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奥美沙坦酯与左旋氨氯地平合用对高血压蛋白尿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奥美沙坦酯与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应用对高血压患者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高血压合并肾脏损害蛋白尿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给予奥美沙坦酯20mg/d和左旋氨氯地平2.5mg/d,B组给予左旋氨氯地平2.5mg/d和氢氯噻嗪12.5mg/d,控制血压及消退蛋白尿,均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24h尿白蛋白总量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A、B两组血压明显下降(P〈0.01),A组下降[(28.1±1.9)/(32.6±3.9)mmHg]与B组下降[(27.8±3.1)/(31.8±1.7)mmH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尿蛋白均下降,但A组下降[(0.79±0.09)g/24h]较B组[(0.41±0.13)g/24h]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奥美沙坦酯与左旋氨氯地平合用能较平稳降低血压,显著减少尿蛋白,有效保护肾脏。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丁咯地尔与氨氯地平对高血压病Ⅰ期脑血管痉挛颅底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对90例Ⅰ期高血压患行彩色三维经颅多普勒(TCD)检测,确定有脑血管痉挛的患,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丁咯地尔15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B组氨氯地平5mg,1次/d;C组丁咯地尔 氨氯地平,用药剂量及给药方法同上,以上三组均联合应用氢氯噻嗪12.5mg,1次/d,10d为1个疗程。每周行TCD检测颅底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每日测血压及24h动态血压,评价血压变化及颅底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丁咯地尔有降压作用,持续时间短,但对扩张脑动脉血管、缓解脑动脉痉挛效果显。氨氯地平降压作用平稳,持续时间长,无反跳现象,与丁咯地尔比较,对24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的降压值及谷峰比率均大于丁咯地尔,扩张脑血管缓解脑动脉痉挛较丁咯地尔弱,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对降压、缓解脑血管痉挛及改善脑动脉的血流量均优于单用药组(P<0.01)。结论丁咯地尔既有降压作用,又有显的缓解脑动脉痉挛,改善脑动脉血流量的作用。氨氯地平降压作用显、持久、平稳;又有扩张脑血管作用,但缓解脑动脉痉挛较丁咯地尔弱,丁咯地尔与氨氯地平联合应用,可达到互相弥补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3.
急性心肌梗死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1(SICAM-1)的变化,探讨其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机制病情监中的意义,方法;用酶联吸附法检测502列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健康者血浆SICAM-1水平。结果 参与了急性心肌梗死地发病过程,并可作为病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24.
刘淑真  晋万强 《山东医药》2001,41(14):64-64
自1999年6月~2000年6月,我们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1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本组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符合下列条件:①按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标准诊断;②近期未用过抗血小板药物或抗凝药物;③颅脑CT或MRI排除颅内出血者;④无出血倾向、近期手术或严重肝肾疾病者。随机分为两组:①观察组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55~72岁。②对照组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55~70岁。 治疗方法:观察组用广东天普生物化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低分子肝素钙0.5ml皮下注射,…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对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 60例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A、B组各30例。试验前测血压、血糖、血脂、肾功能等生化指标,检测CIMT和粥样硬化斑块。A组给予瑞舒伐他汀10mg,每晚1次,贝尼地平4mg,每天1次;B组给予瑞舒伐他汀20mg,每晚1次,贝尼地平4mg,每天1次,控制血压及强化降脂。血压不达标者,加用氢氯噻嗪12.5~25mg,每天1次。治疗6个月后检测CIMT和颈动脉斑块的变化。结果 2组均可降低CIMT和消退颈动脉斑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B组较A组CIMT降低和颈动脉斑块消退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后可显著降低CIMT,并可以明显消退颈动脉斑块。  相似文献   
26.
目的评价瑞舒伐他汀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观察常规剂量、不同的他汀药物对轻中度EH合并冠状动脉硬化的早期干预作用。方法将68例(男40例,女28例)经双源螺旋CT血管造影(DSCTA)检查诊断并经过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10 mg/d,n=34)组和普伐他汀(20 mg/d,n=34)组,1月复查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不达标者剂量加倍,12月后复查DSCTA观察斑块变化。结果治疗12月后两组LDL-C、总胆固醇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瑞舒伐他汀组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前后斑块引起的冠脉狭窄下降幅度为软斑块>纤维斑块>混合斑块>钙化斑块,且瑞舒伐他汀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有效降低胆固醇,能明显逆转冠脉粥样斑块,降低冠脉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原 (AGT)基因 M2 35 T多态性与中国人高血压病合并脑梗塞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性态分析结合 DNA银染技术 ,对 83例正常人 ,83例高血压病无心脑血管合并症患者 ,5 5例高血压病合并脑梗塞患者进行 AGT基因 M2 35 T多态性分析。结果  AGT基因 M2 35 T多态性与中国人高血压病无相关关系 ,但有高血压家族史的脑梗塞患者 AGT基因 TT基因型频率 6 1 .8%和 T等位基因频率 76 .4%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 42 .7%和 6 5 .2 % (P<0 .0 5 ) ,以及高血压病无心脑血管合并症组的 44 .6 %和 6 8.1 % (P<0 .0 5 )。结论 有高血压家族史的 AGT基因 TT基因型携带者易患脑梗塞 ,这种基因型可能是中国人有高血压家族史的脑梗塞发病的重要遗传因素。  相似文献   
28.
通过分析脉搏波形研究硝酸甘油对血管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用无创脉搏波分析方法揭示硝酸甘油(GTN)对不同特性血管的剂量依赖效应。方法 46名志愿者随机给予安慰剂或不同剂量的缓释GTN贴剂(0.1-0.6mg/h),记录桡动脉脉搏波,并与传统的袖带血压计测量结果对照。中心动脉脉搏波通过已验证的转换函数从桡动脉脉搏波实时生成。结果 除了2个最大剂量组的肱动脉收缩压下降外,心率及肱动脉血压没有明显变化。通过脉搏波分析获得的中心动脉收缩压、反射波增压、积分平均压和左室射血分数均有一致的剂量依赖的改变。结论 脉搏波分析比传统袖带血压计有优势,揭示了很低剂量的GTN影响血流动力学的证据,其机制是传输动脉扩张,波反射降低,更大剂量的GTN可进一步引起静脉及阻力小动脉扩张。  相似文献   
29.
收缩期高血压系老年病,主要由动脉硬化引起[1 ].为了理解其病理生理意义、心血管并发症及合乎逻辑的治疗方法,对其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降脂、拉西地平达标降压对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筛选60例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和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给予阿司匹林(拜阿司匹林)0.1 g,1次/d,在此基础上,A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托妥)10 mg,每晚1次,拉西地平(乐息平)4 mg,1次/d口服;B组给予普伐他汀(美百乐镇)20 mg,每晚1次,拉西地平4 mg,1次/d口服。血压不达标者拉西地平加至8 mg,1次/d,再加用氢氯噻嗪12.5~25.0 mg,1次/d。12个月后观察CIMT和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结果 A、B两组均可降低CIMT和消退颈动脉斑块,但A组较B组CIMT降低更明显(P<0.01),颈动脉斑块消退更明显(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瑞舒伐他汀与拉西地平联合应用,可以发挥降压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