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50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4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91篇
综合类   121篇
预防医学   3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8篇
  1篇
中国医学   55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71.
目的 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及不同压缩程度下对脊柱楔形角和后凸角的纠正,为不同压缩程度下最佳术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04年4月至2010年1月治疗的123例OVCF患者,分别采用PVP治疗(60例)和PKP治疗(63例),两组患者基线学数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根据Genant等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压缩椎体分为轻度(A级)、中度(B级)和重度(C级)压缩,评价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楔形角、后凸角的改善情况及两种术式的效果.比较不同压缩等级下两种术式间VAS评分、楔形角、后凸角的改善.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VAS评分均明显改善,楔形角、后凸角均矫正,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术式对VAS评分改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KP对楔形角和后凸角的矫正效果优于PVP,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压缩程度下的患者两种术式间的VAS评分改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级患者两种术式楔形角和后凸角的矫正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级患者中PKP组楔形角和后凸角的矫正均优于P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KP和PVP都能明显缓解OVCFs患者的疼痛,纠正楔形角和后凸角,恢复脊柱全长的生理曲度.但PKP能更好地纠正楔形角和后凸角,尤其是在重度压缩骨折情况下.  相似文献   
472.
目的:研究不同骨水泥分布形态对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中远期临床疗效影响及与伤椎再骨折相关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4月~2020年4月在昆明市中医医院骨伤科行PKP术的OVCF患者共437例。根据骨水泥分布形态进行分组,经两位观察员独立评估分为O型组和H型组,如有争议时,则交由第三观察员进行评估,最终分为O型组(n=248例)和H型组(n=189例)。统计并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后凸Cobb角以及伤椎再骨折发生率。结果:O型组和H型组在术前、术后3个月的ODI评分、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型组在术后第2天ODI评分、VAS评分均显著低于O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obb角在术前、术后2 d、术后3个月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组术后2年伤椎骨折再发生率明显低于O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期临床症状改善、伤椎骨折再发生率H型骨水泥分布形态明显优...  相似文献   
473.
目的 分析开放性喉功能保留手术治疗声门上型喉癌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2005年1月—2010年12月诊疗的61例声门上型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接受喉声门上水平部分切除术(HSPL,45例,73.8%)或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环舌固定术(CHP,16例,26.2%)。比较2种手术方式的患者总生存率(OS)和无病生存率(DFS),观察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61例患者的3、5、10年OS分别为90.0%、74.7%、64.3%;3、5、10年DFS分别为73.5%、63.2%、56.20%。HSPL组患者的3、5、10年OS分别为88.9%、73.3%、59.7%;3、5、10年DFS分别为71.1%、60.0%、53.3%。CHP组患者的3、5、10年OS分别为93.1%、78.8%、78.8%;3、5、10年DFS分别为79.9%、72.6%、65.3%。HSPL组和CHP组的3、5、10年的OS和DF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2例(3.3%),喉肉芽组织1例(1.6%),喉狭窄2例(3.3%),经过抗感染或手术治疗均康复。结论 HSPL和CHP治疗声门上型喉癌,总体远期疗效相似,术后并发症可控。  相似文献   
474.
<正>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作为近10多年来脍炙人口的前沿名词,涉及脑科学、脑医学、神经生物工程、人工智能等诸多领域,实际应用时甚或存在用词泛化之现象[1-3]。其实,脑机接口存在狭义与广义之分,前者主要是基于脑机接口技术层面的定义,即由脑电采集与分析处理系统将大脑之神经电信号转化为对外部设备的控制信号,  相似文献   
475.
林奇综合征是一种错配修复基因缺陷引起的遗传性肿瘤综合征。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且患者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等癌症的终生发病率显著升高。目前林奇综合征的主要防治策略是定期随访监测和手术治疗。近年来, 癌症疫苗技术的发展给林奇综合征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林奇综合征在移码突变中产生的移码肽作为肿瘤特异性新抗原, 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可用于制备癌症疫苗。本文梳理了近年来移码肽新抗原癌症疫苗相关最新进展, 探讨了该技术面临的主要困难与挑战, 以期未来转化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476.
曹鹏 《新医学》2023,(1):55-58
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生、发展机制复杂,除心脏解剖结构外,心脏结构重构、电重构、自主神经系统调节以及钙离子(Ca2+)运转异常均可引起局灶异位放电而引发房颤,或通过一个折返机制触发折返性房颤发生并持续也是导致房颤的重要机制。深入研究发现微RNA(miR)调控信使RNA可以改变有关路径、离子通道蛋白、转运蛋白等的合成和降解,进而影响离子流导致Ca2+运转异常、心脏电重构;影响成纤维细胞导致组织纤维化,引起心脏结构性重构,最终引发房颤。心脏的发育、细胞增殖、引起房颤的折返机制的基质形成等都与miR相关,miR有望成为诊断房颤新的生物标志物和上游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477.
目的:探讨“漂浮法”指导下闭合复位治疗儿童尺桡骨双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尺桡骨双骨折患者143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手法组(69例)和手术组(74例),手法组均基于“漂浮法”进行手法复位,手术组均进行内固定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指导功能康复锻炼。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前臂功能,治疗后第2,4,6,10周桡骨联合评分系统(RUSS)评分及两组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前臂功能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法组在治疗后第2,4,6周时RUSS评分均高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0周内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漂浮法”闭合复位和手术内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双骨折均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手法复位具有操作简单、骨痂生长快、避免手术疤痕及术口感染等优势,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78.
目的 研究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毒的镇痛活性,并对其中的活性单体进行分离、纯化与鉴定。方法 采用热痛、醋酸扭体动物模型检测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蛇毒毒的镇痛作用,通过分子筛、高效液相(HPLC)等纯化手段从银环蛇毒中分离出镇痛单体,然后通过肽谱鉴定,氨基酸测序及序列比对鉴定其结构特征。结果 本研究发现银环蛇粗毒具有显著的镇热痛活性,与生理盐水组相比,热痛阈提高近2℃。与吗啡相比,其镇痛作用持续时间更长,在给药7 h后仍有显著镇痛效果。通过分子筛及高效液相分离,我们发现其镇痛活性成分主要为小分子多肽,其中活性最强的成分是α-bungarotoxinα-bungarotoxin有与银环蛇粗毒类似的热镇痛活性,并且能够显著抑制醋酸导致的急性炎性痛。序列鉴定及结构分析表明α-bungarotoxin是一种含有74个氨基酸,5对二硫键的三指肽能够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 结论 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蛇毒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其中作用于乙酰胆碱受体的三指肽α-bungarotoxin是其最主要的镇痛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479.
目的 探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联合MRI T2加权像髓内高信号(ISI)节段单侧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19年1月收治伴MRI T2加权像髓内ISI的MCSM患者59例,其中26例采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联合MRI T2加权像髓内ISI节段单侧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A组),33例采用单纯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B组)。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及其改善率评价神经功能状态。在颈椎X线片上测量C2~7 Cobb角,计算颈椎整体活动度(ROM)。测量髓内信号改变比值(SCR=ISI区域光密度值/C7 ~ T1正常区域光密度值),定量评估髓内ISI程度,并进一步分析SCR变化值对JOA评分及其改善率的影响。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A组术后JOA评分及其改善率、术后SCR及其变化值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后C2~7 Cobb角、颈椎整体ROM及其保留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SCR变化值显著改变组的JOA评分改善率最高,中度改变组次之,轻度改变组最低,3组间两两相比,JOA评分改善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对于伴MRI T2加权像髓内 ISI的MCSM患者,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联合MRI T2加权像髓内ISI节段单侧侧块螺钉内固定具有较好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尤其在术后髓内ISI的改善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480.
李婧远  邵兵  刘军  邹正  曹鹏 《解剖科学进展》2023,(5):452-454+458
目的 探讨G蛋白信号调节剂14(RGS14)基因对缺氧缺糖再给氧诱导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构建RGS14-siRNA表达载体,转染入大鼠海马神经元内,实验分为对照组(Control)、缺氧缺糖再给氧模型组(Model)、RGS14基因沉默组(RGS14-siRNA)与转染阴性对照组(NC-RGS14)。RT-PCR检测RGS14基因表达,MTT检测细胞活力,TUNEL染色检测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RGS14、p-TAK1、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Model组和NC-RGS14组RGS14基因及蛋白表达明显增加,细胞活力明显下降,p-TAK1、Caspase-3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与Model组相比,RGS14-siRNA组RGS14基因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细胞活力明显增加,p-TAK1、Caspase-3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沉默缺氧缺糖再给氧诱导的大鼠海马神经元RGS14基因可抑制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AK1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