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2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147篇
耳鼻咽喉   17篇
儿科学   74篇
妇产科学   27篇
基础医学   134篇
口腔科学   63篇
临床医学   445篇
内科学   205篇
皮肤病学   19篇
神经病学   90篇
特种医学   15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5篇
外科学   571篇
综合类   1034篇
预防医学   396篇
眼科学   20篇
药学   321篇
  3篇
中国医学   272篇
肿瘤学   124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57篇
  2006年   177篇
  2005年   195篇
  2004年   219篇
  2003年   159篇
  2002年   136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162篇
  1999年   141篇
  1998年   137篇
  1997年   157篇
  1996年   177篇
  1995年   114篇
  1994年   116篇
  1993年   83篇
  1992年   88篇
  1991年   95篇
  1990年   75篇
  1989年   65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9篇
  1965年   3篇
  1963年   3篇
  1960年   4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对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分期诊断价值。方法筛选32例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并根据患者症状开始时问将其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血栓组。观察各组血栓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超声弹性图像特点,通过血栓超声弹性图像评分及血栓应变比值半定量评估不同分期血栓的弹性特征。结果急性期血栓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为低回声或等回声声影,超声弹性成像以红色为主;亚急性期血栓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为等回声或稍增强回声声影,超声弹性成像以绿色为主;慢性期血栓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为强回声声影,超声弹性成像以蓝色为主。慢性血栓组及亚急性血栓组超声弹性图像评分及血栓应变比值高于急性血栓组(P〈0.05),慢性血栓组超声弹性图像评分及血栓应变比值高于亚急性血栓组(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对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分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2.
目的总结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8例肥胖阑尾炎病人行LA,回顾性分析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166腹腔镜下顺利完成阑尾切除术,手术时间15~102 min,平均(38.5±16.8)min。中转开腹2例,系阑尾根部化脓穿孔、盲肠后位阑尾且粘连致密。术后切口感染2例,均为中转开腹病人,经多次换药治愈。本组无肠管、输尿管损伤及肠瘘,无死亡病例。住院时间4~21 d,平均5.7 d。有53例获0.5 a以上随访,无肠梗阻等并发症。结论肥胖阑尾炎病人行LA手术野显露清晰、创伤小、切口感染率低。  相似文献   
73.
23例单管型脊髓纵裂的回顾性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单管型脊髓纵裂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方法 对23例单管型脊髓纵裂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临床评分,并检查其胫后神经皮层体感诱发电位(PINCSEP),按临床表现及是否需要手术治疗分组,探讨手术适应证及疗效。结果 7例无临床症状患者随访前后的临床评分及PTNCSEP P40潜伏期无变化;11例非进行性神经功能缺陷患者,无论是否手术,随访前后临床评分及PTNCSEP P40潜伏期亦无变化;5例进行性神经功能缺陷患者,手术后的临床评分及PTNCSEP P40潜伏期明显改善,术中均发现间隔或纤维带等异常结构。结论 对单管型脊髓纵裂应按是否存在进行性神经功能缺陷分类并治疗,对进行性神经功能缺陷的患者应及时手术;无症状或非进行性神经功能缺陷患者不宜手术,应长期观察,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74.
程斌  李勇  王坤正  张开放 《中国骨伤》2003,16(10):593-594
目的研究稳定性脊髓纵裂的临床特征、手术疗效以指导诊断和治疗.方法报告18例稳定性脊髓纵裂诊治情况.根据手术所见、影像学和手术疗效分析其致病机制及治疗要点.结果稳定性脊髓纵裂患者临床症状是脊髓发育不良的结果,11例患者手术后神经功能障碍无改善,非手术7例患者长期随访神经功能障碍无进展.结论稳定性脊髓纵裂患者无需手术,应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75.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botulinum toxin type A (Botox A) injection on hypertrophic scar in rabbit ear model. Methods The hypertrophic scar model was established in 16 Japanese rabbits' ears. These wound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s group T(treated with Botox A, n =48) and group S (not treated, n = 48). The wounds healing times and scar hypertrophy were observed with 8 specimen of normal skin at the rabbit ears as sham group B. HE stain was used to assess the hypertrophic index(HI). The expression of collagen Ⅰ and Ⅲ was tested by western-blot. The cell cycle of fibroblasts was studied by flow cytometry. Results The []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group T than in group S(P < 0.01). The expression of collagen Ⅰ and Ⅲ, as well as the ratio of Ⅰ to Ⅲ, was markedly stronger in group S than in group T(P < 0.01). Compared with group T, more fibroblasts were in G2-M in gToup S and fewer in G0-G1 (P <0.05). Conclusions Local injection of Botox A can inhibite the formation of hypertrophic scar and the activity of fibroblasts in rabbit ear model. It can significantly decrease the expression of collagen Ⅰ and Ⅲ in hypertrophic scar, as well as the ratio of collagen Ⅰ to Ⅲ. It serves as the basis for the treatment of hypertrophic scar with Botox A.  相似文献   
76.
颈椎前路钢板椎间融合器系统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前路手术在颈椎间盘疾病中已广泛应用,手术方法主要为颈前路减压加椎间植骨融合术。但不管是早期的自体骨融合的颈前路手术,还是后来进一步发展的颈前路钢板以及椎间融合器技术,都存在着诸如融合失败率高、植骨块移位、塌陷、螺钉断裂、钢板松动等并发症,造成手术疗效不佳以致于二次手术。自2002年2月-2004年1月采用颈椎间盘摘除、颈椎前路钢板椎间融合器(PCB)系统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后均无前述并发症的发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7.
目的 对比野生型铜绿假单胞菌及LasI和RhlI突变株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大鼠皮肤溃疡创面后生物被膜形成的差异,探讨铜绿假单胞菌LasI及Rhll基凶在活体生物被膜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制备大鼠皮肤溃疡模型,共60个创面,分成3组,前两组分别接种导人绿色荧光蛋白(GFP)质粒的野牛型铜绿假单胞菌及LasI和RhlI突变株铜绿假单胞菌,另一组不接种细菌作为空白对照组.分别于术后1、3 7 10 d切取标本,每个标本分成两等份,分别进行细菌学检测和光学显微镜及荧光显微镜观察二组上皮化及生物被膜形成情况.结果 除了第7天外,在第1、3、10天感染了野牛型铜绿假单胞菌创而组织内细菌数多于LasI及RhlI缺陷组的细菌数.空白对照组细菌数则更少,且野生组上皮化较慢,生物被膜较厚.结论 活体内LasI及RhlI基因缺损的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组织感染能力均低于野生株.  相似文献   
78.
Halo-Vest外固定架的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头环背心(Halo-Vest)固定术治疗创伤引起的颈椎不稳定在临床应用较广,近年来颈椎肿瘤、结核、类风湿也成为Halo-Vest的治疗指征。Halo-Vest固定可有效制动,维持复位,且使用方便。患者可早期下地活动。但随着应用范围和应用病例数的增加,并发症逐渐增多。1996年以来我们应用Halo-Vest术治疗颈部损伤35例,回顾总结该方法的并发症,探讨其预防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79.
目的 合成和筛选nogc66-siRNA干扰片段,克隆神经生长因子-β(NGF-β),构建含nogu66-siRNA和NGF-β双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穿梭质粒.方法 设计针对nogo66的siRNA,插入载体pGenesil-1.1,转染大鼠胶质瘤C6细胞,通过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筛选有效的干扰质粒;培养人MI-Apaca-2细胞,提取总RNA,进行RT-PCR得到人NGF-β基因,插入T-easy载体;将pGenesil-1.1与pAAV-MCS进行重组,得到含U6和CMV双启动子的重组腺相关病毒穿梭质粒pAAV-U6/CMV-EGFP;将nogo66-siRNA和NGF-β分别插入pAAV-U6/CMV-EGFP中,构建含nogo66-siRNA和NGF-β双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穿梭质粒.结果 干扰质粒pGenesil-nogo66-siRNA测序显示干扰序列正确;RT-PCR结果显示转染后各条带相对亮度有差异,转染pGenesil-nogo66-siRNA-1和pGenesil-nogo66-siRNA-2使nogo基因表达降低;Western-blot结果显示转染pGenesil-nogo66-siRNA-1使NOGO蛋白表达下降73%,转染pGenesil-nogo66-siRNA-2使NOGO蛋白表达下降78%,与未转染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质粒T-easy-NGF-β酶切可见3000 bp、736 bp条带,测序显示基因序列正确;酶切pAAV-U6/CMV-EGFP、pAAV-U6-nogo66-siRNA/CMV-EGFP可见4300 bp、800 bp条带,转染细胞后均可见绿色荧光蛋白表达;酶切pAAV-U6/CMV-NGF-β、pAAV-U6-nogo66-siRNA/CMV-NGF-β可见4300 bp、736 bp条带;质粒pAAV-U6βnogo66-siRNA/CMV-NGF-β测序显示载体中的基因序列止确.结论 成功构建了含有nogo66-siRNA与NGF-β双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穿梭质粒,为深入研究脊髓损伤的修复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80.
目的:将自体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接种到β-TCP/CPPF/PLLA支架上,进行体外复合培养,构建组织工程人工骨,植入兔桡骨大段骨缺损模型中,评估BMSCs/β-TCP/CPPF/PLLA复合体促进成骨的作用。方法:用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BMSCs/β-TCP/CPPF,PLL复合物组(A组)、β-TCP/CPPF/PLLA支架组(B组)、空白对照组(C组)共三组,建立兔桡骨双侧大段骨缺损模型,相应植入自体细胞材料复合物和单纯支架材料,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术后4、8、12、16周处死动物,摄X线片观察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X线检查结果:A组术后2周可见缺损处有散在的、少量的模糊状骨痂生成,术后4周可见明显的骨生成影像,成云雾状,均匀分布在骨缺损区,术后8周整个缺损区均可见到骨痂生成,成骨现象较4周更加明显,部分髓腔已通,术后12~16周,缺损区已完全为新生的骨组织充填,骨髓腔已完全再通,修复区比正常的桡骨较细。B组、C组术后2~16周,虽有不同程度的成骨现象,但没有完全修复骨缺损区,B组较C组修复明显。X线评分结果:A组在各时期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自体BMSCs与β-TCP/CPPF/PLLA复合物移植能修复大节段的骨干缺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