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23篇
皮肤病学   6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78篇
预防医学   42篇
药学   23篇
  1篇
中国医学   5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21.
输尿管囊肿2例报道福建省宁德地区第一医院B超室曾诚输尿管囊肿为先天性发育异常,多见于少儿,5岁以下者占60%,两侧者约占10~20%〔1〕。本病既往主要依靠膀胱镜检查获得诊断。本组两例为B超所见,均为成人且为单侧囊肿,故特报道如下:例1患者女,37岁...  相似文献   
222.
食管后血肿1例福建省宁德地区第一医院(355000)曾诚患者,男,78岁,因摔倒后自觉颈部疼痛。伴吞咽困难20多天就诊。体检颈前部增大,外表皮肤未见异常,深压痛(+),无明显波动感,体温正常,血常规正常,出凝血时间正常。临床诊断:颈深部血肿。B超所见...  相似文献   
223.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复合妊娠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法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自2001年1月至2013年12月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后发生宫内宫外复合妊娠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第1例患者因移植后5周宫外妊娠囊破裂行急诊开腹双侧输卵管切除术,术后宫内胚胎继续妊娠至16周,无明显诱因发生流产;第2例患者移植后8周入院,入院即发现宫内胚胎停育,阴式超声发现宫外妊娠囊,行清宫术+腹腔镜双侧输卵管切除术治疗;第3例患者经阴式彩超发现复合妊娠,行腹腔镜下右输卵管切除术,术后宫内妊娠囊继续发育,现至28周。结论:复合妊娠缺乏典型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困难,临床医生应高度警惕复合妊娠发生,并及时采取以手术为主的治疗措施,最大程度保护患者生命、生育能力及宫内胚胎存活。  相似文献   
224.
王晟  郐艳荣  张凯  曾诚  王玲  徐阳 《中国性科学》2017,(10):128-131
目的:研究人卵裂期胚胎玻璃化冷冻复苏后的体外培养时间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1月30日在我中心进行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治疗的患者492个周期。根据胚胎解冻后是否过夜培养分为两组,A组为解冻后过夜培养组,共270个周期;B组为解冻当日移植组,共222个周期。根据过夜培养后胚胎是否生长,将A组继续分为三个亚组,A1组:全部胚胎均生长,共161例;A2组:部分胚胎生长,共89例;A3组:无胚胎生长,共20例。比较各组患者年龄、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胚胎复苏率、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着床率。结果:A组与B组在患者年龄、内膜厚度、胚胎复苏率、移植胚胎个数、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着床率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1、A2、A3三组之间在患者年龄、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及临床妊娠率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A1组的胚胎复苏率(92.99%)显著高于A3组(83.64%)(P<0.05),A1组的胚胎着床率(28.12%)分别显著高于A2组(19.53%)和A3组(13.04%)(P<0.05)。结论:胚胎复苏后是否过夜培养并不影响妊娠结局,但是过夜培养后继续生长的胚胎具有更高的着床率。  相似文献   
225.
本文报道我国少数民族之一的土族、撒拉族各一个点的人体寄生虫感染情况。检查土族552人,其中寄生虫感染者326例,其感染率为59.1%。查见寄生虫11种:蠕虫5种,原虫6种。蛔虫、鞭虫、毛圆线虫、结肠内阿米巴、微小内蜒阿米巴、布氏嗜碘阿米巴、哈氏内阿米巴、贾第虫、人酵母菌和猪带绦虫的感染率依次为51.3%、0.5%、0.7%、11.4%、2%、0.4%0.2%、2%、2.4%和0.2%。12岁以下儿童烧虫感染率为11.3%。检查撒拉族509人,其中寄生虫感者374例,其感染率为73.5%。查见寄生虫11种:蠕虫3种,原虫8种。蛔虫、牛带绦虫结肠内阿米巴、微小内蜒阿米巴、布氏嗜碘阿米巴、哈氏内阿米巴、贾第虫、结肠小袋纤毛虫、人毛滴虫和人酵母菌的感染率依次为43.6%、0.8%、21%、13.8%、4.5%、3.5%、15.9%、0.2%、2%和19.4%。12岁以下儿童的烧虫感染率为6.6%。  相似文献   
226.
按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实施细则的要求,于1989年对该市4个调查点的2085人进行了人体寄生虫感染情况的调查,其总感染率为47.2%。查见11种虫种,其中蠕虫3种,原虫8种,各种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蛔虫40.7%,蛲虫(12岁以下儿童)13%,鞭虫1.8%,溶组织内阿米巴0.05%,结肠内阿米巴1.7%,布氏嗜碘阿米巴0.2%,微小内蜒阿米巴5.4%,哈氏内阿米巴0.1%,贾第虫4.2%,人芽囊原虫0.6%,人毛滴虫0.05%。男、女人群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45.8%和48.5%(χ2=1.5239,P>0.05)。感染1、2、3、4和5种寄生虫者分别占76.8%、19.8%、2.5%、0.7%和0.1%。5-19岁年龄组感染率最高,尤以学生感染为重(χ2=84.4763,P<0.005)。该调查表明,应开展肠道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特别应加强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宣传教育,提高其自我保健意识,以预防感染寄生虫。  相似文献   
227.
湟源县为我省海东地区管辖的农业县之一,是青海省农、牧区之间的过渡地段。该县属高原大陆性气候,日照强,多风干燥,地势复杂,是青藏公路沿线的重镇。按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实施细则的要求,确定日月,大华两乡各1个调查点。共检查1039人,查见寄生虫感染者429例,人群的寄生虫总感染率为41.3%。日月点和大华点人群寄生虫感染率(感染者)分别为45.4%(235/518)和37.0%(193/521)。共查见寄生虫9种,各种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蛔虫29%(301例),蛲虫(12岁以下儿童)38.7%(91例),结肠内阿米巴8.1%(84例),微小内蜒阿米巴4.3%(45例),布氏嗜碘阿米巴2.2%(23例),哈氏内阿米巴0.9%(9例),溶组织内阿米巴0.5%(5例),贾第虫1.7%(18例),人芽囊原虫1.4%(14例)。两个点的调查结果表明,在不同性别、年龄和职业寄生虫感染率间的差别,均具有显著意义(其χ2值依次为8.3876、28.6028和32.48,其P值均<0.05)。  相似文献   
228.
目的 了解青海省人体棘球蚴病(又称包虫病)流行现状,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确定调查点.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人血清中抗包虫IgG抗体,确定感染率;用B超诊断技术行腹部包虫病筛查.结果 共调查6个县10个点5274人,查出包虫病病人95例,检出率为1.80%;检测血清3989人份,男、女感染率分别为12.01%(198/1649)和16.37%(383/2340),女性高于男性(χ2=14.78,P<0.01);包虫病感染率、检出率总体上以藏族[18.54%(446/2405)、2.54%(78/3070)]、牧民[24.97%(239/957)、4.78%(50/1046)]和60~<70岁年龄组[15.81%(34/215)、6.52%(18/276)]较高,地区分布以共和县[24.44%(240/982)、3.95%(41/1037)]和玉树县[20.59%(161/782)、2.99%(32/1070)]较高.结论 青海省包虫病在各调查点均有分布,病情以青南高原和环湖牧区最重.防治工作的重点仍应放在广大牧业区,主要目标人群应针对女性、藏族和牧民.  相似文献   
229.
青海省青南高原棘球蚴病流行状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青海省南部高原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腹地,行政区域包括玉树、果洛、黄南3个藏族自治州的玉树、称多、杂多、治多、昂欠、曲麻莱、玛沁、达日、甘德、班玛、久治、玛多、同仁、尖扎、河南和泽库。这些县大部分海拔在3  相似文献   
230.
颈椎间盘突出类型的术中显微镜下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报告并探讨颈椎椎间盘内容物突破纤维环、后纵韧带甚至硬膜囊的特征.方法 自2000年6月至2005年12月实施显微镜下经椎间隙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272例,共378个椎间隙.观察项目包括:纤维环、后纵韧带以及硬膜囊的完整性,后纵韧带前方和后方的突出物.结果 MRI术前判断:纤维环完整者81个椎间隙,纤维环破裂后纵韧带完整者123个椎间隙,后纵韧带破裂者70个椎间隙,髓核后纵韧带后方游离者48个椎间隙,髓核突入硬膜囊2个椎间隙以及椎闻盘形态正常54个椎间隙.手术发现纤维环破裂及后纵韧带后方游离髓核组织的椎间隙数量明显高于MRI的提示:纤维环完整者38个椎间隙,纤维环破裂后纵韧带完整者163个椎间隙,后纵韧带破裂髓核疝62个椎间隙,后纵韧带后方游离髓核63个椎间隙,硬膜囊下疝2个椎间隙以及椎间盘形态正常者50个椎间隙.结论 术前MRI基本能够准确判断髓核突出的位置、方向、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但术中发现大量纤维环全层破裂、后纵韧带破裂以及"较完整"后纵韧带的背侧游离髓核组织的病例,术前MRI无法进行正确判断,说明MRI对于判断纤维环和后纵韧带的完整性有一定局限性;术中有必要切开后纵韧带进行探查.以上解剖认识以及病理分型,有助于实施前路手术的彻底减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