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5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49篇
基础医学   34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80篇
内科学   42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98篇
综合类   216篇
预防医学   6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86篇
中国医学   83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中药煎剂对强直性脊柱炎(AS)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AS患者9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与对照组46例,2组均采用柳氮磺吡啶加美洛昔康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活血化瘀中药煎剂治疗,观察治疗前后2组血沉、C反应蛋白、血小板、IgA、纤维蛋白原及晨僵情况。结果:①2组的总缓解率分别为93.6%和73.9%(P〈0.05);②治疗后2组晨僵时间、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血小板、IgA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2组之间比较,治疗组晨僵时间、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血小板、IgA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化瘀方案联合西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具有明显优势,且能较快控制炎症指标。  相似文献   
72.
苏敬阳  侯勇  曹斌  韩永台 《河北医药》2011,33(21):3215-3217
目的探讨建立股骨头骨缺损表面积比与股骨头软骨塌陷的相关性的动物模型。方法将中国白兔30只,随机分为骨缺损直径4.0mm(A组)、5.0mm(B组)、6.0mm(C组)3组,每组10只,采用不同直径环钻钻骨建立股骨头软骨下骨缺损及软骨塌陷模型,术后16周进行X—Ray检查,处死后取股骨头行肉眼观察股骨头外形,关节面色泽,光滑度,测量塌陷的深度和范围,组织学观察软骨下骨新骨生成情况及关节软骨是否变性。结果x线观察显示:A组,缺损区骨缺损模糊,很快被新生骨填充;B组,缺损存在,小部分缺损修复;C组,小部分缺损修复,关节软骨可见坏死,股骨头出现塌陷。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A、B组骨缺损区有成骨细胞、成纤维细胞形成。C组软骨均有不同程度的塌陷,骨缺损区为纤维样组织填充,关节软骨增生区可见软骨细胞坏死。结论股骨头骨坏死表面积超过19.0%时,软骨面塌陷的发生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通过临床会诊参与临床治疗的方法和作用。方法:药师参与1例肺结核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的会诊,从针对病情调整抗生素、关注抗结核药、分析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临床药师在临床疾病治疗进程中,对协助医师合理用药发挥了一定作用,提出的会诊意见和建议得到了临床认可。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查房和会诊,对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及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具有极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讨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和小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CD34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53例大肠癌患者的癌组织、正常组织中MRP1和CD34表达进行检测,将结果与临床病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MRP1在大肠癌及正常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9.1%和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029,P<0.01).MRP1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病理特征均无关.CD34在大肠癌及正常组织的表达分别为(35.63±12.23) MVD/HP和(6.12 ±0.97) MVD/H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565,P<0.01).CD34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生长部位均无关,与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肠壁浸润深度均有关(均P<0.05).结论 MRP1和CD34在大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与大肠癌的发生有关;MRP1可能与原发性多药耐药性有关,CD34可能参与了大肠癌的侵袭和转移,联合检测可为大肠癌的诊治和预后评估提供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5.
幽门螺杆菌VacA N端片段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GES-1细胞凋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研究初步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空泡毒素单一毒力决定簇对GES-1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H.pylori的致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将本课题组已构建的pDsRed-Monomer-C1/VacA N端真核表达载体转染至GES-1细胞中,Western blot鉴定VacA蛋白在细胞中的表达;电子显微镜和中性红摄取试验检测GES-1细胞的空泡样变;Hoechst33342染色、Annexin V-FITC凋亡检测试剂盒以及电镜观察细胞凋亡情况,同时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Caspase-9、Caspase-3的活化程度,Rho123检测细胞跨膜电位的变化,ELISA法检测细胞色素C的释放。结果:重组质粒pDsRed-Monomer-C1/VacA转染GES-1细胞24小时后,电镜下可明显观察到空泡样变及核固缩、染色质边聚等凋亡特征,重组质粒组部分细胞发生空泡样变;Hoechst 33342染色后镜下可见明显的核染色质浓缩,Annexin V-FITC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发现重组质粒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aspase-9和Caspase-3活化程度呈时间依赖性增加,分别在12小时和24小时达到峰值;Rho123染色发现线粒体跨膜电位明显降低;重组质粒转染组释放细胞色素C的浓度呈时间依赖性正相关,与空质粒组及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VacA N端片段可诱导GES-1细胞凋亡及空泡样变,VacA蛋白可激活Caspase-9和Caspase-3,且可能主要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GES-1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6.
钝性脾损伤非手术治疗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钝性脾损伤非手术治疗的监测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9月至2008年4月连续收治的95例钝性脾损伤患者中行非手术治疗的82例(86.3%)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5例应用经皮腹腔穿刺置管引流、监测腹腔出血,38例行非术中自体血回输.全部病例随访3周~8个月.结果 82例非手术治疗全部成功,其中Ⅲ~Ⅳ级钝性脾损伤34例、55岁以上者6例、损伤严重度评分≥16分者14例.37例腹腔出血量500 ml,引流腹腔血量30~2400 ml.38例回输自体血量共23 300 ml,平均613 ml.随访除脾介入术后并发脾假性囊肿1例外,无延迟出血、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大多数血流动力学稳定的钝性脾损伤可通过非手术治疗治愈.运用经皮腹腔穿刺置管引流回收并监测腹腔出血及非术中自体血回输技术,可明显提高钝性脾损伤的非手术治疗率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77.
翻修柄假体在高龄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翻修柄假体在高龄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05年5月-2008年5月选用翻修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15例。骨折按Evens分型,Ⅲ型12例,Ⅳ型3例。术中注意保留大小粗隆部位的骨折块,争取将其解剖复位,用钢丝固定,安放翻修柄人工股骨头,翻修柄在股骨髓腔内有足够的长度,以便保持假体的稳定性。结果15例术后均获6-36个月随访,平均18.2个月。住院时间平均14天,术后13例35天完全负重行走,1例因其他内科疾患扶拐行走;术后并发髋关节疼痛1例;术后1年死亡1例,余14例健在。结论翻修柄用于高龄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能增加股骨柄的稳定性,术后恢复快,可早期下地活动,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8.
目的:研究头孢克洛缓释胶囊的药动学及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交叉-自身对照试验设计,20名健康志愿者单剂量(375mg)及多剂量(每日2次,连续5d)口服头孢克洛缓释胶囊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后,以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头孢克洛的浓度,并以BAPP软件求算药动学参数,以方差分析法和双单侧t检验对主要药动学参数及两制剂生物等效性进行判定。结果:受试者单剂量口服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后主要药动学参数:tmax分别为(1.050±0.390)、(1.450±1.120)h,Cmax分别为(4.391±1.146)、(4.331±1.081)μg.mL-1,t1/2分别为(0.835±0.078)、(0.836±0.114)h,AUC0~12分别为(12.696±1.620)、(12.651±2.199)μg.h.mL-1,AUC0~∞分别为(12.699±1.621)、(12.654±2.199)μg.h.mL-1;多剂量口服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后主要药动学参数:Cav分别为(1.353±0.214)、(1.398±0.344)μg.mL-1,AUCss0~τ分别为(16.240±2.567)、(16.780±4.129)μg.h.mL-1。结论: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为生物等效制剂。  相似文献   
79.
<正> 自1998年3月我们收治老年人脑血管病245例,其中18例应用甘露时发生肾功能衰竭(ARF),即甘露醇肾病。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10例,女8例;年龄65~88岁,平均68.5岁。入院前18例患者均无肾病史,肾功能检查Cr、BUN均正常,其中合并高血压8例,糖尿病4例,动脉粥样硬化3例。在治疗原发疾病基础上给予甘露醇治疗(用量 1~2g·kg~(-1)次~(-1),视病情酌情调整剂量,每天 2~4次)。用药18h~11d(平均3.8d)后,发生少尿4例,尿闭2例,肉眼血尿5例。尿常规检  相似文献   
80.
聚甲酚磺醛治疗宫颈炎10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估聚甲酚磺醛对不同程度宫颈炎疗效。方法:宫颈炎轻、中、重度病人100例,年龄35a±s7a。于月经干净后5d,用36%聚甲酚磺醛浓缩液1∶5稀释后,冲洗阴道、宫颈,再用浸有该药液纱布湿敷宫颈糜烂面,留置20~30min,qd,2~3d后阴道深部放入该药栓剂,qod,6次为一个疗程×2。结果:轻、中、重度宫颈炎的有效率分别为100%(40/40),96%(44/46)和79%(11/14)。重度与轻、中度相比,P<0.01和P<0.05。结论:聚甲酚磺醛是治疗宫颈糜烂的有效药物,轻、中度疗效尤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