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50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4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91篇
综合类   121篇
预防医学   3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8篇
  1篇
中国医学   55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优化健脾化滞丸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健脾化滞丸中的白术内酯Ⅰ进行定性鉴别;采用L9(33)正交试验设计,以药粉细度、干燥时间、干燥温度为考察因素;以健脾化滞丸中白术内酯Ⅰ的含量、含水量和溶散时限三者的综合得分作为评价指标,优选出健脾化滞丸的最佳制备工艺。结果:以100目的药粉细度、60℃的干燥温度、12 h的干燥时间为最佳制备工艺。结论:所建立的薄层色谱法合理可行,优选的制备工艺稳定,操作简便,有效提高了健脾化滞丸的质量。  相似文献   
22.
嗅神经、嗅球和嗅束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填补国人嗅神经、嗅球和嗅束的形态学资料,为鼻腔项、颅前窝手术提供保护病人嗅觉功能的解剖学依据。材料和方法:正常成人头颅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测嗅神经、嗅球和嗅束。结果:上鼻甲内侧面的嗅丝密度高于鼻中隔上部。上鼻甲外侧列嗅丝数6-12条。硬膜、蛛风膜包囊嗅丝腔项部呈囊状者为10%。嗅球前端距大脑额极19.33mm,嗅球中部、嗅束中部、嗅束后端的内侧缘距大脑眶面内侧缘依次为3.64mm、6.58mm、8.96mm。结论:提供国人嗅神经、嗅球和嗅束的一些解剖学数据,提示鼻腔或经鼻腔至颅前窝入路的手术,应尽量保护上鼻甲内侧面粘膜,应在一定范围内向上轻拉额叶框面,保护嗅球和嗅束。  相似文献   
23.
目的:评价联合迭代重建技术(iDose4)的低剂量兔脑CT灌注成像参数的准确性及图像质量.方法:将60只成年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均分为3组进行CT灌注成像,扫描参数:常规剂量组(RD)为80 kV、100 mAs、FBP,低剂量组(LD)为80 kV、50 mAs、iDose4和层级3),超低剂量组(ULD)为80kV、25mAs、iDose4和层级5.测量各组兔脑的灌注参数值(包括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并计算有效辐射剂量.对3组灌注图像质量进行评估和比较,包括图像噪声、脑实质信噪比(SNR)和图像质量评分.结果:共有54只兔脑CT灌注扫描成功,其中RD组16只,LD组20只,ULD组18只.三组的有效剂量分别为:RD组3.47 mSv,LD组1.53 mSv,ULD组0.75 mSv;与RD组比较,LD组和ULD组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下降55.9%和78.3%.各项灌注参数值(CBF、CBV、MTT和TTP)在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噪声和脑实质SNR在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质量主观评分:ULD组低于R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LD组与RD组,ULD组与L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位观察者对图像质量主观评价结果的一致性中等(Kappa=0.471,P<0.01).结论:通过联合不同层级的迭代重建技术,低剂量和超低剂量兔脑CT灌注成像可获得准确的灌注参数值以及可接受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24.
目的重组东亚钳蝎镇痛抗肿瘤肽(recommbinant analgesic-antitumor peptide,rAGAP)是从东亚钳蝎中提取纯化出的单体,已证明其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文中主要探讨rAGAP对体外培养的人胆管癌(cholangiocarcinoma,CCA)细胞株HuCC-T1的毒性作用,并探讨其抗肿瘤的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rAGAP刺激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检测细胞增长率,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Hoechst荧光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①rAGAP可抑制HuCC-T1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②Hoechst33342染色结果显示rAGAP处理组细胞形态发生改变,见细胞核染色质边集、核固缩;流式细胞术证实rAGAP可诱导HuCC-T1细胞凋亡。③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随着rAGAP浓度的增加,Bcl-2表达下调;Bax表达上调;而Bcl-2/Bax减小。结论 rAGAP可抑制CCA细胞HuCC-T1的生长与迁移,诱导细胞凋亡,其分子机制可能与Bcl-2/Bax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5.
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治疗策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并评估在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时安全、简便和有效的治疗策略。[方法]对16例创伤性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患者于清醒状态及X线透视机监视下先行早期持续闭合颅骨牵引复位。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行X线片和MRI/CT检查及ASIA神经功能评级。持续闭合牵引复位时行动态ASIA神经功能评级及X线透视机监视。损伤至开始牵引复位的间隔平均为31 h(6~52 h)。复位成功后维持颅骨牵引并择期行颈前路或颈前后路联合手术。9例患者于复位成功后再次行MR I扫描。[结果]治疗前MRI显示分别有8例和5例患者存在脱位节段的椎间盘突出和损坏;ASIA神经功能评级分别为:C级7例,D级5例,E级4例。16例患者均闭合复位成功且无一例出现神经功能恶化。复位成功后再次MRI扫描显示:6例脱位节段的椎间盘突出中有2例接近自动回纳,4例仍维持原样;3例脱位节段的椎间盘损坏中有2例维持原样,另1例转变为椎间盘突出。平均牵引重量为19 kg(10~32kg),平均牵引时间为53 min(30~135 min)。[结论]当患者处于清醒及检体合作的状态下通过动态神经功能评级及X线透视机监视,对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行早期持续闭合颅骨牵引复位,择期根据全身及局部状况行颈前路或颈前后路联合手术是一种安全、简便和有效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26.
鼻疗法喷剂对偏头痛大鼠模型5-HT、NO、多巴胺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鼻疗法喷剂对偏头痛大鼠模型5-HT、NO、多巴胺含量的影响,探讨其神经生物学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成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组、鼻疗法喷剂大、中、小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以外的其他5组SD大鼠皮下注射硝酸甘油注射液10 mg/kg进行造模;造模后,阳性药物组每天灌胃天舒胶囊溶液1 ml/100 g;鼻疗法喷剂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每天滴0.1 ml/100 g、0.05ml/100 g、0.025 ml/100 g体质量;正常对照组每天灌胃生理盐水1 ml/100 g体质量,连续4 d。末次给药1 h后,采血测定血中的5-HT、多巴胺含量,取脑测定下丘脑、脑干含量。结果鼻疗法喷剂组特别是大剂量组血清中5-HT与多巴胺含量、下丘脑和脑干中NO含量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鼻疗法喷剂能有效降低血清中5-HT、多巴胺含量,降低下丘脑、脑干的NO含量,是鼻疗法喷剂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7.
1985年9月-2006年5月,笔者在硬膜外麻醉下矫正先天性马蹄内翻足162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62例中男106例,女56例;年龄6~24岁,平均15.3岁;平均病程9.2个月;左下肢64例,右下肢98例.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总结腰椎椎间融合器的临床应用、并发症,并进行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方法 回顾2001至2004年行腰椎融合器置入治疗76例腰椎退行性变患者出现的术中、术后并发症,并进行分析。结果 76例中术中出现的硬脊膜撕裂3例,椎间隙感染1例,神经损伤5例,椎间隙塌陷3例,假体移位压迫神经4例。结论 造成并发症的原因主要有手术适应证选择不当、手术操作不规范、假体置入不融合。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术中联合应用C臂机、规范手术操作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9.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长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长期疗效.方法 随访采用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的82例单节段非特殊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平均随访103个月(84~123 个月).结果 术前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平均为6.5分(5~9 分),下腰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为4.8分(0~8 分),下肢根性痛的VAS为7.2分(4~10分);术后最终随访时JOA评分平均为13.2分(10~14 分),下腰痛的VAS为1.8分(0~10 分),下肢根性痛的VAS为1.2分(0~7 分).手术后JOA评分的改善率为78.8%,椎间盘高度比值为80.2%(Mochida法).最终随访时有7例复发性椎间盘突出.最终的临床优良率为80%(改良Macnab法).结论 手术指征合适,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获得较好的长期疗效;手术前后下肢根性痛的改善优于下腰痛;下腰痛的发生和改变与术后椎间隙高度和节段稳定度、椎间盘退变程度以及腰背肌失效有关.  相似文献   
30.
目的 对伤后6月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VCF)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观察患者症状改善及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对2002年1月至2005年8月间行PVP的17例患者进行随访,手术前后给予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不同骨折时间的VAS变化的差异,了解并发症的发生及患者的主观满意度.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16月;术前VAS平均为7.5分,随访时为3.4分;不同骨折时间VAS改善情况没有明显差异;所有患者无骨水泥渗漏造成的神经压迫等症状;手术的主观满意度良好.结论 选择合适的病例,应用PVP治疗陈旧性VCF疗效满意;MRI对于患者的评估非常重要,术前MRI出现骨髓水肿信号的患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