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研究显示,有5%~25%的肿瘤患者并非直接死于肿瘤本身,而是死于营养不良,肿瘤住院患者中有50%以上有营养不良的现象存在。营养不良会影响患者的存活率,增加毛术后并发症和化疗的反应和毒性。营养支持的主要目的不是治愈肿瘤,而是治疗营养不良,通过改善患者营养状态来改善器官功能、免疫状态,减少抗肿瘤治疗引起的毒副反应,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移植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al-derived factor,PEDF)蛋白修饰人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在治疗大鼠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作用。

方法:分离和培养hUCMSCs,以PEDF重组慢病毒转染hUCMSCs。实验RCS大鼠(royal college of surgeon rat,RCS)随机分为3组干预,每组8只。实验组视网膜下腔注射PEDF-hUCMSCs; hUCMSCs对照组注射等量hUCMSCs,PBS对照组注射等量PBS。 注射后4、8wk观察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检测视网膜外核层厚度,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了解细胞的存活情况,通过视网膜切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其在体吞噬功能,通过MERTK蛋白的表达检测重建吞噬能力来评价疗效。

结果:携带 PEDF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载体,能高效感染hUCMSCs,感染后的 hUCMSCs进行传代培养,慢病毒可延长目的基因在细胞内的表达。移植后8wk视功能上ERG中b波幅值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移植后4、8wk形态学上视网膜外核层(outer nuclear layer,ONL)厚度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4、8wk时GFP染色发现转染PEDF慢病毒的hUCMSCs细胞均能在视网膜下腔存活,视网膜切片行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移植的PEDF-hUCMSCs对感光细胞脱落的外节碎片有吞噬作用。移植后4、8wk时MERTK蛋白的表达检测实验组蛋白条带灰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实验组中MERTK蛋白表达也明显增加,RPE重建吞噬能力提高。

结论:移植PEDF蛋白修饰hUCMSCs对RCS大鼠视网膜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3.
为探讨反义c-fos、c-jun对CNE-2Z细胞生长的影响及PKC-α表达的关系。本研究联合应用反义c-fos和c-jun寡核苷酸作用于CNE-2Z细胞,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指数,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PKC-α表达。结果显示,c-fos、c-jun反义寡核苷酸在Lipofectin(IP)冒险氏有效浓度1.7×10^-6μg/ml作用下,对CNE-2Z细胞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大而增强,最低有  相似文献   
94.
我院对5例盲肠癌、21例升结肠癌、8例横结肠癌、8例降结肠癌、10例乙状结肠癌实施了扩大根治术。其中有第1站淋巴结转移者16例(16/52)占30.8%,有第2站淋巴结转移者1、0例(10/52)占19.2%,有第3站淋巴移者3例(3/52)占5.8%,有3站以远淋巴结转移者1例(1/52)占1.9%。遵从手术治疗肿瘤的“安全性、根治性、功能性”三原则,我们认为绝大多数浸润性结肠癌,还是实施以肿瘤  相似文献   
95.
王岩  李璇  华壮壮  旷南岳  孙世鹏  梁萌  李娜 《安徽医药》2023,27(5):1041-1047
目的 评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医联体药品供应目录的合理性,最大限度地满足临床的合理用药需求。方法 按照《中国医疗机构药品目录管理评价指南》中的量化评分细则,评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四家一、二级医联体单位《医疗机构药品供应目录》,评分≥85分为优秀,无须调整;评分在60~84分为良好,需做出必要调整后继续动态评价;评分<60分为不及格,提示亟须调整。结果 四家医联体经评分分别为67.9分、66.3分、72.0分、82.6分,评分60~84分均为良好,仍有待提升,需做出必要调整后继续动态评价。结论 《中国医疗机构药品目录管理评价指南》能够科学指导各级医疗机构药品供应目录,值得推广,三甲医院作为医联体主导单位需对各医联体单位《医疗机构药品供应目录》进行优化调整,保障基层居民获得同质化的药学服务。  相似文献   
96.
ALPPS(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 associating liver partition and portal vein ligation for staged hepatectomy,ALPPS)是一种全新的手术方式,主要用于治疗余肝体积不足,无法行大体积肝脏切除术的晚期肝癌患者。手术的过程主要是:第一次手术时行右侧肝门静脉结扎联合肝实质的原位肝劈裂术,快速诱导剩余肝组织(future liver remnant, FLR)短期内快速增大,待一段时间后,患侧肝脏萎缩,健侧肝代偿增生行第二次手术,第二次手术行完整的肿瘤切除。2007年,德国 Hans Schlitt 教授首次实施了ALPPS手术[1],2011年,Baumgart等正式报到了这种新颖手术方法的病例。随后,De Santibanes 等为该新技术正式命名为“ALPPS”[2],作为一种全新的肝胆外科术式,ALPPS的围手术期护理国内外报导甚少。2013年4月我院完成亚洲首例ALPPS术,后又将腹腔镜技术应用于ALPPS术中。我科于2016年3月收治的一例全腹腔镜下成功实施ALPPS术的患者,该患者经过医护人员37天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完全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97.
目的 分析两例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GCD)中年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利用高通量测序结合PCR测序鉴定其基因突变位点.方法 结合两名患者典型临床表现及眼前段照相结果对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其外周血进行目标序列捕获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PCR测序鉴定基因突变位点.结果 两名患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生的角膜刺激症状伴视力下降,眼前段照...  相似文献   
98.
目的 分析某院住院患者药物性肝损伤发生及转归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4年1月1日至2022年7月31日某院上报的药物性肝损伤(DILI)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设定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DILI不良反应病例,对这些病例的年龄、性别、临床分型、RUCAM评分、严重程度、转归及所涉及的药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收集到201 268例住院患者;筛选得到448例DILI不良反应住院患者病例;DILI不良反应的住院患者粗发病率为0.22%;男女比例为1∶0.56;平均年龄(59.24±18.22)岁,男女年龄有显著差(P <0.05);原患疾病主要是感染性疾病(28.35%)、心脑血管疾病(27.46%),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临床分型中肝细胞损伤型比例最高为218例(48.46%)、混合型次之为161例(35.93%),胆汁淤积型最少为69例(15.40%),RUCAM量表评分均在3分以上,264例(58.93%)≥6分;3种临床分型之间RUCAM评分及严重程度有显著差异;3种临床分型之间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  相似文献   
99.
目的:研究缺血对豚鼠心室M细胞缓慢激活型延迟整流钾通道电流(Iks)的影响。方法: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豚鼠心室M细胞Iks,利用不同成分浴槽液模拟细胞正常及缺血坏死,观察Iks尾电流锋值的变化情况。结果:指令电压≥0mV时,缺血组电流显小于正常组,P<0.05;指令电压小于0mV时,两组间无显性差异,P>0.05。结论:缺血时M细胞Iks显减弱,可能会增加心室壁电活动不均一性,促使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0.
目的:研究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在实施肌肉刺激时信号在内部的传导情况,为理想刺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国数字人为数据基础,先使用Mimics软件完成组织分割与三维建模;考虑到多物理场有限元建模软件只能使用几何实体,接下来使用Geomagic软件完成组织的实体建模,得到组织的几何实体;最后将获得的几何实体在COMSOL Multiphysics 5.5中建模,并在频域环境下,通过注入20 mA的直流电信号分析信号在手臂中的传播机制。结果:由于皮肤存在集皮肤效应,信号主要集中在电极以及电极与皮肤的接触处,分析位置离电极中心位置越远,人体手臂内部感应电势越小,并且感应电势逐渐变为正电势。在手臂内部,骨骼不传导信号,但骨骼形状及数量会影响电流密度分布的均匀性。结论:在基于中国数字人的TNES信号传导模型中,传导距离越远,信号衰减越大;内部组织结构越复杂,信号分布也越不均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