者接种COVID-19疫苗的保护效力、免疫原性及安全性仍知之甚少,也缺乏相应的循证医学证据。本文回顾了肺结核的发病机制与流行病学,探讨了肺结核患者体内的免疫状态,对目前国内外已有的对肺结核患者疫苗接种的提议进行了总结,同时结合其他特殊人群已有的疫苗接种的临床研究进行分析,探讨了COVID-19疫情下肺结核病人的疫苗接种策略和开展以肺结核患者为目标人群的COVID-19疫苗临床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6.
87.
人群接种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纯化疫苗后的安全性和血清学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纯化疫苗(Vero细胞)在人群中接种的安全性和免疫性,为确定2针基础免疫程序及进行市场推广的可行性论证提供依据。方法对每位接种者进行临床观察和血清学检测,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T)检测特异性IgG抗体,用空斑减少中和试验(PRNT)检测中和抗体。结果全身及局部总反应率分别为3.66%和1.83%,均为轻度反应,且基本于接种后3d内消退。2针基础免疫前后双份血清81份,用IFAT和PRNT检测免前抗体均为阴性,免后抗体阳转率分别为95.06%、Ⅰ型90.12%、Ⅱ型91.35%。结论该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88.
为了解江苏省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在宿主动物与人群的分布及其毒力基因携带状况,对铜山、东台、太仓、丰县、沭阳、东海6个监测点的监测资料进行分析。上述6个监测点总人口为6 788 122,居民自来水饮用率以苏南的太仓市最高达100%,其次为苏中的东台市为96.15%,苏北4个点为41%~81%。6个监测点动物密度(指每百人所拥有的动物)除苏南的太仓明显较低为7.5外,其余5个监测点均较高。腹泻病发病仍以6~8月份为高,占全年发病的57.02%。苍蝇密度3个重点监测点平均分别为0.39、1.01、12.71;苏北的铜山县明显为高。 相似文献
89.
目的 了解江苏省2012-2014年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A16)流行毒株基因型概况。方法 收集江苏省2012-2014年儿童手足口病标本并送样,进行病毒分离培养获取相应毒株,用CA16特异性引物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进行VP1区基因片段扩增和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序列进行分析,并与CA16参比株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并构建基因进化树。结果 分离得到82株CA16毒株,测序结果显示全部属于基因亚型B1,VP1基因分析显示其中9株毒株序列的基因亚型为B1a,另外73株毒株序列的基因亚型为B1b。CA16分离株VP1区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7.8%~100.0%和97.5%~100.0%;与CA16国际标准株G10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75.2%~78.2%和90.5%~91.9%。结论 江苏省2012-2014年分离获得CA16毒株属于基因亚型B1,以B1a和B1b两个分支共同进化和流行,其中又以B1b为优势亚型。 相似文献
90.
目的评价10μg/剂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HepB-SC)用于2~15岁健康人群接种的安全性。方法将1 716例2~15岁的健康人群按照1∶1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857例)和对照组(859例)分别接种10μg/剂、5μg/剂HepB-SC。接种后对受试者进行安全性观察和随访。结果接种HepB-SC后28d内,试验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7.30%、25.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8种全身不良反应症状发生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的7种局部不良反应症状中,仅疼痛和硬结的发生率试验组高于对照组(疼痛,8.98%∶6.05%;硬结,8.98%∶5.70%,P0.05),但出现的硬结和疼痛症状主要为无需处理的1级反应。两组受试者均未发生严重/危及生命的不良反应或出现过敏反应。结论 2~15岁人群接种10μg/剂HepB-SC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