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8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虚拟肝脏手术规划应用于肝切除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虚拟肝脏手术规划对肝切除术的指导价值.方法 基于患者螺旋cT断层图像,应用自主研发的虚拟肝脏手术规划系统软件Liv 1.0对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142例肝肿瘤患者进行虚拟肝脏手术规划,将虚拟手术规划结果与手术中所见进行对比.结果 (1)重建的142例三维可视化肝脏效果满意,清晰显示肝肿瘤的大小、位置、数目及其与肝内管道的空间毗邻关系,并可从任意角度观察,与术中所见匹配良好.(2)通过虚拟肝脏手术规划,可显示肝切除过程中需切除或保留的肝内管道,计算出余肝组织可能出现缺血和淤血的范围;通过反复的手术模拟,改变手术切除界限,优化手术方案.其中29例经CT图像判断无法切除而应用该系统进行手术规划后完整切除肿瘤,92例经虚拟手术后优化了手术方案.(3)127例肝癌患者虚拟肝脏手术规划所测预切除肝脏体积为(477±223)ml,实际切除肝脏体积为(451±209)ml,误差率为6.1%,两者间呈正相关(R=0.922,P<0.01).结论 应用软件Liv 1.0进行肝脏三维重建及虚拟肝脏手术规划可以为复杂的肝切除术提供重要的术前参考,有利于提高手术预见性和安全性,有利于提高复杂性肝切除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2.
用小青龙汤提取散治疗鼻和呼吸道疾病患者20例,男5名,女15名,年龄5~60岁。包括鼻变态反应16例,急性上呼吸道炎2例,急性鼻窦炎和急性鼻炎各1例。其中重症1例,中症11例,轻症8例,全部患者均无并发症。对鼻变态反应的许多现代疗法效果并不肯定。中医对本病常用小青龙汤、麦门冬汤、葛根汤等治疗。在大塚等(1959)所著《汉方临床医典》中特别讲到:“心下有水气,兼有表邪,这种水饮动摇而上升,形成喷嚏频发,鼻涕过多等,严重时流泪、流涎。该病特有的发作,为本方的治证。”  相似文献   
63.
为了解我市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 ,探讨其流行规律 ,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 ,现将 1 989~ 1 998年的狂犬病流行病学资料整理分析 ,报告如下。1 资料来源所有病人均由市 (县 )级以上医疗单位确诊。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由市卫生防疫站提供。人口资料为市公安局人口年报资料。2 结  果疫情趋势 我市 1 989~ 1 998年共发生狂犬病 47例 ,年均发病率 0 .3 7/1 0万。其中 1 990年、1 991年发病人数最多 ,各有 1 2例 ,发病率为 0 .87/1 0万。此后狂犬病疫情在我市呈逐渐下降趋势 ,近 3年无病例发生。具体为 1 989年发病 7例 (0 .5 1 /1 0万 )…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索吗啡与咪达唑仑联合持续静脉泵入用于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危重病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在我院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于2013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危重病患者中随机选出85例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根据镇静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吗啡联合咪达唑仑持续静脉泵入镇静;对照组采用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持续静脉泵入镇静,统计分析两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Ramsay镇静评分.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差异不大,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的25.0%,P<0.05;用药后48h的Ramsay镇静评分,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AECOPD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Ramsay镇静评分、 咪达唑仑用量指标均差于心脏病患者和多发性外伤患者,P<0.05.结论:对ICU危重症患者采用吗啡联合咪达唑仑持续静脉泵入能取得较好的镇静效果,安全性高,利于患者早日撤机,促进患者康复,同时更适用于心脏病、多发性外伤患者.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扩张指数(dIVC)对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病(AECOPD)机械通气患者血流动力学评估的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AECOPD患者68例,采用随机法把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中心静脉压(CVP)对AECOPD机械通气患者进行输液指导,研究组患者给予重症超声测量dIVC评估对AECOPD机械通气患者对进行输液指导。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氧合指数(PaO_2/FIO_2)和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撤机时间、住ICU时间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心率、PaO_2/FIO_2和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率和NT-proBN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aO_2/FIO_2较治疗前上升(P0.05);研究组心率、NT-proBNP水平下降幅度及PaO_2/FIO_2上升幅度均较对照组大(P0.05)。研究组患者撤机时间(9.14±1.79)d和住ICU时间(8.67±2.02)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重新插管率11.8%、病死率0.0%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率2.9%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评估下腔静脉扩张指数来指导AECOPD机械通气患者输液,可以降低患者心率及NTproBNP水平,改善PaO_2/FIO_2,缩短住ICU时间、带呼吸机时间,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6.
目的:评估下腔静脉扩张指数(d IVC)对危重患者心功能改善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2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5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并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在遵循随机数字表分配原则的基础上采用双盲法分为对照组(29例)和研究组(29例),对照组以中心静脉压(CVP)指导液体治疗,研究组以重症超声反复监测d IVC指导液体治疗,围绕心率、氧合指数(PaO2/FIO2)及脑利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行组间和组内对比。结果:组内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心率、PaO2/FIO2及NT-pro BNP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心率低于对照组,PaO2/FIO2水平高于对照组,NT-pro 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 IVC对AECOPD等危重患者的超声治疗更具有指导价值,对维持心率正常、提升PaO2/FIO2水平、降低NT-pro BNP水平均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67.
目的 应用虚拟肝脏手术规划系统测量肝癌肝切除术后剩余肝脏体积,评估剩余肝脏体积比(STELR)在预测术后肝功能损害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11年10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7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利用虚拟肝脏手术规划系统进行虚拟肝切除,测量剩余肝脏体积.应用ROC曲线计算STELR的临界值,利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危险因素对术后肝功能损害的影响.结果 本方法所测预切除肝脏体积为(489±206)ml,实际切除肝脏体积为(459±199)ml,两者呈正相关(r=0.916,P<0.05).经量化指标计算,76例患者中,肝功能损害轻度48例,中度19例,重度9例.ROC曲线截断点对应的STELR为53%,STELR≥53%的患者有3%(2/59)发生重度肝功能损害;STELR< 53%的患者有41% (7/17)发生重度肝功能损害,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85,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STELR与肝切除术后肝功能损害程度相关(F -7.227,8.630,13.809,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表明STELR是重度肝功能损害的独立预测因素(Wald=6.675,P<0.05).结论 STELR可以有效预测肝癌肝切除术后肝功能损害的风险.  相似文献   
68.
基础医学课程教考分离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教考分离在发达国家已是一种普遍的教学制度。本人通过初步的实践,认识到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家利于发挥考试的民向功能;有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69.
肝硬化患者血浆刺激内皮产生一氧化氮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研究肝硬化患者血浆能否刺激血管内皮细胞产生一氧化氮。方法 分别用正常人血浆和肝硬化患者血浆刺激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以硝酸还原酶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NO浓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血管内皮细胞NO(eNOs)mRNA水平。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浆组NO浓度显著高于正常人血浆组(P≤0.01);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血浆处理组eNOS mR-NA水平较正常人血浆组增高,且有时间依赖性,正常人血浆处理样品的各个时间点其RNA水平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浆本身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产生NO。  相似文献   
70.
目的 观察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外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探讨其对门静脉高压症时内脏高动力循环形成的作用。方法 采用原位DNA片断末端标记(TUNEL)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8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静脉和12例正常血管的平滑肌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bax、bcl-2的表达。结果 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静脉平滑肌细胞TUNEL阳性细胞数为(24.3±2.6)%,正常对照组仅为(0.8±0.2)%,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bax与bcl-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2.06±3.20)%和(18.61±2.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外血管平滑肌细胞可产生凋亡,bax和bcl-2蛋白参与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调节,凋亡与增殖失衡导致血管结构重塑,促进门静脉高压症时内脏高动力循环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