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5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6篇
中国医学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自然界中存在很多高活性的抗真菌天然成分,特别是在樟科和百合科植物中,多数为萜类或酮类结构。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天然抗真菌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2.
条纹拟海牛中提取的四种新活性成分的抗真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从条纹拟海牛中提取的4种羊毛甾烷型三萜皂苷类新化合物的体外抗真菌活性。方法 采用微量液基础释法研究从条纹拟海牛中提取的4种新活性成分对7种临床常见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结果表明它们对7种实验真菌显示了不同的抗菌活性,尤其对白色念珠菌较有较强的抗菌活性,MIC80值为16μg/ml,对热带念珠菌也显示了较强的抗菌活性,MIC80值均为32μg/ml;同时4种化合物对红色毛癣菌,申克孢子丝菌,烟曲霉菌也显示了抗菌活性,其中对红色毛癣菌活性较强。结论:与现有抗真菌药化学结构不同的4种新化合物均具有较强的抗真菌活性。  相似文献   
93.
近年来,临床上白念珠菌耐药现象日趋增多,利用基因芯片来绘制基因表达图谱是目前研究白念珠菌酎药基因最常用的手段.通过基因芯片对菌株在不同药物处理或经不同途径产生耐药表型后大量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可用来寻找耐药相关基因,并阐明其功能,更有助于多基因协同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索不同给药模式下,软坚清脉颗粒(RJQM)对Flila-EGFP转基因斑马鱼(以下简称“斑马鱼”)血管生长的促进作用,为RJQM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VRI)构建斑马鱼血管损伤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RJQM低(0.025 g/L)、中(0.1 g/L)、高(0.4 g/L)剂量组,通过药物治疗、早期干预、提前预防3种不同给药模式,探索RJQM不同药物浓度对斑马鱼血管生长的促进作用。结果 在药物治疗模式下,与模型组比较,RJQM高剂量组能显著促进斑马鱼节间血管(ISVs)的生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早期干预模式下,与模型组比较,RJQM低、中、高剂量组均能显著促进斑马鱼ISVs的生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1)。在提前预防模式下,与模型组比较,RJQM低、中、高剂量组斑马鱼ISVs虽有增多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JQM在药物治疗、早期干预给药模式下,具有显著促进斑马鱼血管生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95.
为了研究高压氧 (hyperbaric oxygen,HBO)暴露对体外培养的大鼠神经元生长的影响以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BB(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BB,PDGF-BB)和阿魏酸钠的保护作用 ,本研究采用原代培养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神经元 ,在5 0 0 k Pa高压氧中暴露 3 0 m in和 60 min,MTT法检测神经元的存活率 ,并观察神经元的形态变化。此外 ,用形态学观察结合图像分析研究 PDGF-BB的促神经元生长作用。结果显示高压氧暴露后 ,神经元存活率明显下降 ,且随暴露时间延长 ,存活率下降越显著 ,神经元形态也出现明显的损伤性改变。预先给予 PDGF-BB可促进神经元胞体和突起的生长 ,使存活率明显提高 ,阿魏酸钠则没有显著影响。上述结果表明过度高压氧暴露能损伤神经细胞 ,降低神经元的存活率 ,PDGF-BB可促进神经元的生长 ,起神经保护作用 ,从而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96.
目的:建立LC-MS/MS法测定比格犬血浆中红景天苷及其代谢物酪醇的浓度,并应用于药动学研究.方法:血浆样品经氯仿、苯酚和异戊醇混合溶剂萃取,Shimadzu Shim-pack Velox PFPP色谱柱(100 mm×2.1 mm,1.8 μm)分离,以水(A相)-含20%乙腈的甲醇溶液(B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  相似文献   
97.
临床药物治疗学是研究药物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传统的理论教学和临床见习之间增加临床病例讨论,可以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对疾病诊断、治疗的讨论分析,训练学生如何正确选择和合理应用药物,为临床药物治疗学实践教学打下基础。在临床病例讨论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因材施教,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培养学生兴趣,并加强师生互动。  相似文献   
98.
目的:观察三唑醇类化合物SL-130的体内外抗真菌活性. 方法: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1997年公布的M27-A方案,实验用菌株包括白念珠菌及非念珠菌致病真菌,用最低抑菌浓度MIC80表示抗真菌活性.此外利用纸片扩散法、时间-杀菌曲线及小鼠的存活率等方法考察SL-130的抗真菌活性.结果:SL-130具有一定的抗真菌活性,体外明显强于氟康唑,体内与氟康唑基本相当.结论:此三唑醇类化合物结构新颖,体内外的抗真菌活性明显,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
目的:设计合成含哌嗪环侧链的叔丁基三唑醇类化合物;并研究其体外抗真菌活性.方法:以一氯频哪酮为起始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含哌嗪环的叔丁基三唑醇类化合物,化合物结构经1HNMR确证为1-(1H-1,2,4-三唑-1-基)-2-叔丁基-3-[(4-取代哌嗪)-1-基]-2-丙醇类化合物;选择白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ATCC76615、新生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ATCC32609、热带念珠菌(Candida tropicalis)、近平滑念珠菌(Candida parapsilosis)、红色毛癣菌(Trichophyton rubrum)、羊毛样小孢子菌(Microsporum lauosum)、紧密着色真菌(Fonsecaea compacta)以及薰烟曲霉菌(Aspergillus fumigatus)8种真菌为实验菌株,按国际标准抗真菌敏感性实验方法测定体外抑菌活性.结果:设计合成了11个新化合物.所有目标化合物对8种真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化合物9对新生隐球菌的活性高于对照药氟康唑和伊曲康唑,化合物8对薰烟曲霉菌的活性高于对照药氟康唑,这两个化合物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0.
目的:研究不同含硫侧链的引入对三唑醇类化合物抗真菌活性的影响。方法:设计合成了15个含硫侧链取代三唑醇类化合物,其中13个为新化合物;选择了8种真菌为实验菌株,进行体外抑菌活性测试。结果:目标化合物对所选菌株均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2对白色念珠菌的MIC80值为2ug/ml,与氟康唑的活性相当;化合物7和10对白色念珠菌的MIC780值为0.5和0.25ug/ml ,分别为氟康唑活性的4倍和8倍。结论:适当的脂水分配系数对该类化合物体外抑菌活性的影响可能大于立体化学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