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的诊治。方法:对10例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及治疗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急性感染2例,迟发性感染8例。根据发生感染的时间不同,给予病灶清除、内固定取出、灌注引流术。10例平均随访3.5年(1~5年),疗效优良率为90%。结论:上述3种方法对急性感染和1年以上的迟发性感染行之有效,1年以内的迟发性感染可保留内固定行病灶清除、灌注引流术。  相似文献   
72.
目的比较旋后外旋型Ⅲ、Ⅳ度踝关节骨折采用经腓骨入路与后外侧入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2006年6月~2012年6月收治56例旋后外旋型Ⅲ、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9例经腓骨入路显露,37例经后外侧入路,骨折均行钢板螺钉固定。比较及分析两组手术参数、术后踝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平均22个月(12~48个月)随访,骨折均获骨性愈合。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平均愈合时间:经腓骨入路组为(7.6±1.2)周,后外侧入路组为(6.3±0.7)周,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美国足踝外科关节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经腓骨入路组平均为(81.4±6.5)分,优6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为84.2%;后外侧入路组平均为(92.6±7.3)分,优22例,良13例,可2例,优良率为94.6%。经腓骨入路组3例行走时踝关节有疼痛感。两组术后疗效及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经腓骨入路,选择后外侧入路治疗旋后外旋型Ⅲ、Ⅳ度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周期短,临床疗效更佳,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73.
小儿非外伤性寰枢椎半脱位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小儿非外伤性寰枢椎半脱位的诊治方法。方法分析我院1997-1998年收治15例小寰枢半脱位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例均起病于上颈部感染,给予抗感染治疗和枕颌带治疗和枕颌带牵引治疗均治愈。结论颈部感染是非损伤性寰枢椎半脱位的内因,积极的抗感染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4.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型术与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科2003年9月至2005年12月手术治疗的86例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A组(椎体后凸成型术组)和B组(椎弓根螺钉固定组)。A组30例,B组56例,比较两组术前术后椎体前缘、中线、后缘高度变化,疼痛视觉模糊评分(visual analogue painscale,VAS),手术时间,出血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对椎体高度的恢复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A组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较B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AS A组较B组小(P<0.01)。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型术与椎弓根螺钉系统具有相当的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效果,且经皮椎体后凸成型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等微创优点。  相似文献   
75.
邓明  谢萍  马永刚  周炎  贺斌  陈庆  吴飞  陈忠辉  明江华 《安徽医药》2020,24(12):2410-2414
目的探究酪氨酸激酶受体 A(Trk A)过表达载体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取 SD大鼠海马组织进行提取神经干细胞,采用免疫荧光的方法对神经球进行鉴定,利用 siRNA技术构建 Trk A过表达载体,将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分成三组,空白对照组为未做任何处理的细胞组,阴性对照组是经空白载体的慢病毒转染的细胞组,实验组是由 Trk A的过表达载体构建的慢病毒转染细胞组。逆转录 PCR(RT?PCR)检测 Trk A和神经干细胞分化标志基因 Tuj1,GFAP和 CNPase的表达, CCK?8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率。结果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神经干细胞细胞球 Nestin(红色荧光), Brud染色(绿色荧光)阳性,且占细胞量的 90%以上;荧光双标染色(棕色荧光)显示双染细胞量占总细胞量的 90%以上,明培养的细胞是神经干细胞。慢病毒滴度的检测结果: Trk A过表达慢病毒载体转染滴度为 3×108 TU/mL。RT?PCR结果说表明,空白对照组(1.09±0.09)和阴性对照组(1.11±0.05)的 Trk A的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 Trk A的 mRNA相对表达量(7.12±1.32)要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神经干细胞分化标志基因 Tuj1,GFAP和 CNPase的表达与 Trk A相同。 CCK?8试剂盒检测结果表明,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及实验组的细胞增殖率分别为(87.92±9.21)%、(88.22±9.37)%、(176.01±11.33)%(F=18.082,P<0.05)其中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的细胞增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细胞增殖率要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 Trk A过表达载体可以促进神经元干细胞向,神经元细胞,星型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的分化,并且可以促进神经元干细  相似文献   
76.
背景:骨在体生物力学长期在体测量一直是骨科和医学生物工程学者们关心的课题,应变计在此项测量中的应用被研究多年,但并未解决长期和连续测量问题。通过设计一种新型安装方法测量及分析骨在体生物力学。目的:探讨外固定器固定骨折时轴向加压骨折端髓内、髓外的在体生物力学变化。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外科实验室。材料:健康大耳白兔18只,雌雄不限,体质量3.6~4.2kg。方法:2004-11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该课题研究。取健康大耳白兔18只,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各9只。髓外测量组:采用髓腔外骨皮质粘贴应变计法,根据轴向加压0.5倍和1倍体质量分为髓外测量0.5倍组和髓外测量1倍组;髓内测量组:髓腔内骨水泥包裹应变计法,根据轴向加压0.5和1倍体质量分为髓内测量0.5倍组和髓内测量1倍组。通过定标测得应变电压变化及加压后压力衰减值,各组间进行统计学比较。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定标曲线数据。②两组不同加压后力衰减数据。结果:①髓外测量组加压定标曲线早期变化大,达到稳态后与髓腔内趋势相同,但髓腔外应变值明显大于髓腔内。髓内测量组加压达到稳态时间短,应变绝对值较髓外测量组小。②加压后达到稳态前,髓外测量0.5倍组与髓外测量1倍组相比,衰减速度低,髓内测量0.5倍组与髓内测量1倍组相比同样结果,髓外测量组与髓内测量组相比,髓外测量组下降后有上升趋势,髓内测量组无上升趋势。达到稳态后,髓外测量0.5倍组、髓外测量1倍组均有下降趋势,髓外测量1倍组下降速度快,髓内测量0.5倍组维持一定水平。髓内测量1倍组出现波动。结论:轴向加压时骨折端髓外应变值均显大于髓内,髓内较髓外易达到稳定状态,外固定器治疗骨折时初期加压量以0.5倍体质量为宜。  相似文献   
77.
体外冲击波对动物骨不连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骨不连的治疗一直是骨科一个较难解决的问题,部分骨不连经多次手术治疗仍不能愈合,非手术方法效果都不太理想。体外冲击波治疗骨不连是一种近年在国外兴起的骨不连非手术治疗方法。 目的:应用体外冲击波治疗骨不连,了解其对骨不连愈合的影响,并对体外冲击波治疗骨不连的机制作初步探讨。 设计:随机分组设计,动物实验。 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科。 材料:实验于1997-09/1999-03在武汉大学医学部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选择健康雄性日本大耳白兔40只,制作骨不连模型,以肥大型骨不连动物为实验对象,共32只,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6只。 方法:治疗组采用HX902Ⅲ型多功能冲击波碎石机进行骨不连断端冲击波治疗,能量o.54mJ/mm^2,频率60次/min,剂量2000次,焦点聚焦范围为1.5cm^2。透视下调整碎石机第2焦点分别对准骨不连远、近端边缘相对应部位,各冲击l000次。动物行冲击波治疗后,继续外固定架固定,并自由活动。对照组动物不行任何治疗。继续外固定支架固定。 主要观察指标:X射线摄片、组织学检查和电子透射显微镜检查观察骨不连的愈合情况。 结果:纳入动物32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X射线摄片:在体外冲击波治疗过程中,通过透视发现骨不连处骨折线逐渐模糊,两硬化骨端密度减低,骨髓腔趋于通畅,冲击波治疗前后摄片所见骨不连间隙有显著性变窄。冲击波治疗6周,治疗组6只(6/14)动物骨性连接,12周有12只(12/12)动物骨性连接。对照组治疗12周摄片有1只动物骨性连接。经四格表确切概率法检验,治疗组骨不连愈合情况好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01)。②光镜检查:治疗组治疗2周时成骨细胞和间充质细胞聚集增生活跃;治疗6周时骨小梁形成丰富;治疗12周时骨不连愈合好。而对照组一直表现为慢性炎症反应。骨小梁形成少。③电镜检查:治疗2周时治疗组成骨细胞增生,胞质内含丰富的线粒体,其能分泌具有周期性横纹的胶原纤维;治疗6周时形成大量的骨陷窝;对照组有形细胞少,可见破骨细胞活动。 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肥大型骨不连效果满意,有望成为一种非手术治疗骨不连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78.
肌腱的损伤和紊乱造成运动系统的功能障碍是很常见的。正确处理这些紊乱需要懂得肌腱正常和损伤状态下的生物力学性质与行为。肌腱的生物力学测试可归纳为离体和在体测试,由于离体测试失去神经、肌肉及体内生物环境的支配,与真实的在体测试有一定的差异。我们应用改良环扣式传感器对在体肌腱的生物力学进行测试。旨在为临床肌张力的监测,肌腱损伤和紊乱的评估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9.
应用Sky bone expander system经皮椎体成型术的生物力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Sky bone expander system在体外经皮椎体成型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观察并评价生物力学性能。方法选取8具尸体脊柱标本(T10~L2)并游离成40个椎体,测定骨密度后随机分为3组;Ⅰ组为空白对照组(n=20);Ⅱ组为球囊经皮椎体成型术组即球囊组(n= 10);Ⅲ组为应用Sky bone expander system经皮椎体成型术组即Sky组(n=10)。在C型臂X线机导引下对Ⅱ和Ⅲ组椎体经双侧椎弓根行充填PMMA。在万能材料试验机上将所有椎体前缘压缩至原来高度的50%,测得最大载荷及刚度;然后将Ⅰ组在随机分为ⅠA组和ⅠB组,分别用球囊和Sky bone expander system行椎体成型术,再次按前述加载方法将椎体前缘压缩至充填后高度得50%,测得高度、最大载荷及刚度变化。结果实验前各组骨密度(BMD)为(0.298~0.650)g/ cm~2,高度为(1.87~2.83)cm。实验后Ⅰ组椎体的最大载荷为(2 632.75±64.83)N,刚度为(602.70±30.24)N/mm;Ⅱ组椎体的最大载荷为(5 215.60±70.46)N,刚度为(1 012.32±92.45) N/mm;Ⅲ组椎体的最大载荷为(5 320.75±92.38)N,刚度为(980.40±73.63)N/mm;最大载荷方面:Ⅰ组与Ⅱ、Ⅲ、ⅠA和Ⅰ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刚度方面:Ⅰ组与Ⅱ、Ⅲ、ⅠA和Ⅰ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ⅠA和Ⅰ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ky bone expander system可有效的恢复椎体的生物力学性能,可为临床提供一种新的经皮椎体成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外固定器固定骨折时轴向加压骨折端髓内、髓外的在体生物力学变化。方法 选用健康大耳白兔 18只 ,随机均分A、B组 ,A组为髓外测量组 ,B组为髓内测量组 ,根据轴向加压的大小各分为A1和A2 ,B1和B2组。结果 A组加压定标曲线早期变化大 ,达到稳态后与髓腔内趋势相同 ,但髓腔外应变值明显大于髓腔内。B组加压达到稳态时间短 ,应变绝对值较A组小 ;加压后达到稳态前 ,A1与A2相比 ,衰减速度低 ,B1与B2相比结果相同 ,A与B组相比 ,A组下降后有上升趋势 ,B组无上升趋势。达到稳态后 ,A1、A2均有下降趋势 ,A2下降速度快 ,B1维持一定水平。B2出现波动。结论 轴向加压时骨折端髓外应变值均显大于髓内 ,髓内较髓外易达到稳定状态 ,外固定器治疗骨折时初期加压量以 0 .5倍体重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