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9篇
  免费   180篇
  国内免费   71篇
耳鼻咽喉   42篇
儿科学   45篇
妇产科学   20篇
基础医学   112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426篇
内科学   178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43篇
特种医学   9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250篇
综合类   753篇
预防医学   316篇
眼科学   84篇
药学   250篇
  4篇
中国医学   212篇
肿瘤学   83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179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89篇
  2006年   152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153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31.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闭式冲洗治疗原发性腰椎间隙感染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收治的17例原发性腰椎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7例;年龄12-77岁,平均年龄51岁。均为单一间隙感染,感染部位包括L2/32例、L3/45例、L4/58例、L5/S12例。均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中留取病灶组织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病理学检查,术后持续闭式冲洗椎间隙2-3周。结果 17例患者均成功施行手术,术中失血量200-700mL,平均失血量(425±50)mL。病灶组织细菌培养结果:铜绿假单孢菌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粘质沙雷菌1例,余13例均为阴性;病理检查结果符合急慢性炎症表现。术后3周,降钙素原恢复正常,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均明显下降,3个月复查时恢复正常。切口均甲级愈合。术后随访6-42个月(平均28个月),患者腰痛症状明显缓解,无感染复发病例。术后3-12个月(平均6.5个月)植骨均获骨性融合。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闭式冲洗治疗原发性腰椎间隙感染具有病灶清除彻底、固定可靠、操作简便可行、效果满意的特点,可使清除病灶、植骨、固定、冲洗一步到位,避免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32.
超声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的手术机理源于痔血管增生学说,作用就是断流、减积,属于痔精准治疗范畴,随着痔病分期程度的加重,必须配合相关术式方能提高临床疗效,通过对痔动脉治疗术式分析,为推进痔动脉微创手术提供新路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3.
非小细胞肺癌在肺癌的众多病理类型中所占比例最大,对于eGfr基因突变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中,eGfr tKis药物治疗已被推荐为一线治疗,然而,应用一代tKis治疗后迟早会发生耐药,关于耐药的发生机制,主要集中在继发性eGfr突变的发生;激活旁路信号;组织病理学转变;下游信号通路的激活集中上。耐药发生后,可选择应用第二代及第三代tKis药物,或继续原靶向药物联合放疗、化疗,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等进行耐药后的治疗。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红芪多糖(HPS)对糖尿病小鼠肾脏组织α-SMA表达及对肾小管间质损伤的影响。方法将32只2型糖尿病db/db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糖尿病模型组、HPS高剂量组、HPS中剂量组、HPS低剂量组,每组各8只;另择8只db/m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HPS高、中、低剂量组小鼠分别给予HPS400、200、100mg/(kg·d)灌胃干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小鼠以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灌胃。各组小鼠均连续灌胃8周后处死,取肾脏组织作病理检查,比较各组肾脏组织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脏组织α-SMA表达强度,Westernblot法检测α-SMA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5组小鼠肾脏组织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模型组小鼠肾脏组织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最重,除正常对照组外,HPS高剂量组小鼠肾脏组织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最轻。5组小鼠肾脏组织α-SMA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S高剂量组明显低于糖尿病模型组(P<0.05)。5组小鼠肾脏组织α-SM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HPS高、中、低剂量组与糖尿病模型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HPS低剂量组小鼠肾脏组织α-SMA表达水平>HPS中剂量组>HPS高剂量组(均P<0.05)。结论HPS能够抑制2型糖尿病db/db小鼠肾脏组织α-SMA的表达,减轻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犬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室壁运动的影响及其在唤醒冬眠心肌中的意义.方法 结扎犬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心肌梗死模型(30只).按手术日期随机分组,分别在心肌梗死后1、2、4、6周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作为实验组,其中第2周4只,其余每组6只;对每个实验组分别设立心肌梗死对照组(不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每组2只.实验组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8周后开胸利用多巴酚丁胺超声负荷试验结合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标记冬眠心肌,并测定室壁运动记分;对照组在相同时间点同样的方法标记冬眠心肌并测定室壁运动记分.每只犬处死后分别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结果 每个实验组各存活4只,对照组均存活.1、2周实验组较4、6周实验组及对照组梗死区心肌室壁运动记分的变化明显减小(0.03±0.06,0.05 ±0.09,0.23 ±0.08,0.27±0.06,0.32 ±0.05,P<0.05),所有实验组较对照组心肌室壁运动记分的变化明显减小(1.195±0.09,1.25±0.18,1.30±0.18,1.36 ±0.11,1.65 ±0.17,P<0.05),所有实验组较对照组唤醒更多的冬眠心肌(0.27 ±0.12,0.22±0.04,0.31±0.09,0.23±0.03,0.03 ±0.04,P<0.05).1、2周实验组较4、6周实验组及对照组心肌梗死范围明显减小[(20.75±2.63)%,(21.25±2.5)%,(27.25±1.71)%,(27.75±2.22)%,(26.50±0.71)%,(29.00±1.41)%,(27.00±1.41)%,(28.50±0.71)%,P<0.05)].结论 犬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可以明显改善心肌室壁运动,唤醒更多的冬眠心肌,尤其2周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梗死心肌对室壁运动的影响,并可以减少心肌梗死范围.  相似文献   
36.
目的 研究中枢型神经纤维瘤病(神经纤维瘤病2型,NF2)的临床表现与MR影像特征。方法 4例可疑NF2患于临床症状出现或加重后3周至2年内行头颅Gd-DTPA增强前后MRI检查,NF2的MRI诊断得到手术与病理证实。同时,记录了每例患的临床表现。结果 MRI平扫显示,NF2病灶的特征性表现为T1WI上呈低,等信号,而在T2WI上呈高信号,Gd-DTPA增强后,病灶呈明显强化,MRI还证实了4例NF2患均合并脑膜瘤,这些患最常见的症状是进行性耳聋,耳鸣,眩晕,步态不稳。结论 NF2具有恒常的能通过对比增强MR像证实的强化特征,因此,头颅Gd-DTPA增强前后MRI检查应成为诊断MF2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37.
目的调查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中疲劳和睡眠障碍的患病率,研究疲劳和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及相关性。方法采用疲劳严重度量表(FS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363例PD患者的疲劳及睡眠状况进行评价。FSS4界定为疲劳,PSQI≥7界定为睡眠障碍。同时,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及HoehnYahr评价运动障碍及严重程度,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流行病学研究中心编制的抑郁量表(CESD)评价抑郁,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ADAS-Cog)评价认知,36条目简化医疗结局调查问卷(SF-36)评价生活质量。结果 363例PD患者61.7%存在疲劳,55.1%存在睡眠障碍。其中,136例(37.5%)疲劳与睡眠障碍共存,87例(24%)仅存在疲劳,63例(17%)仅存在睡眠障碍。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疲劳组与对照组比较UPDRS第3部分评分、左旋多巴制剂等效剂量(LDE)、CESD分值均显著升高(均P0.001);睡眠障碍组与对照组比较UPDRS第3部分评分、LDE、CESD分值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多参数Logistic回归显示,UPDRS第3部分评分和CESD分值能预测疲劳的发生,而LDE未被引入疲劳预测模型。与之相反,UPDRS第3部分评分、LDE、CESD分值均不能预测睡眠障碍的发生。结论疲劳和睡眠障碍是PD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二者在临床上有所重叠,但危险因素不同,疲劳和睡眠障碍是PD独立的非运动症状。  相似文献   
38.
目的:评价平扫CT值在肾上腺常见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结合肿瘤大小优化选择肾上腺腺瘤与非腺瘤的鉴别阈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肿瘤209例(221个病灶),其中腺瘤137个,非腺瘤84个,分别测量肿瘤的大小及平扫CT值并计算不同CT值阚值鉴别腺瘤与非腺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137个腺瘤平扫CT值-12~59(13.19±12.84)HU,直径0.3~7.3cm,其中包括88个无功能性腺瘤,平扫CT值-12~59(15.04±13.01)HU;醛固酮腺瘤43个,平扫CT值-8~42(10.19±12.26)HU;皮质醇腺瘤6个,平扫CT值-4.6~18(7.58±10.16)HU。84个非腺瘤平扫CT值15~69(38.33±10.08)HU,直径1.5~11.6cm,包括:嗜铬细胞瘤43个,平扫CT值15~69(38.67±11.05)HU;节细胞神经瘤5个,平扫CT值18~39(29.60±8.65)HU;皮质癌28个,平扫CT值26~58(38.96±8.84)HU;转移癌8个,平扫CT值28~54(39.75±8.24)HU;腺瘤和非腺瘤的平均平扫CT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5.281,P=0.000)。使用CT值25HU且肿瘤大小≤4cm作为鉴别腺瘤与非腺瘤的阈值时诊断腺瘤的敏感度73.7%,特异度100%,准确度83.7%,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70%。结论:平扫CT值在肾上腺腺瘤与非腺瘤的鉴别诊断上有重要价值,以平扫CT值≤25且肿瘤大小≤4cm作为腺瘤的诊断标准是比较合适的,特异度高,敏感度及准确度均较高。但在进一步鉴别腺瘤及非腺瘤的组织类型及具体临床诊断中的作用有限,需结合临床其他检测手段及病理结果做出全面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39.
目的:总结11例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标准淋巴结清扫加Studer原位回肠新膀胱重建的经验,评价此术式肿瘤学结果与功能性结果。方法:2008年7月~2011年5月,选择11例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实施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加下腹壁小切口行Studer原位回肠新膀胱重建术,对手术时间、淋巴结数量、围手术期并发症、出血量、输血量、生存率、上尿路形态与功能、控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6.17(5.5~7.5)h,平均出血量为300(0~800)ml,仅1例输血400ml,平均清扫淋巴结数15(5~30)个,无围手术期死亡,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8.19%(2/11)。上尿路检查,提示18.19%(2/11)术后拔出双J管后出现双侧肾盂及输尿管的轻度暂时性扩张,其中1例血肌酐上升。随访15(1~67)个月,1例鳞癌死于广泛转移,91%(10/11)无复发生存。患者日间完全控尿率达到90%(9/10);夜间完全控尿率70%(7/10),小于1块尿垫20%(2/10)。结论:选择适当病例行改良的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标准淋巴结清扫加下腹壁小切口行Studer原位回肠新膀胱重建术取得了满意肿瘤学与功能性结果;Studer原位回肠新膀胱顺向蠕动输入袢能够保护上尿路形态与功能。  相似文献   
40.
目的:总结26例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标准淋巴结清扫加尿流改道术的临床经验,评价此术式肿瘤学结果与功能性结果。方法:2005年8月~2011年5月对26例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实施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标准淋巴结清扫加原位膀胱重建术,包括13例T型原位回肠膀胱、11例Studer原位回肠膀胱与2例乙状结肠原位回肠膀胱,对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量、围手术期并发症、术中出血量、输血量、上尿路形态与功能、术后原位膀胱控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6.24(4~8)h,平均出血量为397(100~800)ml,平均输血量为109(0~800)ml,平均清扫淋巴结数15(5~30)个,1例淋巴结阳性,无围手术期死亡。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6.7%(4/26),其中1例术后血肌酐上升至214.9μmol/L,6天后下降至正常范围;2例新膀胱尿道吻合口漏,经引流治愈;1例输尿管新膀胱吻合口漏行手术修补。随访19.9(1~67)个月,生存率为92.3%(24/26);1例鳞癌死于广泛转移,1例于术后55个月因急性心肌梗塞死亡。原位膀胱重建患者日间完全控尿率达88%(22/25);夜间完全控尿率60%(15/25),小于1块尿垫24%(8/25)。上尿路检查提示19.2%(5/26)术后45天内出现双侧肾盂及输尿管轻度暂时性扩张,其中2例有暂时性血肌酐升高,但均在3个月之内恢复到正常范围。结论: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标准淋巴结清扫加下腹壁小切口行尿流改道术取得了满意的肿瘤学与功能性结果;其长期疗效需要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