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5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71.
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对NB4细胞NF-κB、ROS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s2O3)对NB4细胞的生长以及核因子-kB(NF-kB)、活性氧(ROS)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NB4细胞,加入ATRA和不同剂量的As2O3,观察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CD11 b、ROS、NF—kB的变化,DNA片段梯度观察细胞凋亡。结果0.5μmol/L As2O3下调了1μmol/L ATRA诱导的NB4细胞的分化凋亡发生,同时抑制了NF-kB的激活,提高了ROS水平。2μmol/L As2O3联合同浓度ATRA对增殖抑制、诱导凋亡更明显。结论ATRA联合As2O3对NB4细胞具有分化和凋亡的双重效应。  相似文献   
72.
曾庆曙  葛健  金涌  陈纭 《安徽医药》2008,12(9):785-787
目的应用简易的HPLC方法检测血红细胞中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的活性,并研究健康汉族成年人群和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TPMT活性分布。方法以非放射性S-腺苷-L-甲硫氨酸(SAM)为甲基供体,完成6-巯基嘌呤(6-MP)向6-甲基巯基嘌呤(6-MeMP)的甲基化转变。6-MeMP经乙酸苯汞混和物抽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TPMT的活性用37℃时每小时每毫升红细胞生成多少纳摩尔的6-MeMP来表示。结果健康汉族成人和成人ALL患者TPMT活性均呈正态分布,男性和女性相比,TPMT活性没有显著性差异。健康汉族成人与成人ALL患者服用6-MP前TPMT活性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而TPMT*3C杂合子TPMT平均活性低于野生型TPMT基因(TPMT*1)纯合子,差异有显著性。结论TPMT活性在健康汉族成人和成人ALL患者均呈正态分布,TPMT基因型和表型存在相关性,TPMT*3C杂合子平均酶活性低于野生型TPMT基因(TPMT*1)纯合子。在开始6-MP等药物维持治疗前检测TPMT活性对成人ALL患者有益。  相似文献   
73.
背景:许多报道指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目的:体外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细胞增殖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对照观察性实验,于2007-01/10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来源于29例重型及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外周血.方法:取再生障碍件贫血患者骨髓血及外周血,采用percoll上密度梯度离心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含体积分数为0.2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悬浮,将细胞悬液加入尼龙棉柱内,平置于37℃温箱中孵育1 h,用预温至37℃的上述培养液冲洗出非黏附细胞即为T淋巴细胞,洗涤后重悬于培养基中备用.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1×103/孔,1×104/孔加入到植物血凝素刺激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淋巴细胞增殖体系中,以单独培养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淋巴细胞为对照.主要观察指标:MTT还原法测定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淋巴细胞的增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1×104/孔时,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淋巴细胞增殖表达的抑制率为(42.1±11.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1×103/孔时,抑制率为(9.2±3.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抑制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细胞的增殖,且这种抑制作用具有数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74.
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对NB4细胞NF-κB、ROS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摘要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s2O3)对NB4细胞的生长以及核因子-κB(NF-κB)、活性氧(ROS)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NB4细胞,加入ATRA和不同剂量的As2O3,观察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CD11 b、ROS、NF-κB的变化,DNA片段梯度观察细胞凋亡.结果 0.5 μmol/L As2O3下调了1 μmol/L ATRA诱导的NB4细胞的分化凋亡发生,同时抑制了NF-κB的激活,提高了ROS水平.2 μmol/L As2O3联合同浓度ATRA对增殖抑制、诱导凋亡更明显.结论 ATRA联合As2O3对NB4细胞具有分化和凋亡的双重效应.  相似文献   
75.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目的:探讨在体外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至第3代以后的细胞胰蛋白酶消化后用流式细胞仪确定其浓度,按照不同浓度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设为1×108,1×107L-1两组.取肝素抗凝新鲜2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患者外周血10 mL,分离培养T淋巴细胞,以1×109L-1的细胞浓度,100 μL/孔,接种两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上,以单纯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T淋巴细胞作为对照组.通过流式细胞术计算CD3+T细胞CD25(IL-2R)和 CD38细胞的表达率.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1×108L-1浓度组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CD25及CD38的表达呈明显抑制作用(P<0.01),1×107L-1浓度组,无明显变化.结果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抑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细胞的活化,且对这种抑制作用具有数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76.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鼠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抑制再生障碍性贫血T淋巴细胞的活化与增殖,并有支持骨髓造血作用.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鼠存活率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机制.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9-01/04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清洁级雌性BALB/C小鼠40只,8~10周龄,体质量16~18 g,作为受体.清洁级DBA/2小鼠5只,6~10周龄,体质量15~19 g为淋巴细胞供体.方法:取BALB/c小鼠骨髓进行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增殖培养,传至3~5代的细胞用于实验.建立免疫介导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n=15):造模后将1×106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输注到治疗组小鼠体内进行治疗;模型组(n=15):仅造模不进行任何治疗;对照组(n=10):不进行任何干预.主要观察指标:分别于第1,2,3,4周观察各组小鼠的存活率;流式细胞仪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第28天各组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结果:①模型组小鼠3只于第2周内死亡,7只于第3周内死亡,2只于第4周内死亡,28天存活率20%;治疗组小鼠4只于第3周内死亡,28天存活率73%.②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和对照组CD4的表达增高(27.12±4.23)%,(32.18±6.73)%,(38.44±7.88)%,P<0.01];CD8和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均降低[CD8:(34.42±5.13)%,(27.33±5.09)%,(23.31±5.24)%,P<0.01:肿瘤坏死因子α:(47.27±10.1 1),(12.34±5.87),(9.31±3.77)ng/L,P<0.011.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提高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存活率,其治疗机制可能与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及抑制T淋巴细胞分泌的肿瘤坏死因子α有关.  相似文献   
77.
目的:观察急性髓系白血病并感染病人血清CD64、白细胞介素-6(IL-6)、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水平与病原菌分布特征、感染预后的关联性.方法:选取急性髓系白血病并感染病人90例为研究组,同期未合并感染急性髓系白血病病人90例为对照组.统计2组血清CD64、IL-6、PDW水平,研究组病原菌分布特征、不同感染类型、感...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调节性B细胞(Breg)、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滤泡调节性T细胞(Tfr)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初次诊断的30例ITP患者为ITP组,同期选择健康对照组25例,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外周血Breg、Tfh、Tfr细胞的表达水平并统计分析。结果 ITP组患者外周血CD19+B细胞中Breg[(1.93±1.21)%]、IL-10+Breg[(28.64±10.31)%]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CD4+T细胞中Tfh细胞比例高于健康对照组[(12.18±5.26)% vs(6.21±1.78)%],Tfr细胞比例[(1.64±1.01)%]、Tfr/Tfh比值(0.21±0.13)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reg细胞降低,IL-10分泌减少,Tfr/Tfh比值失衡,在ITP发病过程中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70例MM患者中初治组40例,复发组15例,缓解组15例,并设正常健康人对照组2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sIL-2R的表达水平。结果MM患者sIL-2R的表达,复发组(890.1±2228.3)kU/L高于初治组(680.7±101.4)kU/L及缓解组(271.5±87.1)kU/L(F=128.17,P<0.01),缓解组高于对照组(203.1±72.9)kU/L(P<0.05);初治MM患者sIL-2R的表达水平与疗效、临床分期以及β2-微球蛋白(β2-MG)和C反应蛋白(CRP)等部分临床特征密切相关(均P<0.01)。结论监测sIL-2R的表达水平有助于MM的疗效及预后评定。  相似文献   
80.
目的评价CAG方案治疗初治、复发难治、继发性急性白血病(AL)和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210例(185例AL和25例高危MDS)患者实施CAG方案诱导缓解治疗,中位年龄50岁(≥60岁100例)。所有病例均经过一个疗程CAG方案化疗,评估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210例患者中98例(46.7%)达到完全缓解(CR),总有效率(OR)是56.7%。其中初治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40例患者中24例(60.0%)达到CR,OR率是70.0%。42例预后良好核型患者中40例(95.2%)达到CR,OR率是100%;92例预后中间核型患者中73例(79.4%)达到CR,OR率是84.8%。此方案最主要的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结论采用CAG方案治疗初治、复发难治、继发性AL和高危MDS患者,临床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较轻,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未见严重的非造血系统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