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70篇
内科学   3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2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9篇
  2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目的总结分析经后路显微内镜行腰椎间盘摘除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要点,探讨经后路显微内镜行腰椎间盘摘除术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总结2004年5月至2008年5月应用MED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69例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结果本组569例患者,据其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心理变化等制定系统、科学的护理措施,在术前、术后出院等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临床护理方案,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结论系统、全面科学的专科护理可以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心理负担,缩短住院天数,提高临床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73.
李伟  曹琳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3):1923-1925
目的比较阿米卡星与卷曲霉素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8年1月到该院治疗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标准化疗方案基础上加用阿米卡星,n=49)和B组(标准化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卷曲霉素,n=49)两组。对两组治疗后痰菌转阴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A组治疗后2、6、10、14、18个月的痰菌转阴率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1.02%(25/49),B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63%(40/49),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1,P=0.042)。结论阿米卡星和卷曲霉素均可用于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治疗,而阿米卡星可显著提高患者痰菌阴转率,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74.
75.
曹琳 《糖尿病新世界》2020,(6):180-181,186
目的分析探究预见性护理对ICU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该次将该院在2018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血糖指标及ICU相关指标。结果①转出ICU时,在FPG、2 hPG、HbAlc方面,观察组均明显要比对照组低(P<0.05);在ICU入住时间方面,观察组的(10.05±1.26)d明显要比对照组的(14.82±1.50)d低(P<0.05)。②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的11.117%,显著要比对照组的26.67%低(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应用于ICU糖尿病患者中,可优化血糖控制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6.
目的 评价TiO2-xNx薄膜托槽的细胞生物相容性,并探讨掺氮含量与薄膜厚度对其生物相容性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L929细胞进行细胞粘附实验、MTT实验和LDH释放实验评价TiO2-xNx薄膜托槽的细胞生物相容性,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L929细胞在薄膜托槽组和对照组托槽表面的粘附和伸展状态均良好;虽然氮含量组和厚度组的细胞相对增殖率与对照组之间均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但所有组别的相对增殖率均在80%以上,随着氮含量的增加细胞相对增殖率降低,随着厚度的增加细胞相对增殖率增加。LDH结果显示随着氮含量的增加LDH活性增加,随着厚度的增加LDH活性降低,所有组别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TiO2-xNx薄膜托槽细胞毒性为0级,掺氮含量和薄膜厚度因素与L929细胞生物相容性有关。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游离髂腹股沟皮瓣移植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对26例接受游离髂腹股沟皮瓣移植术的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进行规范、系统的术后护理,包括一般护理、体位护理、疼痛护理及皮瓣护理。男22例,女4例;年龄18~55岁,中位数36岁。皮肤软组织缺损位于前臂4例,手背部6例,拇、示指指背各1例,胫前部7例,足背部7例。合并骨折2例,合并神经损伤3例。皮肤缺损面积5 cm×6 cm至8 cm×12 cm。观察皮瓣成活、患肢外观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10~15 d,中位数13 d。术后第2天皮瓣表面温度突然下降3℃1例,经对症治疗后皮温恢复正常;术后3 d,皮瓣表面出现水疱、边缘坏死1例,经换药后感染控制。2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中位数12个月;皮瓣均成活,肢体外观恢复,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对于接受游离髂腹股沟皮瓣移植修复手术的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进行规范、系统的术后护理,有利于皮瓣的成活及患肢外观和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高血压伴慢性左心衰竭患者与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肺源性心脏病(cor pulmonale,CP)患者的血浆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的变化及其对治疗评估的价值。方法:以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2010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高血压伴慢性左心衰竭患者36例、COPD伴CP患者34例为研究对象,并同时选择心肺功能正常者30例作为对照组。定量检测治疗前后各组的血浆BNP水平。结果:高血压伴慢性左心衰竭组及COPD伴CP组治疗前血浆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高血压伴慢性左心衰竭组血浆BNP水平高于COPD伴CP组(P0.05);治疗后高血压伴慢性左心衰竭组和COPD伴CP组血浆BN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高血压伴慢性左心衰竭组血浆BNP水平高于COPD伴CP组(P0.05)。结论:BNP可作为CP和慢性左心衰竭的鉴别诊断及治疗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79.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人血清中脂联素(APN)的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并初步探讨其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构建表达质粒pET22b(+)/gAPN,在原核表达系统大肠杆菌中表达并纯化重组脂联素球状区(gAPN)蛋白。用抗APN单克隆抗体MAB10651包被微孔板,10%小牛血清作为封闭液,针对APN不同抗原表位的单克隆抗体MAB1065生物素化后作为标记抗体,联合生物素-亲和素信号放大系统,以gAPN重组蛋白为标准品绘制标准曲线,以准确性、特异性、重复性、回收率试验和方法对比试验评价ELISA方法。检测161例冠心病患者血清APN水平并结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和Gensini积分系统,探讨血清APN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结果:利用基因克隆技术成功构建了pET22b(+)/gAPN质粒,获得了相对分子质量约15 000的重组gAPN蛋白,产量较高(1.57 mg),纯度>90%,并以此为标准品初步建立了检测人血清APN的定量ELISA方法。该法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重复性,灵敏度达150 pg/ml,回收率为91.0%~108.0%,与深圳依诺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口分装的ELISA试剂盒对照比较有良好的相关性(r=0.935,P<0.001)。临床检测表明冠心病组血清APN水平明显低于非冠心病组(P<0.01),且血清APN水平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呈进行性下降趋势。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了一种简便快速检测人血清APN的ELISA方法,对诊断冠心病有临床应用价值,为国内APN诊断试剂盒的研制和开发提供了科学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0.
曹琳  倪琦  陈芳  沈箐原  蒋金全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4):3337-3339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对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影响.方法 以106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患者分为晨峰组(n=58)和非晨峰组(n=48),通过颈动脉超声测量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CA-IMT),比较两组CCA-IMT及颈动脉斑块的差别.结果 晨峰组CCA-IMT显著大于非晨峰组[(1.27±0.12)mm与(0.92±0.33)mm,P<0.05)];晨峰组Ⅱ级及Ⅱ级以上严重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非晨峰组(72.15%与54.21%,P<0.01);CCA-IMT与年龄(r=0.288,P<0.001)、24 h平均收缩压(r=0.368,P<0.001)、晨峰血压(r=0.768,P<0.001)呈正相关.结论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晨峰现象是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