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6篇
药学   46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黄鹏  唐川  曾凡波 《中国药师》2022,(5):832-836
摘要:目的:观察人纤维蛋白原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伴凝血障碍的效果。方法:110例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伴凝血障碍患者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入组后均停用抗栓或溶栓药物,给予降颅压、降血压等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给予冻干人纤维蛋白原1~2 g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 mg, ivd, bid。持续治疗14 d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神经缺损程度、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以及遗留残疾程度和不良反应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均较治疗前缩短(P<0.05);美国国立研究院脑卒中评定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分、血清丙二醛(MDA)、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水平等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纤维蛋白原水平等则较治疗前增高(P<0.05)。且除凝血功能指标外,观察组上述其他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未观察到血栓栓塞事件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纤维蛋白原联合依达拉奉可纠正凝血功能紊乱,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减轻神经功能损伤和遗留残疾程度,治疗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伴凝血障碍效果优于人纤维蛋白原治疗。  相似文献   
92.
曾凡波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2):1456-1457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征。方法:对76例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卒中后继发癫痫发生率为8.9%,其中早发性癫痫发作者68.42%,晚期发作者占31.57%,位于脑皮质者癫痫发生率17.01%,与其他部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脑卒中后癫痫发生与病程和病变部位有关,早期癫痫发作药物治疗半年后才逐渐停药,晚期发作应长期正规抗癫痫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